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2018-08-20唐琪

医药前沿 2018年25期
关键词:培南亚胺革兰

唐琪

(成都誉美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亚胺培南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能够抵抗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1]。随着亚胺培南的广泛应用,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越来越多,继而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集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60株从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其余40株从门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来。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15±20.32)岁,平均体重为(62.58±15.42)kg。

1.2 方法

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迪尔DL-96Ⅱ),96E和96NE 检测板。质控菌株:(1)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按照常规方法加以培养和分离鉴定等,按照NCCLS标准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耐亚胺培南菌株的非发酵菌比例分析

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非发酵菌比例最多(98/100,占98.00%),2株其他非发酵菌(占2.00%)。

2.2 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分布情况分析

98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6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63.2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20.40%),16株肠杆菌科细菌(占16.32%),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分布部位分析

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77株呼吸道标本(占77.00%)、11株无菌体液(占11.00%)、8株血液(占8.00%)、1株尿液(占1.00%)、3株其他(占3.0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耐亚胺培南菌株对氨苄西林亚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00%,耐亚胺培南菌株舒巴坦药物和头孢哌酮药物的耐药率达到最低,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分析(株/%)

3.讨论

随着亚胺培南药物的广泛应用,耐亚胺培南菌株分离率呈现逐年上升发展趋势[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98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62株铜绿假单胞菌(占63.2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20.40%),16株肠杆菌科细菌(占16.32%),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感染的部位来看,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标本,其次为体液和血液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有77株呼吸道标本(占77.00%)、11株无菌体液(占11.00%)、8株血液(占8.00%)、1株尿液(占1.00%)、3株其他(占3.0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均会有不同的用药习惯,因此其流行菌株也表现不一。从菌种分布角度来看,10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非发酵菌比例最多(98/100,占98.00%),2株其他非发酵菌(占2.00%)。耐亚胺培南菌株被广泛分布在各个科室之中(除妇产科和五官科之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重症监护室科和神经内外科等科室的患者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由于耐亚胺培南菌株没有特殊营养要求,所以广泛存在在医院和自然界中,导致院内暴发流行,不利于患者康复[3]。基于此,必须加强对医院内病原菌的病学监测,严格执行相关隔离措施,减少且积极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尤其是耐亚胺培南菌株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亚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舒巴坦药物和头孢哌酮药物具有较低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常规监测能够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之一,但是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所以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也显著上升,尤其是非发酵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显著上升,继而给临床带来较大治疗困难[4]。

综上所述,耐亚胺培南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理抗菌药物加以合理治疗。

猜你喜欢

培南亚胺革兰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注射用多尼培南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Cica-Beta Test试剂盒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评估
基于β-二亚胺配体的铝氧硼六元环化合物和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性研究
ICU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