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智库研究
2017-05-30马彦涛朱洪波
马彦涛 朱洪波
摘要: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智库研究的指导作用,一要紧紧抓住智库研究的内在联系,把握决定智库研究的事物的性质;二要把握智库研究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既要考察智库研究发展的历史,又要考察智库研究的现状,预测其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智库建设;智库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5-0015-05
智库是指特定的利益集团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通过多种方式将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聚合起来而进行针对性研究,提出具体政策的供给机构。现代智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资政辅政的智囊团、公共政策的增效器、平衡分歧的减震阀、汇聚人才的蓄水池、国际交流合作的第二轨道[1]。智库研究是对智库参与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或手段、过程及路径、政策及执行、评估与终结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的过程。哲学是人类的最高学科,也是在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下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智慧的最高层面。不管是何种新型话语体系的思考,都必须首先从哲学体系上来把握。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智库研究的指导作用,一要紧紧抓住智库研究的内在联系,把握决定智库研究的事物性质;二要把握智库研究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既要考察智库研究发展的历史,又要考察智库研究的现状,预测其发展的未来。
一、智库研究的哲学蕴意
1.智库研究必须坚持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智库研究必须坚持和运用这一观点,在智库研究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要关头,中国“崛起论”、“威胁论”、“霸权论”等言论不绝于耳。如何发挥智库作用,制定出适合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正确决策至关重要。因而,应在对社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面临主要问题的正确分析前提下,在正确估量我国各项事业的具体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智库研究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哲学范畴。事物之间是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系统性、规律性,因而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智库研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其它方面,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其它方面,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建设相联系的。因而,必须把智库研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来看待,从而增强智库研究的实效性、预见性,提高智库研究的科学性。
3.智库研究必须坚持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不断得到深化。智库研究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认识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而我们所进行的智库研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行,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认识中得以推进的。二者是相伴而生的,是共同推进的过程。因而,无论我们的认识如何拓展,我们总会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中,这一点毋容置疑。
4.智库研究必须坚持实践观。智库研究的发展、成败得失,都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检验。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P135-136)。实践是检验智库研究发展的标准,但实践并不能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就得出智库研究的优劣,还需要通过时间维度的拓展从而在空间的框架下给出合理的结论。因而实践是在智库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的,也是在智库自身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的。
5.智库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智库是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运动而产生的。上古时代,人们刀耕火种,对智慧的要求少且有限,智库研究的力度可想而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权统治,产生了幕僚阶层。他们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政权而产生的智库人才。现如今,随着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不断得到提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及自我价值的体现也在不断攀升,因而如何对社会进行治理,对国家进行管控,对人民进行安抚,对价值如何认同,对区域发展如何协调,对国家、文化、文明间的冲突如何应对,都需要进行前期的预案及预防。这就需要通过国家力量来培育智库,而国家的培育总是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3](P147)。
6.智库研究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智库研究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民。实践活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力量。智库研究的实质就在于通过智库更好地发挥为人民群众设计好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因而,智库研究的好坏、优劣、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价值感、幸福感、获得感。比如,一个制度的安排如果在公布之前,智库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考察,而只是对制度产生的正面效果进行了预测,可以说这一制度的设计是失败的,因为制度的公布必须是以对制度的效应、影响、以及制度的废改并等综合考虑起来的。如果仅仅是以眼前的获得,以一时的效果为目的而推行制度,那么智库的研究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这也背离了人民观的价值诉求。
二、智库研究的哲学逻辑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P220)哲学的发展从来没有固定模式,而是由人们认识的发展及人类智力的进化而推动的。智库研究的哲学意义就在于能够将人们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智库研究则能为更好的集中人类的智慧提供一个可供公用的平台,将最有智慧的知识、学识、资源集中在一个可用的平台上,那么人类的发展将会站在更高的新的起点上。智库研究的哲学逻辑有三:
其一是寻求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标准。这个标准的确立是从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最终在于体现对人的人文关怀。智库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推进智库工作的开展及智库作用的发挥,更在于通过智库研究的成果将智库功效的发挥体现在对物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关怀、对历史进程的推进过程中发挥有益的积极作用。
其二,智库研究的开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智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起到调查和情报中心、顾问与参谋部、策划与协助管理的作用。毫无疑问,中国现时代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许多是不可估量且不可预料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不仅会遇到本国内在因素的制约与掣肘,更会遇到来自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人为设置的规则与障碍,如何有效地以最小的付出最优的方案克服这些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中国智库研究必须面临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三,智库研究必须产生“良”的制度安排。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发生着彻底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身角色,积极投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势必会在今后的发展中落伍。而坚持哲学逻辑,不但是要我们竖立系统思维、整体性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还在于要我们能够确立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就是所有的路径不过是手段,而我们最终的目的在于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变”。
正如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那样,“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5](P26)。因而,智库研究从范围上不仅是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划与布局,更重要的是从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来设计人类发展的未来,来规则人类未来与未知世界间的关系。智库研究不但要注重研究主体的考察,更应当注重研究客体的考察、研究内容的考察。唯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智库研究的发展,带动智库研究成果的推动,为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智库研究的原则
(一)全面研判的系统思维。智库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智库研究过程中将智库的存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需要智库研究从多学科、多层面、多领域进行系统化地建设与确立。智库研究的整体性特征是指要把握智库的整体性,善于从整体上全局上看问题。智库内部诸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使智库产生一种整体效应。智库作为一个整体,其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其各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智库具有其构成要素本身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智库研究的结构性特征指智库体系按一定的比例、形式、序列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智库因其所处的位置,所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智库研究又具有层次性,这是因为智库因其所隶属的层次不同而体现出来,如国家层面的智库与区域层面的智库。智库研究还应是开放的,其开放性是指智库作为系统与其外界的他系统之间不断的进行着信息、方案、措施、政策等方面的交换。
1.立足全局、突出重点。进行智库研究必须从其主体的全局性出发,把握主体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集中智库主要力量,确立主攻方向,提出问题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的智库研究必须从国家层面入手,立足于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着眼点,不但要针对现时代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智库研究与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还应当对中长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智库系统化研究,从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备方案。
2.注重智库间的联系与成果共享。智库的建设、运行、管理、人员配备、考核和评价等要素或环节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各层次、各研究领域的智库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智库的建设经验、运行模式、管理方法、人员的激励与考核、成果的推广应用与评价等等,都可以在各智库间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提升智库的整体水平与智库研究的能力。无论何种智库,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为社会的需求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社会在良性运行的轨道上有序运转。不论是国家层面的智库建设,还是隶属于各个机构的独立小型智库,其最终的成果都应当为社会所共享。
(二)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无论是智库研究过程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在智库研究的全局、还是智库研究的局部,无论是对待智库研究的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立足实际。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是中国目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一是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在历史上前所未有;二是以前未曾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交织在了一起;三是改革的力度、深度、难度及广度前所未有,不可预期;四是时代的发展与时代思想的发展不同步性日渐增加。这是中国发展过程所遇到的最为深刻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社会的发展如果只是经济上的繁荣、物质上的富裕,人们的获得感、价值感、幸福感是得不到正相关的体现。从而也就会对社会出现疲倦心理,导致社会的无力,这是实际。在落实“四个全面”的今天,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没有宏大的战略规划体系,那么我们的“四个全面”建设将缺乏连惯性、一致性,这也是实际。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发展的速度与思想、智力支撑发展的速度出现了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的体现是智力支撑的发展总体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速度。尤其是在当今中国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节点,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还是内政外交国防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世界之林的位置,要以更稳健的姿态,更适当的切入方式来影响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来发挥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履行大国的国际权利。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国家的发展,如果单纯的以一整套固化的模式来进行运转,其最终结果将是固步自封,走向衰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而不在路口。这个路上也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更是我们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的必经之路。可以说,在路上,我们的思想是解放的。只有解放思想,才会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选择了正确的走向。在路上,是方向不变,但是速度要变、任务要变、思路要变。从总体的发展态势来看,经济发展速度较之改革开放初期来比,是慢了一些,但是我們经济增长的总量是在持续增长的,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基数是不断扩大的。任务要变,是指从邓小平时代的“三步走”,到十五大确立的“三步走”,再到“中国梦”阶段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过程,也是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的必然。思路要变,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都有了新的情况,有了新的需求,因而,我们的政策、方针、路线,也要有所创新,也要与时代环境相适应。既要引领时代的发展,又要推动时代的进步。
(三)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哲学是时代的语言,科学的方法更应坚持问题导向,从而形成其自身符合时代需要的体系。进行智库研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P203)。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5](P21)。问题之中总是蕴含着解决问题的答案,问题的突显也正是问题解决的先声。因而,就必须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有序的控制?这就需要一个有力的智库群体,在时刻关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时有效地提出问题的所在、发现问题的根源、根治问题的病症,最终为推动问题解决及时代进步而努力。因而,智库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一是现实性问题,即在现阶段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则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阶段如何解决发展中生活领域与价值领域的问题。生活领域的智库研究主要是针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形而下的层面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价值领域的研究则主要是针对人们形而上的,思想层面的问题的解决,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二是预测性问题。智库研究的目的不仅是针对现时代问题的解决,还是针对未来远景问题的解决而进行智库的储备。无论是个体、家庭,抑或民族、国家的发展都必须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这样的过程是一种传统与精神的延续,对一个民族与国家来说,更是必要之措施。预测性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对现实状况发展的科学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遇到的风险与挑战、机遇与险阻,有的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而有的则具有不可预测性,尤其是对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发展状况给出一个具体性的描述则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就必须以智库为载体对预测性问题进行多元假设,做多手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2.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容易做到,但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正确认识问题,则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智库研究的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学识、过人的阅历、完备的哲学思维能力。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事先会有许多预示性的征兆,这些征兆应该最先被谁捕捉到呢?是国家智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扶贫攻坚等问题上,面临的矛盾、问题、难题、阻力不言而喻。但是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这些世界发展史上都没有妥善处理好的问题,更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前行的动力,与战胜问题的勇气。
3.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强化问题意识目的有二,一是能够时刻带着问题意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我们能够对问题的特征、特点与利益群体进行全面的掌握,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二是能够坚持问题意识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众多,层出不穷,而问题在于如何区别不同的问题,对主要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流的发展。因而,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全面、联系、辩证、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论,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层次性、时间性、梯度性,将一系列问题有序、合理、高效地解决。
4.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智庫研究将会形成关于系列问题的问题库,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解决方式、问题解决后的状态进行跟踪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同类问题解决的方案,用以指导类似问题的解决。一,智库研究可以形成问题的数据库,对各种、各类、各层面的问题进行集中综合,进行价值分析及对策研究,提升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二,因为智库有着一整套针对某类问题的方案,而在解决具体某一问题时,只需要将类似的解决方案加以具体改造,就会形成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速度。三,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亦可增加问题客体的回应性。每一个问题都有其特定的对象,而对象对于问题解决的如何则会通过其自身的方式来表达的,如果问题解决得好,那么,客体则会给予积极主动正面的回应,如果问题解决得不好,客体则会给予消极被动负面的回应。
(四)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公共利益是区别于个人利益、私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而言的以公众需求为价值判断的利益标准。智库研究的价值标准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智库研究所提供的每一项成果都要以公共利益为评判标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核心,围绕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凝练智库主攻方向,规划重点研究选题,配置研究资源和力量。
1.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从哲学的角度看,利益是某个特定的客体对主体具有意义,并且为了个体自己或者评价者直接认为、合理地假定或者承认对有关主体的存在有价值。十八大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记者时满怀深情地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公共利益不同于个人利益,智库研究决不仅仅是为了某个人,或是某个利益团体,而是聚公众之利实现公共利益。智库研究是为众人之事,是为使中华民族这个公众能够更体面地生活,更有尊严地存在于世界历史进程之中,更有影响地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因而,智库研究就必须是宏观的、前瞻的、预判的。
2.公共利益需要个人参与。公共性是由个体性的集体阐发汇合而成的。公共利益标准的核定需要个人的参与,但需要明白的是个体意志的表达是如何成为上层决策的参考的。其一,是需要智库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对社会群体的观察,对具有代表性个体意见的收集,从而将个体的意志或是意见考虑到其研究之中来。其二,个体参与公共利益的实现,还可以通过个体行为,或是个人无目的的集体行动,从而汇聚成群体意志,影响智库的决策。其三,个体参与公共利益的表达还可能通过个体过激的行为来影响,通过一个个体的行为带动整个社会相关群体的集体行动。
(五)為民服务的历史实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的论断、思想都是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来进行的,是为人民担当,为人民而奋斗。智库研究同样是这样。可以看到智库研究的人员、经费、机构、后勤保障等各事项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半官方智库或是高校智库,其最终的主体都是通过政府向人民表达。
1.为民服务是智库研究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7]。邓小平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江泽民强调三个代表则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则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提及我们的事业最终是为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为了人民而战。智库研究立足顶层设计,有着超远的战略视野,通过有效完善的制度设计最终规划好未来发展的路径,使人们群众走向富裕、富强之路。通过智库研究,推出能够解决现行问题的有效举措。
2.智库研究需要调动各种力量的参与。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与公共知识传播具有深刻影响。智库研究成果是由各智库机构推行出来,而智库研究成果最终形成政策则是由政府为载体得以实施,智库研究的结果是最终各方合力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学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和”[8]。智库研究正是这样,对于其内容、结构、框架、发展、外延、成果不是由那一个单个的个人或是单个的智库所能完成的,而应当是多个智库的结果,从而推动了我国智库的发展。
3.智库研究关键在党的领导。在中国,所有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看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谋好篇布好局。这个篇章,就是要谱写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这个布局,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华民族的才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发展,我们党所推行的每一项政策、方针、路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都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因而,充分重视智库研究的重要性,发挥智库的大脑功能至关重要。而要保障智库研究的顺利推行,保障智库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占学识.国家治理视域中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管理研究,2014(5):32-3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6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2:605.
Abstract: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 guiding role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think tanks research,we must clearly identify the internal connections within the think tank research and to find the nature of things that matter the think tank.Second,we must coordinate interconnection and roles of the think tank research with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ability,with 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and the work to promote balanced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social,and ecological progress,and the rule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and the army,government work,diplomacy and national defense,reform,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ink tanks research,and also its present situations,so as to predict the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Marxist philosophy;think tank construction;think tank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