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EvansⅠ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比较

2017-03-31袁世伟毕守盈余相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

袁世伟+毕守盈+余相华

【摘要】 目的:分析高龄EvansⅠ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岁以上EvansⅠ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挑选55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 P组23例实施PFNA手术, R组22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均随访(12±4)月,统计临床结果。结果:P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2.71±10.32)分,R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6.96±1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EvansⅠ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均较好,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早期功能恢复更好,可早期下床负重活动,卧床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相对较多,远期疗效差别不大。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手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7.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135-02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致使因摔伤造成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病发率上升。以往,临床针对该病症实施钉板系统及髓内系统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1-2]。同时人工股骨头置换应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同样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有效判定兩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EvansⅠc型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挑选55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P组23例中,女13例,男10例,年龄80~96岁,平均(82.2±1.5)岁;受伤原因:跌倒15例,交通事故4例,扭伤4例;合并症: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 R组22例中,女13例,男9例,年龄81~97岁,平均(82.3±1.6)岁;受伤原因:跌倒14例,交通事故5例,扭伤3例;合并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两组患者的合并症、受伤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血糖,纠正心肺功能及贫血。P组23例患者实施PFNA手术。患者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内旋位牵引,患肢内收15°~20°,健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90°位悬吊固定。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并定位大转子尖部,消毒铺巾,大转子上纵行3~5 cm切口,切开皮下及深筋膜,分离臀大肌,手指触摸大转子尖部,选择前1/3与后2/3交界处为进针点,将导针查入髓腔,C臂机透视确定正侧位皆位于髓腔内。沿导针近端扩髓,选择合适长度及直径PFNA插入,连接瞄准器,股骨颈内钻入导针,透视见正位位于股骨颈中心略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中心,导针尖端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5~10 mm。扩孔后解锁状态下打入适当长度螺旋刀片,锁紧螺旋刀片,远端置入动力或静力固定锁钉。取下瞄准器,置入尾帽,清点纱布及器械,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术前术后各给予1次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日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予以营养支持、纠正贫血、抗骨质疏松等相关治疗。R组22例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取健侧侧卧位,常规后外侧入路,切口8~10 cm,待关节囊T切开后缝线牵引保护以便术后缝合,行股骨颈截骨处理,该操作中需尽量保留股骨距,取出股骨头并测量大小以便选择适宜。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扩髓,使股骨头假体柄、股骨头体额面处于15°置入髓腔,选择合适患者型号的全涂层的长柄假体,并行大小转子功能重建,确保股骨头中心、大粗隆顶点处于同一水平线。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屈曲度,满意后依次缝合。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借助Harris判定患者治疗1个月后、6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临床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脱位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包SPSS 14.0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R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多于P组,而下床活动时间短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且R组评分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浅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7%(5/23);R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该病发病率持续上涨,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影响[3-4]。由于高龄患者机体的特殊性,特别是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往均借助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疗法治疗,然而由于畸形、髋外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5-6]。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内固定术可获得显著成效。但高龄患者的特殊性不但需认真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还需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故选择何种内固定术式尚未统一观点[7-8]。

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借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手术治疗此疾病患者,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操作期间需牢靠固定大、小粗隆间骨块,和一般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增加了手术的操作时间、出血量。并且,股骨距骨块移动过程中难以把握准确长度、角度,增加手术的操作难度和危险性,故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手术,但其术后2~3 d即可下床助行器辅助行走活动,并发症相对较少。PFNA系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术中经由螺旋刀片的置入,可挤压周围松质骨,最大限度保证骨质填压的配合度;螺旋刀片置入后形成的隧道,具有良好的抵抗旋转能力,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P组23例患者经由PFNA手术治疗后,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个月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不如R组患者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给予EvansⅠ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VNA手术与股骨头置换术各有优缺点,但对于高龄人群,股骨头置换较好,可早期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借鉴,但至于选择什么方式手术还得具体根据患者情况、医生对手术方式的熟悉程度来决定。

參考文献

[1]尤传飞,邱维胜,李林东,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4):32-35.

[2]赵钢,林佳声,尹擘,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115-116.

[3]兰伟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6):23-24.

[4]关长勇,常青,彭伟,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10-112.

[5]刘君华、累清、王冶.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37-39.

[6]马刚、曾云、王晓曦,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94-96.

[7]赵有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3):210-211.

[8]石峰,李澎,Madeven P,等.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骨质疏松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3):1859-1865.

(收稿日期:2016-11-28)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