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2017-03-31李楠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

李楠

【摘要】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72例非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总结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及精神状况等各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知觉障碍、情绪不稳定、智力障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及攻击行为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SDS、SAS及SCL-90等各项评分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知觉、行为、情绪等各方面会有一定障碍,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 住院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护理管理对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7.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8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严重的精神病,当前临床上还没有研究出该种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1]。该种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2]。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伴有精神活动不协调,行为、思维、感觉、知觉及情感等各方面障碍,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3]。为了总结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总结了笔者所在医院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并且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排除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72例患者中男41例,女31例;

年龄22~77岁,平均(36.3±8.3)岁,平均住院时间为(9.6±4.2)个月。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72例非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1~74岁,平均(36.1±8.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9.2±4.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 通过相关整理、分析表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存在一定的知觉障碍、情绪激动、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症状。主要体现在耐心不足,与人合作意识淡薄,很容易焦虑、烦躁,而且也会伴有抑郁情绪。平时行为方面也比较紊乱,有时会做出自我傷害、攻击行为[4]。思维障碍主要是存在明显妄想,可能有的患者会出现幻听、幻视等相关的听觉障碍[5]。

1.2.2 护理措施

1.2.2.1 和患者树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尊重患者,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可能有些患者由于幻觉妄想的缘故会有恐惧、害怕、敌对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该真诚、和善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帮助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士对自己的关怀和尊重[6]。护士应该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刚开始建立护患关系的时候可以通过拍肩膀、轻轻抚摸患者手、面带微笑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和患者沟通。学会当患者的倾听者,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1.2.2.2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科学的作息时间,而且应该督促患者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协助患者更换衣服、沐浴、理发等。 如果患者有进步的话,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及表扬。同时,应该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而且一定要在场监督患者吃药,避免患者漏服或者藏药不服。其次,应该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若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可以适当给予相应的安眠药物。而且应该鼓励患者多和其他人交流,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娱乐节目等,丰富患者的生活。饮食方面应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如果患者有被害妄想症拒食,可以先尝一口或者集体进餐[7]。

1.2.2.3 安全护理 护士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表现异常,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患者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应该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多为患者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使患者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患者表现的兴奋、亢进,应该采取适当的制动措施[8]。

1.2.2.4 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适应性行为,多给予患者一些支持和鼓励,引导患者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社会,使患者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临床特点。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及精神状况等各方面情况,评分越低,说明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觉障碍、情绪不稳定、智力障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及攻击行为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观察组SCL-90、SAS、SDS各项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SDS、SAS及SCL-90等各项评分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因比较复杂,很多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个体素质出现改变,加上外界各种不利环境的刺激造成的。大部分患者都会伴有知觉、行为、思维、情绪等各方面障碍。本次研究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觉障碍、情绪不稳定、智力障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及攻击行为等均明显高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王明春[9]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淡漠,情感流露比较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会伴有明显妄想症状,怀疑自己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可能会有一些过激行为,或者会出现幻觉、幻听做出一些异常行为。其次患者缺乏意志活动,很少和其他人交往,缺乏主动性。通过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后,更有利于医师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并且结合患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可大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本次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SCL-90、SAS、SDS评分等均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张雪艳等[10]研究报道相符。由此可见,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知觉、行为、情绪等各方面会有一定障碍,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贺楚梅.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管理与护理特點[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56-2057.

[2]孙立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109-110.

[3]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6,1(21):11-13.

[4]何斌.流浪精神病人法治与救助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598-599.

[5]杨彦萍,董建萍.太原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现状特点及管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76-77.

[6]裴梅香.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996.

[7]唐艳.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2869-2870.

[8]符爱琴.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2010,8(15):147-148.

[9]王明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总结[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772-773.

[10]张雪艳,黄淑珍,吴素梅,等.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95-296.

(收稿日期:2016-11-22)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