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清治疗经期咳喘经验
2017-04-04邢德伦
黄 方,邢德伦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2级中医系本科生,重庆 401331;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
刘德清治疗经期咳喘经验
黄 方1,邢德伦2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2级中医系本科生,重庆 401331;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
刘德清教授系垫江县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病及妇科疑难杂症,尤其治疗经期咳喘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经期咳喘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经期咳喘在经期前后及临经均可发生,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经期以咳嗽、气喘为主,可伴腰酸腹痛、胸胁胀痛。刘教授认为当月经来潮之时气血先行、胞宫开放、阴血骤虚、正气虚弱,邪气内袭则发病。病邪乘虚而入血室,潜伏血分,致气血失和,“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冲任二脉起于胞宫,上行沿腹胸达咽喉,经期气血相对虚弱,伏邪随冲任之脉上行入肺,肺主气之职失司,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故咳嗽、气喘等;经期过后,病邪潜伏血分,咳喘症状缓解,待下次月经来潮之前,气血先行,潜伏于血分的病邪随之而发,故经期咳喘呈周期性发作。
2 辨证论治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喘促》谓“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因此,刘教授指出经期咳喘的辨证主要在于寒热虚实以及病变脏腑,结合发病机制,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温之为治则[1]。经期咳喘实证,用药重在经前7天左右开始,以理气活血为主,重在疏气机之郁滞、化血脉之瘀阻,使经脉通则不痛,气机调畅而不咳喘;虚证重在行经末期或经后平时调养治疗,濡养胞宫、补肺纳肾,使正气充足、荣则不痛,正盛邪虚而不咳喘。临床常见分型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型与寒湿凝滞型为主。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21岁,于2015年9月6日就诊。14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正常,无痛经史。2015年1月正直经期与人争执,当时即感胸胁胀闷,干咳、喘促,经期后好转。此后周期性发作,几经求治都未见好转。月经前两天乳房及胸胁胀痛,临经腹痛,经量较多、色紫红,心烦急躁,干咳无痰,气急喘促,口苦咽干,食欲较差,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药用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2g,香附10g,黄芩10g,山药30g,太子参20g,青皮10g,百合10g,甘草3g。3剂,水煎服,日1剂,早中晚各1次,忌生冷辛辣,并嘱调情志,避风寒,注意保暖。服药后咳嗽气喘明显减轻,再服上方5剂,并嘱下次月经来潮前7天服药。第2个月经周期症候均较前缓解。继服上方5剂巩固疗效,第3个月经周期已经无明显不适,1年后随访未复发。
门诊癌痛和慢性疼痛患者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与实践…………………………………………………… 龚晓英等(4):450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的讲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因为教师们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受其影响,在运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后,上课时还是讲得过多,而对学生的引导过少。另外,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学生自学水平不够,内容表述可能过于详细,没有把足够的思考以及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开展学生间的学习讨论、进行部分内容的强化训练、针对课程进行摸底考试等,用这些方法对知识不足之处加以矫正和补充,避免学生的知识缺陷越来越多,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按:患者胸胁胀闷,其病发于肝,由情志不遂,气机阻滞,气郁化火生热,肝木反侮肺金,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喘。治疗在疏肝降火的同时,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法,加用调气之品,用《傅青主女科》之宣郁通经汤合泻白散加减。方中当归、白芍养血行血、柔肝止痛,丹皮、栀子、黄芩清泻肝火,柴胡、郁金、香附理气解郁、气血同调,桑白皮止咳化痰平喘,地骨皮清肺降火,百合、太子参养阴清热,山药健脾益气,甘草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止痛、止咳平喘之功。
冉某,女,16岁,于2016年7月12日就诊。13岁月经初潮,月经正常,无痛经史。去年夏季正值经期,因玩耍后热而渴,遂吃冰激凌及冷饮,当晚即月经闭止,周身疲软,小腹疼痛难忍,伴畏寒、咳嗽气喘,此后每月呈周期性复发,经多方治疗无效。月经期畏寒肢冷,四肢疲软,小腹连腰脊冷痛,经量稀少、色暗有血块,咳嗽气喘,痰多清晰,不欲饮水,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弦。药用麻黄6g,桂枝10g,干姜6g,细辛3g,半夏10g,桃仁12g,红花12g,陈皮10g,茯苓30g,当归12g,川芎12g,香附12g,炙甘草3g。水煎,日1剂,早中晚各服1次,服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上方续服5剂即愈,随访未复发。
按:患者年少体质未充,因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致子宫、冲任气血凝滞,故下腹冷痛。脾胃受凉,母病及子,脾土之病传于肺金,肺失宣肃则发咳喘。治当以温补为主,宣肺健脾活血为辅。小青龙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散寒解表、宣肺平喘、化气行水,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陈皮、当归、香附调畅气血,茯苓以健脾除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止咳平喘之功。
[1] 夏桂成.月经病中医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
R249.7
B
1004-2814(2017)05-0572-02
2016-12-30
邢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