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伦理视阈下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研究
2017-04-06刘明
刘明
摘要:人类从黑暗、愚昧进入到文明、发展的阶段,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传递知识经验和伦理道德,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受伦理道德规范约束的群体;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本身也存在伦理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必然要建立起符合教育伦理规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伦理发展的师生关系。目前很多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异化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延缓国家教育事业的建设。本文将在教育伦理视阈下对目前出现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及成因进行表述和分析,并提出调适对策。
关键词:教育伦理 师生关系 异化 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31-02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及成因分析
1.封建传统师生“如父子”关系的消极影响
“师道尊严”历来包含下面几个方面的涵义:首先,老师本身在道德和学识方面要为人师表,要严格甚至严厉地要求学生,保证学生成人、成才。其次,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才能达到获得知识,求取功名的目的。第三,只有保持老师的尊贵与尊严,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关于“师道尊严”以上三方面的涵义中,有积极、有效的方面,例如老师要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保证学生成人、成才。但是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方面,例如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道出的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值得称颂的,但是同时从侧面也反映出传统的教育伦理中老师的地位被置于像父亲一样,使孩子对老师产生畏惧与绝对服从的心理。
在当代很多高校中,很多老师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管理和教育。学生如果提出意见,老师便会滥用职权,在教学中出现敷衍、不认真的情况,没有原则性地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冲突和激化。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在当今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个别老师不能跟随社会发展的形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已经越来越明显,他们希望能够和老师保持对等的地位关系,至少是在人格上要有尊严。如果老师继续沿用滞后、守旧的传统教育伦理规范,势必会导致师生关系出现异化。
2.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滥用和误导
高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倡导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也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系统中,并且评价结果直接和教师的考核挂钩。这样就使得一部分教师为了在考核中拿高分,就没有原则的刻意讨好学生,上课不点名,学生扰乱课堂纪律也置若罔闻。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异化现象违背了正常的教育伦理规范。长此以往,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感也不复存在。
此现象是对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思想滥用、误用,把学生置于一个超乎寻常的主体地位,但这种主体地位是不真实的,是被高校教师的自身价值观所扭曲形成的。此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伦理规范,失去了教师在师生伦理关系中基本的定位。
3.市场经济衍生的“契约关系”的冲击
在当今高校管理中,有很多师生之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契约”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制定契约的双方,学生和教师分别处于被服务者与服务者的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定老师就是自己的“服务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罢学、罢课现象屡见不鲜。如此一来,尊师重道的教育伦理要求已然被高校学生所摒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实行扩招政策,收费制度也在改革,尤其是当前很多独立学院呈现出了明显的商业化趋势,将师生置于了服务与被服务的位置上。学生交学费,他们就理所应当地界定了自己作为“上帝”的身份和权利,同样也忽视了自己作为被教育者在教育伦理规范中基本的位置。
二、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的消极影响
1.破坏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危害着整个社会的尊师重教的风气。一个社会若想教育事业长久发展,必然要形成全民受教育、全面谈教育的和谐大环境。师生关系的异化会使得全社会对全民教育丧失信心,长此以往,社会教育事业将停滞不前。
2.造成学生学习态度的消极
异化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丧失在大学努力学习的主体目标,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无法意识到要承担作为学生的义务与责任,要积极投入社会建设的大军中来更是无从谈起。
3.引发教师职业行为的失范
大学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在知识上的解惑者,人生道路成长中的指导者。而当今师生关系异化现象使得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已经完全忽视了自己教書育人的社会责任,注重自己眼前的利益,违背了老师的职业伦理道德。
三、师生关系异化现象的调适对策
1.从现代教育伦理学出发认识师生关系的本质
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要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确立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应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任何时候都要公平、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所以,从现代教育伦理学角度出发,当代师生关系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和谐共享,相互依存,充满生机的生态群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
2.制定教师行为的职业伦理规范
教师的权威是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师生关系中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必须优先树立起教师权威的主导作用。但权威与权力是具有清晰的界限的。教师无疑是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因为其具有一定学术能力和水平,而树立起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同时,教师作为一般社会角色其在人格上的尊严与地位与学生也是相等的。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育伦理规范中的地位。《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的责任是在专业知识上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实际生活中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教师必须恪守相应的职业伦理规范,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教育伦理关系;在工作之外,教师也是普通的一名社会成员,其伦理道德要求也应当与普通公民一致。制定教师职业伦理规范,完善教师行为,以此来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
3.加强对学生尊师重道的道德教育
“尊师重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儒家思想里。在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里,学生就应该尊重老师,而且这一优秀的传统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和全体公民的普遍推崇。尊师重教是改变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代新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今社会,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价值多元化已经充斥了整个社会,个别学生把自己和教师的关系也简单地定义为与金钱交易挂钩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尊师重道”的教育伦理已经在他们的思想里荡然无存。所以要开展对于学生这种道德伦理的教育,从思想上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师生关系。高校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课,将师生关系作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使他们提高对于尊敬老师的重视程度。在师生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尊师重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炳珊.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价值观与师生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4(5).
[2]祖月波.现代师生关系伦理中的民主、平等与师道尊严[J].教育管理,2011(8).
[3]许广盛.面向21世纪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5(5).
[4]刘冰,于伟.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不正当利益因素探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