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2017-03-07
中小学德育 2017年2期
余清臣在《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第10期《与亲密性相映: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建构》一文中指出,在应对师生关系问题的众多努力中,以亲密性思维建构师生关系是比较普遍的思路之一,这种思路在有效改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时而遇到爱心异化、个性敞开和工作距离过近等问题。应对亲密性思维的问题,特别需要关注和理解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即师生关系作为社会角色关系的基本属性。
基于师生关系的公共属性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第一,把文明的师生关系作为核心目标。此目標一旦确定,现代师生关系就可以避免因过于亲密带来的负面状态,使师生关系走向积极的方向——目标和手段两个维度,在目标上师生关系的积极方向一定是真正的教育性,而在手段上可以从公共性和亲密性两个维度把文明和爱心作为核心。第二,明确师生的角色底线。以文明为核心的师生关系公共性建构具体来说需要实现两个效果:一是师生会佩戴各自的社会角色面具,二是避免师生因个人情感、能力和心情成为别人的拖累。第三,强调师生交往的公共伦理原则。只有树立了公正、责任和自由等伦理原则,现代师生交往才会产生出文明的师生关系,才会强化师生关系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