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指肠肿瘤的X线钡剂造影、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2017-01-16王开宇邹学广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胆总管

王开宇 邹学广 荣 阳

(1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24;2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学,辽宁 辽阳 111000;3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

十二指肠肿瘤的X线钡剂造影、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王开宇1邹学广2荣 阳3

(1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24;2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学,辽宁 辽阳 111000;3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X线钡剂造影、CT在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十二指肠肿瘤的普通X线钡剂造影和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钡剂造影十二指肠肿瘤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功能改变等。CT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肠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肠外侵犯和周围脏器改变及壶腹部肿瘤伴随胆道系统、胰管的扩张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早期病变,观察腔内改变和功能变化优于CT。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范围及其周围的浸润和转移,是钡剂造影的补充。

十二指肠肿瘤;X线钡剂造影;螺旋CT;影像诊断

十二指肠肿瘤较少见,X线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有较大诊断价值[1-2]。近年来CT检查在胃肠道检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将56例经普通X线钡剂造影和或螺旋CT检查诊断的十二指肠肿瘤对比分析如下,以探讨二者在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经X线钡剂造影和螺旋CT检查检出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5~80岁,平均57.2岁。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消瘦、便血或黑粪、黄疸等。56例均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其中46例行CT检查。

1.2 方法:本组56例钡剂造影,其中28例采用低张双重气钡造影,取得十二指肠充盈相、黏膜相及双对比照片,28例常规法钡剂造影,均摄充盈相、按压后黏膜相片。CT扫描采用普通CT机及双螺旋CT机,层厚5~10 mm,46例中34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直接行增强扫描,8例仅行平扫:32例检查前口服高密度对比剂1.5%~2%的泛影葡胺800 mL,于检查前30 min和临检查前分二次服完;14例临近检查前一次口服密度对比剂温开水800 mL。

2 结 果

2.1 检出壶腹部肿瘤30例(其中壶腹癌28例,腺瘤2例)。钡剂造影检查,其中20例见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局部黏膜破坏、壶腹部反“3'’字征、肠壁僵硬感等,10例钡剂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0例均行CT检查,主要表现:18例见壶腹部类圆形充盈缺损影,呈软组织结节影,其中10例境界清晰,8例边缘模糊,与胰头钩突分界不清,或侵及邻近十二指肠壁呈不规则改变,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另12例中4例肿块不能肯定,8例见扩张胆总管末端突然变形狭窄,其中4例于增强扫描时见胆总管末端管壁增厚强化。全部30例均见胆系明显扩张改变,22例显示胰管扩张,18例见扩张胆胰管靠近呈“双管征”。

2.2 检出壶腹部以外肿瘤26例,包括十二指肠腺癌10例,转移癌8例,恶性淋巴瘤4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4例。在行钡剂造影中22例主要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肠腔不同程度肠腔狭窄甚至梗阻,其他表现有边缘不整、黏膜破坏、溃疡、局部管壁僵硬、蠕动消失等;4例平滑肌瘤CT扫描,见软组织肿块,或肠壁增厚达10~15 mm,管腔狭窄,周围境界不清,其中2例因瘤体较小,钡剂造影未发现而在肝脏CT检查中偶然发现,另2例稍大,呈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较均匀,X线表现为十二指肠一侧的充盈缺损,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光滑,呈压迹状。转移癌中4例胆囊癌见肝左叶受累,2例见胰头肿块,2例为胰头-十二指肠降段的软组织肿块,为结肠癌转移所致。4例恶性淋巴瘤同时见胃壁增厚。上述肿块均见不同程度的强化,周围关系更清晰。6例梗阻明显者胃及病灶上方十二指肠段扩张。

3 讨 论

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均少见。良性肿瘤如十二指腺瘤、绒毛状腺瘤、平滑肌瘤等。恶性肿瘤如十二指肠腺癌、壶腹周围癌、平滑肌肉瘤、类癌及邻近恶性肿瘤的直接侵犯或转移。X线钡剂造影可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改变、肿块表面轮廓、梗阻的程度和梗阻端的形态及轮廓功能方面的改变等。普通单对比法钡剂造影,十二指肠处在蠕动、收缩状态,肠腔不被充分扩张,不利于十二指肠病变的显露;低张力双对比十二指肠造影,肠腔扩张充分,能清晰显示腔内病变,对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病变的检出和判断极有用处,可以检出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的病变)和位于肠腔内较小的肿块(直径5 mm),同时显示其功能变化,此优于口检查[3]。尤其是当十二指肠肿瘤以肠道占位或出血症状就诊时,低张力双对比造影应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低张力双对比十二指肠造影检查技术要求高,主要观察肿瘤在十二指肠腔内表面的形态细节,即钡剂造影的表现是病变所造成的“铸形”影,不能直接显示病变本身,了解肠壁厚度及肠壁外情况,因此不能判定病变的组织结构,更不能显示肠外浸润的范围,如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及淋巴结和其他脏器的转移等[4]。常规胃内镜检查虽然对腔内改变清晰明了,但一般只观察到十二指肠球部,也不能对十二指肠病变进行全面观察。本组有10例由于不完全性梗阻,内镜及钡剂造影主要显示了梗阻性的改变。由于肠腔气体的干扰且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对比剂,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对十二指肠病变的检查应用也较少。

口服对比剂后CT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腹部实质脏器的情况,并较为满意地显示十二指肠的形态,这为十二指肠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及术前分期提供了条件[5]。本组4例良性肿瘤显示类圆形软组织影,密度均匀,十二指肠壁局部受压,境界光滑锐利,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显示了良性肿瘤的特征。十二指肠恶性肿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见肠壁一侧增厚或环绕增厚,管腔狭窄,显示病变累及肠管的长度。周围侵犯可见肠管外脂肪层模糊,周围血管的受累,累及或转移至周围器官,区域淋巴结肿大,肿块上方十二指肠及胃腔扩张等。对继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可同时观察原发脏器肿块的特点,这是其他影像学手段难以达到的。CT检查弥补了X线钡剂造影的不足,但目前CT对早期较小的病变及功能性改变难以观察。

由于壶腹肿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阻塞性黄疸,所以,当十二指肠肿瘤以阻塞性黄疸症状就诊时,CT检查常是患者最初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检查见胆、胰管扩张,部分二者靠近并列呈典型的“双管征”。扩张的胆总管穿过胰头直达壶腹部突然终止、变窄,口服温开水后壶腹部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壶腹部软组织结节影,或口服高密度对比剂后见较小类圆形充盈缺损,或无明显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应与胰头癌和慢性炎症鉴别,胰头癌时扩张的胆总管及胰管位于肿块上方,扩张的胆总管达不到壶腹部,由于肿块的存在,两管较壶腹肿块时相距较远,呈不典型“双管征';慢性炎症时,扩张的胆总管边缘光滑,自上而下逐渐变细而无中断。壶腹部肿瘤多为壶腹庙,但由于壶腹部肿瘤多较小,仅以形态表现判断良恶性较困难,如本组2例壶腹部腺瘤术前误诊为癌。扫描前的合适的准备、窗宽窗位的合理调节及识别乳头部CT正常解剖表现及变异有助于壶腹部病变的诊断。

一旦造影检查做出十二指肠肿瘤诊断或疑似诊断,CT检查对全面提供病变信息是最佳选择;部分首先应用CT检查的患者,进行双对比造影是达到印证诊断、避免CT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有效手段,因此,二者的合理应用可达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目的。

[1] 慕容洋洋,江山,苏宁.X线钡剂造影、CT在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影像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3):163-164.

[2] 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50-268.

[3] 陈祥民,安凤新,安鹏.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CT与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表现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4):270-272.

[4]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3-509.

[5] 王维奇,荣阳,荣根满,等.胃肠道肿瘤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87-89.

R73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159-02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胆总管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多层螺旋CT在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