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2016-12-27曾永思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合数学号长方形

曾永思

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所做、所思,谈谈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精心设计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精心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精心地设计了3个活动。

活动一:动态演示,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一起与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采用的是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个顶点所作的高剪下来,移到另一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一活动的设计既为了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更是为了后进生能够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活动二:动手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让学生明确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你又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学生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根据学生各自选择转化的图形,让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小组,然后一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来进行实验。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趣味相投者,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正是出于这一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重新组合,形成志同道合的合作小组,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作用。在小组活动中有学生质疑边是弯的,没有学过,不知道怎样求面积。教师提示:把圆平均分成8分、16份、32份……之后,再把它剪下来,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接近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组1:我们平均分成了8份,拼成的图形非常接近平行四边形。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也像个平行四边形。组3: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拼成的图形很像一个三角形。组4:我们拼的图形像一个梯形。组5: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32份,拼成的图形更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比较分析,寻求突破点。在电脑中显示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之后,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什么图形?最后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活动三:思考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4.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最后总结公式。在小组内再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公式。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剪、拼、贴等动手活动,手脑并用,精神十足,不仅解决了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让学生学得主动、扎实,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有效性为原则。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结束这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使学生养成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合数学号长方形
小长方形找朋友
我们来打牌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质数找朋友
尝试亲历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质数嫌疑犯
我们班的学号奥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