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2016-12-26周睿
周睿
摘要: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一个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历史自觉意识和使命意识。如何正确区分利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累累硕果,也是摆在每一个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B0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40-02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中央陆续聚焦研究了如何深入实施“四个全面”伟大战略,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社会,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理应紧跟党的步伐,重新以新标准新要求学习并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汲取前人的优秀成果,进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及理论成果。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及时认清,牢牢把握。
一、如何以当代视野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以往哲学家们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句铭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很好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视野审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意义。
距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近80年,期间涌现了诸多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理论及著作。但今时不同往日,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我国国情也在悄然发生着诸多改变。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继承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成长转变,我们尊重历史,尊重先辈先贤们在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求变求新,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内涵。我们今天重新理解和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审视过去的一些坎坷和挫折。对于先辈先贤们在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失误,一定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去理解分析,不能妄加指责、过分苛求。我们的前辈已经建立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与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原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很大区别。在它的指导下,中国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进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前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渐渐变得不那么适用了。因此,我们当前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应该是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重新构建新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发展中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的研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在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选读西方国家相关文章时,都要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
二、如何正确处理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全球化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时俱进,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前置条件。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内在交织,各个民族、国家在市场、科技、资源、人才等资源配争夺、配置方面既激烈竞争又密切合作的世界,是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是各种资源全球性流动、机遇在全球交往中产生和风险在全球播散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人口数居全球首位、全面参与各项国际性事务、文化输出比重逐年增长的大国,中国的政治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健康发展、人民是否安居乐业无一不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失误也必然会传播并影响世界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国的很多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国际上的许多问题中国也不得不参与思考解决。这既是世界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向着辉煌未来迈进,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文明进步的大时代背景。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务必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精准的认识,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具有国际眼光和全球性视野。从哲学角度出发,就需要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探讨中华民族发展的问题,需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经验来审视中国已经产生或即将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它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充满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今时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大爆发的时代,社会和阶级结构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快速变化都是马克思看不到且无法想象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所以在当代实践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以新的经验、新的成果来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立足点也是以人类为基础。终极目标也是为人类解放而努力。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之一,而我们作为其继承人,必然会有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调研中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辩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结合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经验,发展创新理论。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的话或是西方哲学家的话,而是要多加积累中国传统智慧和西方哲学智慧并灵活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实践中去,发出当代青年的声音,彰显当代青年的智慧。以解决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为根本目的,为推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新的、可用的理论支撑。
三、如何更好地吸收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成有中国精气神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生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年的责任,也是所有立志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们的成果,我们都应该致以敬意,认真解读。但在实践过程中,但在具体研读中,如何看待、评价、处理前辈们的成果化为己用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拿来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借鉴照搬而产生严重后果是有着沉痛而深刻的历史教训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强烈的批判性,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和基础,兼理论性与政治性为一身。从理论本身发展维度看,它虽然有着统一的根和源,在发展中却必然会长出不同的分支,会存在一些异质性甚至冲突性的东西。前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有很多都受到时代的局限,对很多问题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侧重点都不相同,最终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别。由此看来,即使终极目标相同,由于时代的不同,视野的不同,即便同宗同源最终也会存在差异。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国而异,因时代而异,并且在一国之中也会“百花齐放”。但从政治层面来看,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取得政权后的政治宣传教育中,又都在一定程度上是“排异”的,话语权与政治权总是牢牢结合以维持权威。理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同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化,没有争论就没有创新。但继续从政治层面来看,重大纷争意味着会产生思想分裂的危险和行动中的内耗,理论发展需要多样,而政治稳定则需要统一。这是两种不同的且具有排他性的逻辑,是两种在各自领域都具有其合理性而一经结合就难以两全的选择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从国家一体化到市场化的转变,市民社会也正在逐渐发育成形,国家事务更多的向着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转变,法制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作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种理论手段,必须聚焦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包括追根溯源对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作出有根据的合理解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在经过论证后加以利用。各级政府部门务必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高度,对当代中国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认知,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型。这种条件下的现代政治实践需要有丰厚的理论储备,需要有多种政策方式作为备选方案,在多种选择方案间的优劣竞争中择善而从或折中妥协。这种新形势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随着时间不断更新,我们今天的研究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回望历史,我们可以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创建一种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机制和良好氛围,创建出一套使理论研究工作和宣传教工作合理配合、相互促进的制度和体制。可以预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总前提下,肯定会出现具有不同特点甚至在一些观点上相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际上,如果更多的出现这种态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出现不同派别,派别间相互争论竞争,方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树的枝繁叶茂,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生不息的表现,才能以此为契机促使更多有志青年去学习、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涌现优秀人才,在世界性哲学对话中显示当代中国的特色和智慧。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