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进入衰退期了吗?——2017 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周见闻
2017-05-12涵纳
涵纳
2017年军械库艺术周再度向人们证实了纽约艺术市场的长久坚挺以及纽约藏家的雄厚财力。然而英国媒体《艺术新闻》资深编辑乔治娜·亚当的预言总是像一个阴影悬在人们脑海中,不知道随着2017年艺术市场的逐渐打开,今年晚些时候的行情会有哪些变化,全球艺博会是走向衰落,还是东山再起,一切还都是未知。
2017全球艺博会衰退?
自从2016年以来,全球的政治经济新闻如同带着人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6月英国公投退出欧盟,10月韩国总统身陷政治丑闻,11月美国总统大选毫无从政经验的亿万富豪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美国第45届总统,而2017年3月伊始又爆出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迫于舆论压力辞职的重磅新闻。
在这样变幻诡谲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下,英国媒体《艺术新闻》资深编辑乔治娜·亚当(Georgina Adam)预测2017全球艺术市场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艺博会感觉到了压力”,并预言今后的全球艺博会将出现整改、合并的趋向,一些将缩小规模,而另一些终将消失。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难理解,前两年全球艺术市场升温,艺博会也蜂拥而至,全世界叫得上名字的艺博会共有两百多个,让画廊和收藏家们都不堪重负。如此大量的艺博会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在市场好的时候还可以滥竽充数,遇到市场紧缩就不免要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纽约经典”艺博会
今年是2015年底加盟军械库艺博会的意大利裔批评家兼策展人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第一次完全独立筹办的军械库艺博会,自然是铆足了劲头要做出成绩。2017版的军械库艺博会也的确有些新气象:吉诺齐奥首先打破了军械库艺博会22年来现代艺术(Modern Art)和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之间的藩篱,不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92号码头展现代艺术、94号码头展当代艺术;而是以“画廊区”(Galleries)统一布局,仅在92号码头辟出一个单元“洞见”(Insights),由41家画廊以个展或者双人展的形式展出2000年以前诞生的艺术作品;另外,将原本位于94号码头主入口旁的贵宾休息区转移到了92号码头展场的尽头,解决了原本这一区域附近的展位人迹罕至的难题。
吉诺齐奥对新闻媒体宣称他不打算将军械库办成一个“连锁加盟式”的博览会,而是要打造一个充满了纽约特色的经典品牌。为此他特别请来建筑设计师,保留了展场内部工业空间的建筑元素—— 不铺地毯的水泥地面、不加包裹的开放式管线,等等;又通过宽大的窗户将室外的纽约城市景观引入观众眼中。这样的做法虽然为军械库赢得了独特的艺博会声誉,却不免有得罪巴塞尔等一众“连锁加盟式”艺博会的嫌疑,不知道吉诺齐奥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
徜徉在宽敞的走道间,浏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多家畫廊展位,观众或许还不能完全体会艺博会组织者的苦心。看了纽约本地艺术媒体Artsy对总监吉诺齐奥的采访,我们才知道,今年“艺博会受到了压力”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光是参展画廊希望降低成本,艺博会本身也面临着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率的紧迫任务。然而吉诺齐奥抵住公司的压力,不但没有提高“呈现”(Presents)单元(仅向成立不到10年的新晋画廊开放申请)的展位费用,反而比往年降低了40%,收取不到1万美元的展位费,资金的缺口通过增加这一单元的参展画廊数量、寻找新的赞助商等方法解决。为了缩减开支,今年军械库的新闻发布会也异常简单,不似往年布置有专门的会场,只在休息区放了三张高脚凳了事,总监吉诺齐奥,一位纽约市政府派来的文化官员,和MOMA现代美术馆的一位策展人,照本宣科读了几句开场白就完事了,以往招待媒体记者的咖啡和糕点乃至很受欢迎的小礼品澳大利亚护肤品牌Aesop促销套装也不见了踪影。
省下开支的结果是让利给画廊,今年军械库主展区的展位费用平均下来不超过4万美元,并且每个规格的展位实际面积都有所增加。参展的画廊也知恩图报,今年不少大型画廊主动只做一到两位艺术家的展览,即便是群展也是有主题和经过策展的,让观众更有看头。来自伦敦的白立方(White Cube)首次推出了威尔士观念艺术家塞尔斯·怀恩·埃文斯(CerithWyn Evans)的个展—— 霓虹灯管组成的词句、水晶的大吊灯,丰富的媒介与技巧让观众对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叹为观止。纽约著名画廊经营者杰弗瑞·迪驰(Jeffrey Dietch)则把自己的展位粉刷成鲜艳的玫红色(外墙面是粉绿色),每一面墙上大大小小地挂着好几幅画作,就像是19世纪的法国艺术沙龙展,配上同时代的家具,成为了整个艺博会最受瞩目的展位之一。
纽约本地的巨头佩斯画廊,偌大的展位几乎空无一物,只安装了漂浮着的、如同被施了悬停魔咒一般的一个巨大水泥方块。这件由艺术组合“漂浮工作室”(Studio Drift)创作的装置作品《漂浮者》(Drifter)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实心水泥块,而是充满了惰性气体、表面涂了一层水泥的长方体,标价35万美元,艺术家可以根据收藏家家中的具体环境作出相应的展示方案。对于佩斯这样的画廊来说,艺博会上的那点销售大概是看不上眼了,与其像其他远道而来的画廊那样在展位开杂货铺,不如立足于吸引眼球和扩大影响;画廊的名声在外,销售自然也不会落空。
不过,今年的军械库也并非一帆风顺,卓纳(David Zwirner)等重量级画廊的退出,为一些敏锐的市场观察者带来一丝不安;更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主办方宣称的新加入的71家画廊在质量上有待商榷,致使参展画廊的总体水准较往年略有下降。总监吉诺齐奥对这一评价的回应是,他希望军械库的参展画廊更加多元化,面向不同的市场消费人群,而不是只向富豪级买家单一地呈现超级画廊的大型作品。
吉诺齐奥和他的团队还特别在用户体验上下了功夫,“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项目—— 一整年的工作就是为了五天的活动,”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调侃。今年的军械库在细节上也比以往值得推敲,各个休息区都由设计师专门配备了不同的沙发和桌椅,并精心配上光线,既舒适又美观,堪称艺博会参观者的福音。除此之外,今年入选的餐饮合作伙伴既有来自曼哈顿苏荷区的意大利餐馆ilBucoAlimentari&Vineria,也有来自布鲁克林的拉丁美洲风味餐馆Colonia Verda,出售汤和沙拉等简餐的by Chloe还带来了一架绘有棉花糖一样白云的淡蓝色冰淇淋车,让人怎么也不忍心忽略而过;ilBuco还特别准备了一家面向碼头有落地大玻璃窗的餐厅,让来访的艺术爱好者在匆忙逛展之余可以坐下来细细品尝一顿美味的正餐;这样的安排终于让军械库在餐饮口碑上赶超了每年5月的弗里兹艺博会。
“聚焦”与“平台”
记得去年在采访吉诺齐奥的时候他就谈到要对军械库的“聚焦”(Focus)单元作出重大改革,今年的“聚焦”单元果然就彻底取消了地域限制,改为策展人选取画廊的主题性展示。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副策展人杰瑞特·格里高利(Jarrett Gregory)引用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题目《怎么办?》(What Is To Be Done?)作为“聚焦”的主题,不仅契合了当前的国际与美国国内政治形势,也与吉诺齐奥的主张“选择与当前全球艺事密切相关的话题和热点”相一致。本文截稿前得到消息,格里高利已经被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赫什霍恩美术馆聘为策展人;而现任赫什霍恩美术馆馆长的正是军械库艺博会总监吉诺齐奥的太太,澳籍华裔策展人招颖思(Melissa Chiu),这样的联系也很容易让人对艺术圈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浮想联翩。
除了“聚焦”,今年军械库也为大型委托创作作品开辟了一个单元“平台”(Platform),由曾经在匹兹堡的安迪·沃霍基金会担任负责人、现加盟苏富比拍卖行的埃里克·席纳(Eric Shiner)组织策划,这样的学术与商业的跨界和混搭也是今年艺博会的特色之一。13件为军械库艺博会特别制作的作品中,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装置《鸟身龙首神》悬挂在94号码头会场的出口上方;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通向新视界的指路牌》(Guidepost to the New World)将会场的视觉饱和度一下子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位于媒体签到处前面的美国艺术家艾比·盖尔德维尔(Abigail DeVille)的装置《石棺蓝》(Sarcophagus Blue)则令人想起大减价时商场内堆满了便宜货的花车,让人有血拼的冲动。策展人席纳力图打破人们对传统艺博会上单调的大型装置的视觉印象,期待创造一个“事件”(An Incident),给予观众惊喜和挑战。
沃尔塔十周年
从瑞士起家的沃尔塔艺博会(Volta)被媒体称作“距离军械库最近的艺博会”,今年再度在军械库展区南面不远的90号码头举办。登陆曼哈顿十年,这个最初由策展人创办的艺博会要求每个参展画廊只展出一到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且要求有一定的策展主题,与其他商业氛围浓厚的艺博会比起来多了几分学术气息,也因此受到艺术家、批评家以及美术馆策展人等专业人士的青睐。
今年的沃尔塔延续去年首创的特别单元,由来自布鲁克林的青年策展人温迪·沃格尔(Wendy Vogel)担纲策划了主题展览《你的身体是一个战场》(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展览题目取自美国观念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为1989年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妇女游行而创作的著名作品《无题(你的身体是一个战场)》(Untitled (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八位艺术家在今天的社会政治环境下阐释了克鲁格的女权主义与自由主义精神,也与去年的主题《我所能感触到的》(Something I Can Feel)一脉相承,共同探索艺术与身体之间的关系。
媒体与贵宾预览之夜来访的名人包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时政评论员瑞秋·麦道女士(Rachel Maddow),她的肯定对策展人和艺术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策展人沃格尔对记者说,“我认为最好的政治艺术有一种能够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力量,不管它创作的年代距今有多遥远。”的确,鉴于今年不同以往的政治形势,沃尔塔上有不少艺术家都采用了与政治相关的主题。来自马里兰州波托麦克市的RoFa Projects画廊展出了洪都拉斯移民艺术家莱斯特·罗德里盖茨(Lester Rodríguez)的作品《黑潮》(Black Tide)—— 由无数黑色折纸小船以及墙上的一行大字“每一片土地都是一个边界”(Every Land Is A Border)组成,尖锐地回应了新总统特朗普的边界与移民政策。而来自德国柏林的洛克尔曼画廊(ROCKELMANN &)展出女艺术家凯瑟琳·范斯(Kathleen Vance)的装置作品《旅行的风景》(Travelling Landscape),在一只只形状各异的古董手提箱里面引入潺潺的活水、种植苔藓类植物,布置出一片桃花源似的微观风景;看似与政治无关,实则包含着对遭受人类社会干预的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
成长中的纸上艺博会
位于东河边36号码头的纸上艺博会(Art on Paper)今年“刚满三周岁”,仍然处于成长上升期,也仍然吸引着喜新不厌旧的纽约艺术爱好者的目光。许多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坦诚这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艺博会,从宽敞的展位空间到随处可见供歇脚的长凳、从易于消化的作品尺寸到亲民的价格、从开幕式的乐队到现场售卖的加了朗姆酒新鲜椰子甚至干净整洁的厕所,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好感。
走进纸上艺博会的会场,迎面而来的照例是委托制作的大型现场装置,今年由来自北加州湾区的艺术家塔希·提帕尔森(Tahiti Pehrson)呈现《命运》(The Fates)—— 三件17英尺高、悬挂在天花板上、直垂到地面的镂空纸雕塑气势宏大,又不失精细,让观众赞叹不已。不远处还有一件难得的视频作品,艺术家将影像投影在圣经、字典等纸本书籍上,巧妙地把“纸”这一材料融合进了新媒体作品当中。
我曾经采访过的、在曼哈顿上西区家中经营画廊的苏珊·依蕾女士(Susan Eley)今年也来参加了纸上艺博会。她告诉我,在连续观察了两年之后,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艺博会,故此今年初试水,对于即将到来的销售,她充满了信心。
今年参展的唯一一家中国画廊是来自上海的周围艺术,展出了十位中国艺术家的纸上艺术作品。也许是开幕前一天的一封发给VIP的电子邮件选用了北京女艺术家付小桐的一张作品,前来展位参观的观众多数被她的作品所吸引,源源不断地询问艺术家的材料和创作方式。另一位参展艺术家、旅居波士顿的陈筱薇也亲临现场,耐心地向观众解答各种问题。
克劳斯·罗本海根是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资深艺术品经纪人,2012年加入里森画廊,2014年擢升为画廊负责人之一
《财富堂》:里森画廊是我的老朋友了,连续好几年都在军械库上看到你们的展位。这是你们参加的唯一一个纽约艺博会吗?
克劳斯:的确,我们每年都来军械库艺博会参展。此外,自2012年纽约弗里兹艺博会开幕以后我们也都年年参加。
《财富堂》:在同一个城市参加两个大型艺博会,会不会造成重复和资源浪费?
克劳斯:我们不这样看。因为纽约的这两个艺博会各有特点:军械库艺博会历史悠久,有一批纽约本地的忠实拥趸,正如新任总监所宣传的,这是非常“纽约化”的一个艺博会。而弗里兹适逢几大拍卖行的春季拍卖期间,来访的藏家和观众也更为国际化。
《财富堂》:这两个艺博会上你们展出的艺术家与作品有什么不同吗?
克劳斯:针对军械库艺博会的观众,我们展示的艺术家与作品范围更广一些,是我们画廊整体实力的呈现。而面对弗里兹的观众和展会特征,我们倾向于展出一系列有着共同主题的作品,偏重策展的概念。
明明是上海周围艺术画廊创始人之一;200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从事广告与平面设计。2006年与收藏家邹宇宁先生共同创办周围艺术画廊
《财富堂》:这是你们第一次与来纽约参加艺博会吗?你们是如何决定申请纸上艺博会的?
明明:我们一直比较关注纽约的艺博会,对军械库艺术周也早有耳闻。虽然之前没来参观过,却一直通过媒体新闻和一些圈内朋友了解信息。三年前我们就听说了这家新开的艺博会,在关注了两年之后,我们觉得他们的艺术风格以及市场定位都比较符合周围艺术的特点,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申请了。我们也是今年唯一参加纸上艺博会的中国画廊。
《财富堂》: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申请以及参展过程?
明明:我们在去年夏天刚开始开放申请的时候就递交了请求。主要是在网上提交画廊的简介、历史、以往举办过的展览、代理的艺术家,以及博览会的展出计划和作品等等信息,都需要英文版本。之后过了几个月才被通知我们入选了,自然十分高兴。接下来就付款、按照指定要求购买保险、提交展位参展作品示意图,等等。
《财富堂》:你们这次带来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明明:我们这次呈现了十位艺术家的作品,八位来自中国大陆,还有两位分别是旅居日本和波士頓多年的华人艺术家。这些艺术家都已经在他们的领域内取得了成绩,年龄层次跨度也比较大,从80后到50后都有。我们想向纽约以及国际观众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面貌,而不是只关注年轻的一代。作品都是纸本绘画,虽然媒介比较传统,艺术家在观念和技巧上都有探索和创新,不是表面上的“中国特色”,而是对东西方艺术有着深层次上的思考和表现。
《财富堂》:你对这届纸上艺博会的印象如何?与其他国内外大型艺博会相比有什么不同?
明明:我基本上每年都会去参观好几个艺博会,除了上海本地的,常去的有香港巴塞尔和瑞士的巴塞尔艺博会,2014年也去了迈阿密的巴塞尔以及周边的艺博会。相比之下,我觉得纽约的观众素质是最高的,对艺术品真心喜爱的人很多,能够买得起、并愿意购买艺术品的藏家数量也很可观。
《财富堂》:你有没有借此机会参观军械库周的其他艺博会?
明明:我们这次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展位上。所以很遗憾没有机会去其他艺博会逛一逛,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去观摩学习的。我对于沃尔塔、美国画廊协会艺博会这几个艺博会的兴趣比较大。
《财富堂》:你们对今年的销售满意吗?
明明:应该是比较满意的。近四成的作品现场成交,还有很多预订的作品在跟进,购买我们作品的几乎都是新客人。我们第一次参展就获得了如此不俗的反响,实在是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