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2016-12-14王淑翠
王淑翠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合理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对于其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大学生学习特点及主要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学习动机障碍、注意力和意志障碍、学习疲劳等的调适方法,为优化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提供了研究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调适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引导其养成良好合理的学习习惯,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对于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具有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发展任务。与中学生和成人的学习相比较,大学生学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专业定向性明显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阶段,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或入学一年以内必须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或受家庭环境和背景影响选择专业。多数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没有清晰的判断,仅凭专业名称或社会知名度选择。大学生对于确定自己今后职业定向的专业缺乏了解,甚至少数大学生入学后排斥所学专业,造成学习目标模糊、专业认同感较弱,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生涯发展。
(二)主观能动性增强
大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讲授时间占比减少,课外学习时间增加,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采取课外实习、创新实验、参加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技能。目前各综合类高校基本能满足大学生课外学习的软硬件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得到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师资帮助,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应该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要求增强
大学生要完成两个心理过渡任务,从中学到大学学习习惯的适应和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心理准备。升入大学后,学生实现了阶段性愿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不甚了解,失去了最直接的动机,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大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心理素质,尽快完成适应过程,转入发展创造阶段,从基础理论学习转向高级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逐步成熟的学习意识,随着知识的丰富提高,不断增强自我评定力,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做好走出校门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
二、大学生主要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一)学习动机缺乏及调适
学习动机缺乏主要表现为对专业不感兴趣、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现实用处、对成绩好坏无所谓、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等厌学、逃避学习现象。
学生个人原因、学校原因和家庭社会原因都会造成学习动机缺乏。第一,社会责任感不强,大学生一入学失去了考大学的直接动力,在学习中没有压力感和竞争意识。第二,“等靠要”心理作祟,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自由散漫,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学习和考试依靠同学的总结和帮助,主动性缺失。第三,因为学习基础或方法问题导致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面对挫折无所适从,自暴自弃从而丧失学习动机。另外,高校专业设置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导致学用不一致、社会用人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家庭的不合理期望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习动机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习动机缺乏的大学生经过老师和家长的介入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不足、端正态度、逐步设定合理的目标努力改变自己,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积极进行调适:
1、明确大学学习的实质。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学会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提高能力和收获知识的成就中激发动机。
2、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学习意义。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只有掌握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立足之地。
3、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大学生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专业不要一味排斥,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和认识,发现专业中的兴趣点和深层的专业背景,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
4、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合理地设定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能够激励大学生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既获得实现短期目标的愉悦感又能够为实现长远目标不懈努力。
(二)注意力、意志障碍及调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注意力、意志障碍在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类中占25%。很多大学生学习时无法做到心无旁骛,比如上课走神、看书的时候神游四方、自习课忍不住看手机等。
造成注意力、意志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控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合理分配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二者交叉进行相互干扰;学生遇到的其他突发情况等。
克服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需要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注意力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自觉性,提高意志力和自控力:
1、保持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于产生浓厚兴趣的问题,人们往往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大学生深度发掘专业学习兴趣,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注意力、意志力的有效方法。
2、明确目标,合理计划,养成良好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其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养成“一日事一日毕”的良好习惯,有助于适当约束自己,提高自控能力。
(三)学习疲劳障碍及恢复
学习疲劳是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学习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倦怠,从而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学习疲劳主要表现为腰酸背痛、眼睛酸涩、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学习疲劳主要发生在考试前夕、学期中段等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学习任务繁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积攒过多,造成焦虑情绪,心理压力大,对即将到来的考试顾虑重重,造成大学生神经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产生心理疲劳。第二,受实用主义影响,感觉课程没有意义,缺乏兴趣但又没有理想的目标,急躁不安影响学习效率。第三,学习方式方法不恰当,不能劳逸结合,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虽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造成心理疲劳。
针对产生学习疲劳的原因,大学生应该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或寻求老师帮助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来恢复愉悦的性情,做到心理放松。
参考文献:
[1]刘元英.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张凡.大学生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3]杜友坚,陈云奔,孟美婷.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