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2017-05-15廖忠剑王肇平刘艳平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肠壁小肠螺旋

廖忠剑,王肇平,刘艳平

(赣州室人民医院CT室,江西 赣州 341000)

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廖忠剑,王肇平,刘艳平

(赣州室人民医院CT室,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对多层螺旋CT(MSCT)低张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予以研究。方法选取67例可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中,MSCT低张小肠造影检出小肠癌24例,手术病理证实25例,1例因病变面小而未检出,符合率为96.0%;同时,检出小肠Crohn病症16例,淋巴瘤12例,小肠间质瘤9例,小肠血管瘤5例,均和手术病理检查相符合,符合率均为100%。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且患者耐受,可有效显示肠镜无法经过狭窄段,能够为临床诊治给予重要依据。

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小肠肿瘤

小肠为胃肠道最长的组成,通常小肠病变是采用X线、肠镜等常规检查可确诊,但这些检查法主要是观察肠胃黏膜病变,难以全面探查到黏膜下、腔外、周边器官及淋巴结的情况[1]。近几年来,伴随临床MSCT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发展,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小肠病变的临床诊断质量。为深入掌握MSCT低张造影应用到小肠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内镜检查疑似小肠肿瘤的67例患者的MSCT低张小肠造影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6年1月间在赣州室人民医院接受内镜检查的67例可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MSCT低张造影诊断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34~81岁,平均(57.6±4.1)岁;病程7 d~2年。临床症状主要是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恶心、腹泻等。本组患者均通过者手术病理确诊。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应用通用生产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开展检查。所有患者在检查前1天需要少食用有渣食物,检查当日空腹服用2.5%甘露醇1 800~2 500 mL,在检查前的15~20 min再肌注20 mg的654-2,如存在禁忌证者要除外,本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MPR、MIP后重建。扫描面自膈顶延伸到耻骨联合的下侧;扫描参数设定为:管电流平扫310 mA;管电压120 kV;增强扫描360 mA;螺距为1.375︰1,层厚设定为5 mm,静、动脉期延迟分别为20到25 s、60到90 s,实施肘静脉注射,流率3.0~3.5 mL/s,对比剂应用300 mgI/mL的碘比乐。影像图后续处理均通过ADW4.2工作站完成,重新构建层厚设定成1.25 mm,间隔设定成1.0 mm。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情况 本组67例患者通过MSCT低张小肠造影检查检出24例小肠癌中,包括回肠17例,空肠3例,十二指肠5例,除1例因病变面小而漏诊外,其余都和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小肠Crohn病症、淋巴瘤、小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瘤等均和手术病理相符。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临床诊断情况(n)

2.2 MSCT低张造影表现 本组24例患者的MSCT影像表现主要是为肠壁呈不规则化增厚,可观察到组织病灶(见图1);小肠的表现是病变为节段性分布,同时肠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溃疡,肠管存在一定形变,在增强扫描有显著强化(见图2)。小肠淋巴瘤CT表现是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软组织形变,增强扫描强化(见图3);小肠间质瘤影像学观察到软组织肿块有丰富的血供,肿块分开,表面相对光洁和完整,有些肿瘤能观察到坏死和钙化,增强扫描可观察到粗大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见图4)。小肠血管瘤则表现出黏膜组织有显著性肿块,边缘相对清晰,增强扫描强化,周边肠系膜相关血管明显扩张。

图1

图2

图3

图4

3 讨论

小肠属于中空肌性器官,管腔较为狭窄,不具有较为理想的自然比较性,同时又因其显著蠕动,腔内存在气体影响,特别是肠壁较为轻微性局部增厚,和正常肠壁难以判断差别[2]。采取X线配合钡餐检查无法实现连续性探查,增加了诊断的难度。近几年来,小肠镜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检查质量和效率,该检查虽然更为直观、明确,但同样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检查用时较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以致于有些患者无法耐受,且起无法经狭窄处,不能更为全面、直观的掌握病变和周边组织的关联性。因小肠有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要求做好肠道检查相关准备工作是获得清晰、质佳图像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对比试剂选用包括小肠肿瘤在内的病症检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取低张造影,以减少检查重中的伪影,口服2.5%渗甘露醇使肠腔得到良好扩张,使肠皱襞缓解,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整项检查,2.5%渗甘露醇为甜味,服用后肠道是不会吸收的,可较多服用而不会对血浆的渗透带来影响,本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本组患者通过低张水灌肠准备之后,患者肠道均得到良好充盈,小肠扩张理想,正常小肠壁厚<3 mm,实施MSCTE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均可清晰观察到病灶,更有利于临床掌握病变有无向自浆膜层往周边累及。

临床上一般性CT扫描采取阳性对比剂检查,容易出现假影,如此很难发现病灶较小的病症而漏诊,此外,在进行增强扫描检查时,通常病灶的强化和对比剂间密度无明显差异,影响到病变位显示[4-5]。本组患者实施一般性CT检查结果为小肠肿瘤7例,小肠Crohn病2例,均因为肠道未得到充分扩张或病灶不大而漏诊。此外,本组患者中,7例患者的X线钡餐造影单单显示为肠壁粘膜局部突出。而采取MSCT扫描具有扫描面广、操作简单、迅速等的特点,同时正常肠壁在低张造影下影像更为清晰,肠腔能够得到较好的扩张,病灶部位和正常肠壁比较,更为全面、清晰。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更能得到动、静脉期及相应延迟期不同时段的图像,有助于掌握血供、强化程度等情况,提升淋巴结的临床鉴别性[6]。在必要情况,可通过变换体位来更好的显示病变位、大小、范围及累及面等情况。

此外,多层螺旋CT检查对微小病灶发现、病变区域大小及把握手术指征意义重大[7-8]。具体表现在:(1)小肠Crohn病临床检查中,可更为准确、清晰的观察到黏膜性变、肠壁变化及肠周边并发症情况,还可观察到瘘管和周边肠管关联性,更好的掌握病情的发展情况;(2)小肠肿瘤,采取增强扫描、MPR及MIP检查可有助于减小或避免容积影响,可更为准确的定位病灶,以明确肿瘤的数量、大小、累及区域等情况,提升瘤变T分期检出率,及时掌握远端脏器的转移性病灶,有效弥补单一平扫易误、漏诊的不足,进而明确N期和M期瘤变;(3)小肠病变合并肠梗阻,临床研究表明,通过MSCT横切面检查,可更有效的检出肠梗阻,而基于不同方向的同性数据开展MPR后重建,可提升确诊信度。本组患者中在MSCT低张小肠造影中,有1例小肠癌被漏诊掉,原因是病变累及肠管的范围较小,和健康小肠粘膜难以识别和分开,后通过肠镜组织活检得到确诊。所以,MSCT诊断对往肠壁外部及肠壁间的肿瘤,及周边脏器有无受到侵犯的诊断要比前面提到的检查方法更好,小肠低张造影易经狭窄处,优于小肠镜,更好掌握远端病变,操上也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实践。

[1]付远志,刘振翠.多层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25):121-123.

[2]刘志勇.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6):69.

[3]陈英东.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5):484-486.

[4]罗莉莉,许思恩,夏志淮,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311-313.

[5]郑国利.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9):346-347.

[6]窦娅芳,唐颖,解骞,等.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7): 220-221.

[7]何起红.小肠间质瘤24例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4):346-347.

[8]石磊.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7):217-2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55

猜你喜欢

肠壁小肠螺旋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一根小肠一头猪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