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6-10-17曹志
曹志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评定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49±38)ml, 术后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2例, 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78±42)ml, 术后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0例, 发生率为33.3%(10/3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优于内固定术, 值得借鉴。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70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增加,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后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1, 2]。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观察上述手术方式的优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病例, 均被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同时排除合并有肿瘤患者、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所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所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 平均年龄(68.3±5.6)岁, 根据Evans分型其中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别为18、12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 平均年龄(67.9±6.1)岁, 根据Evans分型其中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别为19、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观察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 患者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成功后, 选择切口, 打开关节囊, 取出近端骨折块, 对髓腔内容物进行有效清除, 实施扩髓, 股骨上端残留骨折块以及股骨粗隆间残留骨折块进行复位, 骨水泥固定, 在股骨近端安装人工关节假体。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 持续牵引患侧肢体, 在C臂X线机下对患者实施闭合复位, 选择大腿外侧切开, 逐层暴露, 直到粗隆股骨干外侧, 在股骨大粗隆外侧朝向股骨头植入克氏钉, 在导向器引导下植入定位针, 进行内固定(大粗隆骨折先置入钢板在行动力髋螺钉, 小粗隆骨经钢板空拉力螺钉固定), 而后置入引流管, 缝合切开。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 记录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螺钉断裂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髋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 且无疼痛, 患者能够完成日常生活内容, 为优;治疗后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0%, 有轻微疼痛存在, 但没有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内容, 能够自理, 为良;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的50%, 活动时有疼痛存在, 对患者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内容有影响, 为中;治疗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低于正常水平的50%, 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内容, 疼痛不容易忍受, 为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49±38)ml, 术后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2例, 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78±42)ml, 术后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0例, 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定结果:优、良、中、差分别为18、9、2、1例, 优良率为90.0%;对照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定结果:优、良、中、差分别为13、7、2、8例, 优良率为6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骨折种类中较为常见, 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卧床, 而长期卧床可导致老年患者心理情绪改变、胃肠功能减退、下肢关节功能减退、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等, 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所以, 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的主要手段。内固定术和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应用。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原因中, 骨质疏松较为常见, 应用内固定术后可引起患侧下肢缩短、髋内翻等, 而实施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螺钉松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3, 4]。随着医学材料发展和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的进一步研究, 关节置换术在此类骨折中的应用开始增多, 关节置换后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肢体功能恢复, 能够及早下床活动, 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5, 6]。
本研究中, 观察组实施关节置换术后, 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这与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分不开的:关节置换术能够尽早让患者下床负重训练, 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优于内固定术,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元勇, 郭金伟.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 重庆医学, 2013, 6(11):1243-1244.
[2] 张培训, 薛峰, 安帅, 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6):891-894.
[3] 王国胜, 魏宁波, 曹明宇,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6(2):121-129.
[4] 沈宁江, 宋世锋, 王广积, 等.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8(10):914-916.
[5] 樊仕才, 金大地, 苏训同, 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 5(4):477-481.
[6] 张伟强, 祁宝昌, 邓鹏飞, 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进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4(1):266-268.
[收稿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