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诱发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7-03-25张静
张 静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诱发的不良反应分析
张 静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诱发的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2013—2016年所有上报并记录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产生不良反应的80个案例。分析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剂量及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大于60岁患者服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30~60岁和小于30岁,且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选的8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共累及9个系统,总计92例次;其中,胃肠系统是最常发的部位,其次是皮肤及附件与神经系统。结论临床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老年、婴幼儿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依据其身体状况进行特殊用药,即适当缩小给药间隔时间;严格进行药物检测工作,并依据监测药物浓度进行个性化用药,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3.00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属于广谱抗生素,能杀灭多数革兰阴性、阳性厌氧菌和需氧菌[1]。西司他丁钠盐是一类特异性酶抑制剂,可以阻断肾脏内亚胺培南的代谢;亚胺培南属于一种新型的内酰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物,同时也是硫霉素的一类脒基衍生物,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因具备较强杀菌功效,近些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该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呈逐年增高趋势[2]。本研究就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诱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且初步提出了合理用药建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使用计算机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了2013—2016年所有上报并记录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产生不良反应的80个案例,剔除对同一病例的重复报道,以及未详细给出患者发病状况、用药方法和性别等的报道。其中41例为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6例为原因不明发热,28例为中耳炎、胰腺炎、心内膜炎及胆道、肠道等感染,5例为烫伤。用药方法:0.5 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加入至静脉注射用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部分患者的剂量为1 g,即将1 g本品加入至输液(以5%葡萄糖溶液为主)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
1.2 研究方法按照不良反应发生器官或系统将所收集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类,并综合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10~98岁,平均(54±18)岁;大于60岁患者服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30~60岁和小于30岁,且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1。
表280 例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析
3 讨论
3.1 诱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 年龄因素 本研究中,大于60岁患者服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30~60岁和小于30岁。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肾功能减弱、肾部血流量减少有关,所以,应严格依据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状况,给予适量药物或者及时调整给药间隔时间[3]。
3.1.2 给药时间 本研究中80例患者的平均给药时间是(3.4±0.9)d,但是其中有 8例患者的给药时间超过7 d,甚至达2周,所以合理掌握给药时间至关重要。
3.1.3 药物使用剂量 仵利军等[4]研究表明,大部分感染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剂量应为1~2 g,该剂量的滴注次数为每日3~4次。对于中度感染患者,其给药剂量可调整为每次1 g,滴注次数为每日2次。而本研究中80例患者的给药平均量是每日(1.7±0.5)g,最大日剂量和最小日剂量分别是6 g、0.5 g,其中部分患者的用药量显著超过上述最大给药量。
3.2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由西司他丁钠盐和亚胺培南依据1∶1配制而成的一种复方制剂,该药具备广谱、高效抗菌性,且其耐受性较好。其不良反应率仅为 0.1%~3.9%,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不良反应,患者常出现惊厥、肌肉痉挛、癫痫及抽搐等不良反应,该药物诱发癫痫的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证实,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介质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互结合会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介质的亲和力较强,所以极易引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4];此外,人体中
表180 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与性别分析[例(%)]
2.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情况所选的8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共累及9个系统,总计92例次;其中,胃肠系统是最常发的部位,其次是皮肤及附件与神经系统。见表2。
2.3 给药剂量及时间80例患者的平均给药剂量是(1.7±0.5)g/d,最大日剂量和最小日剂量分别是6 g、0.5 g,平均给药时间是(3.4±0.9)d;其中有8例患者给药时间超过7 d,甚至达2周。枢神经系统中 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介质含量减少可能是诱发癫痫的主要原因。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脑膜渗透量和血药浓度均增加,同时其脑组织清除药物的速度也较慢,因而易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以及局部不适,大部分短暂而轻微。然而,随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①本研究中共有 16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是17.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言语错乱、躁狂多动及抽搐兴奋等。目前尚不明确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诱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机制,但是相关研究表明,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这两种药物上的某一碳原子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相互结合,抑制了中枢神经的作用,进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5]。②本研究中共有 33例患者出现胃肠系统异常,所占比例是35.9%,这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联合使用抗生素后致使人体内正常敏感菌被杀灭或者抑制,进而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因此应引导这部分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常规检查,避免发生二次感染[6]。③另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还可引发心血管系统、视觉和听觉受损、血液系统异常不良反应。④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全身性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药疹、药物热及过敏反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共价结合血浆蛋白、细胞膜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最终成为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可诱使体液或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发生[7]。其中,在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一般会在使用药物后10~20 min内出现症状。
3.3 合理用药措施①因人体代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主要部位是肾脏,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肾脏功能密切相关,所以,应严密监测年龄偏大和肾功能异常病患者的肾功能,并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另外,肝脏异常患者,因其肝代谢能力下降,上述药物会给肝脏代谢造成负担,应特别关注这些病患。②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常出现呕吐、恶心等常见不良反应,针对这类病患,建议临床治疗中应减慢药物滴注速度,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其他药物合用会出现过敏现象,所以临床用药时应先仔细询问过敏史,对婴儿、老人和哮喘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及时对症处理[8]。
综上所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类药物,目前报道的不良反应多较轻微且数量较少。但是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该药可能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所以应严格掌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适应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用药。临床用药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老年、婴幼儿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依据其身体状况进行特殊用药,即适当缩小给药间隔时间;严格进行药物检测工作,并依据监测药物浓度进行个性化用药,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1] 刘茂昌,葛苗苗,陈渝军,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治疗重症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 Meta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 39(10)∶785-790.
[2] 沈秉正,宋金春,张玲莉,等.术后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诱发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安徽医药,2015,19(4)∶799-801.
[3] 江建生,石杰,张新慧,等.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疗效与安全性之Meta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8)∶30-33.
[4] 仵利军,金惠静,徐立平.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细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Meta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4,35(1)∶28-31.
[5] 刘晓东,菅凌燕,曾聪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评价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4∶2479-2482.
[6] 陈莹莉,张剑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黄绿视1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19(4)∶322-322.
[7] 黄锦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1)∶156-156.
[8] 宣寒,卢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不良反应[J].现代医药卫生, 2001,17(6)∶432.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 1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