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考:让数学教学回归本原

2016-12-27周海荣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课理性

周海荣

回归本原的价值审思

2011年12月28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出台,随后,各大版本数学实验教材也相继修订并推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向学科本身回归,是这一阶段比较鲜明的特征。也就是说,数学课要更加具有“数学味”,数学学习要能充分地显示出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这种回归可以看成是对前一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修正。《人民教育》记者李帆曾发表过这样的评论:“从本世纪初伊始的新课程改革,到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十年间,基础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和观念的洗礼,选择、多元、个性,人人耳熟能详。然而,观念难落地!”(《人民教育》2014第22期)个人以为,“难以落地”的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人们对新课程理念始终处在接纳、领悟、理解和实践摸索阶段,其间走了不少弯路,遭遇到很多阻力。有一段时间,形式化、浅表化的东西充斥着课堂,数学课上得不像数学课了,数学课应该承载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被削弱了。

这种回归可以看成是对我国学校教育形态的顺应和遵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通过一门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并最终汇聚成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好每一门学科,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前提和基础。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其价值和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应该给以重视,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这种回归还可以看成是对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的充分肯定。学生为什么每天都要坐在教室里上数学课?老师到底为了什么而给孩子上数学课?数学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到底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这些看似形而上的问题,恰恰是数学教学最本原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思考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怎样的特点,数学学习过程中这些特点是如何得以呈现,被学习者感受,又如何在思考、思维乃至智慧生长方面发挥作用等。把这些想清楚了,数学教学的品质就不一样了。

总之,向学科本身回归,就是要慎重而全面地考量数学学习对儿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充分发挥好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这是数学学习的本真意义,也是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

在回归中超越

追求“数学思考”的理性把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也是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实践“数学思考”的教学追求呢?我们将通过几个教学案例,从数学自身的整体性、逻辑性、理性特点,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思考”理性把握的实践。

◎一、数学的整体与结构化思维

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思维的整体性、结构性。数学学习,既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也要关注思维的“链接点”。从日常的每节课或每个单元来看,每一个知识点可能是分散的、琐碎的,这样的教学造成了儿童认知结构的脱节和割裂,所以学习要站在系统的高度,运用结构化思维,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集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

【案例】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段(P66、67):

师:学完这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单位?

生:元、角、分。

师:(出示)这是一个1分的硬币,1分1分地往上加,加到10分就产生一个新的单位,就是——

生:角。

师:如果1角1角地往上加,加到10角,又产生了一个大一些的单位——

生:元。

师:这里有一个台阶,你能把这三个人民币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在上面吗?(生说过程,师课件操作。)

师:刚才数的过程,与之前学习的认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数数的时候,也是一个一个地数,数满十个一就是1个十,数满10个十就是1个百。

生2:老师刚才数钱的时候,一个一个地往上加,就好像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摆满10根就捆成一捆;然后再一捆一捆地摆,摆满10捆,就再捆成一个大捆。

师:我们也可以把一、十、百这三个计数单位放在台阶图上。谁来试一试?

师:这两个不同的单位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满十进一。

师:正因为它们都是满十进一,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台阶合二为一。虽然它们代表的单位不一样,但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这样的一个关系,在以后我们认识更大的数、学习其他的单位时还会遇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开篇即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句话点出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关系。在这个案例中,从纵向角度分析,将元、角、分这三个人民币单位用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关系建立起台阶图;从横向角度分析,将使用中的货币单位与计数中的计数单位进行比较,融通了计数单位和货币单位的“十进制”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处理,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货币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还融通数学内部联系,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结构性。进而让学生获得融会贯通的酣畅,豁然开朗的喜悦,自主建构的兴奋,应用自如的徜徉,让数学学习也成为他们快乐的生命之旅!

◎二、数学的逻辑与联系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通过联系性思维,来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好好地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我们都知道,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让他们对于某个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才能让他们对这个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去研究其中的奥秘。

【案例】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教学片段(P96、97):

师:刚才,我们以圆的半径r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r2,大正方形的面积是4r2。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大约是3r2。

师: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推导新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做的?

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沿它的一条高剪开,可以拼成长方形。

师:这种转化的方法很不错,能不能顺着这个思路,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请小组讨论,再动手剪一剪、拼一拼。

师:(学生演示:将圆平均分成4份)这个图形有点像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有一点点像,但还不太像,能想办法使它更像一点吗?

……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像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份,拼成的图形有点像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8份,像多了;平均分成16份,更像了;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图形开始趋向于长方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随着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最终会转化成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导学单】:(1)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宽与圆的半径呢?

(3)思考: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

师:通过推导,得出圆的面积就是r2的π倍,这和开始推导出圆的面积在4r2和2r2之间是吻合的。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思考的核心。从生活化的情境到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也是数学理性发展的重要逻辑。在本案例中,从学生熟悉的正方形面积入手,提供给学生思考、想象、猜测的机会,体会图形转化的前后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思之有“据”、思之有“理”、思之有“序”。从繁杂到简单,学生在追求简约化的数学学习中,感受到转化思想的精髓。这不仅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数学思考,更是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反思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厘清本质,使整个学习过程“数学化”,数学素养得到培养和升华。

◎三、数学的理性与批判性思维

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师说:“数学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理性是数学特有的气质,数学理性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思想的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数学理性的参与。而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为主,如何让感性的小学生撩起神秘的理性面纱,让抽象的数学学习更接“地气”,让数学学习不能停留在知道“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这就需要寻求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路径。对“为什么”的追问可以看成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一个方面。

【案例】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片段(P64、65):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竖式来计算1.15×3.2的小数乘小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写竖式要注意什么对齐?

生: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为什么在小数加减法中是相同数位对齐,而在小数乘法里又是末位对齐呢?数学上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学生茫然)

师:我们把1.15×3.2分开来算,1.15×0.2等于多少?(0.230)1.15×3等于多少?(3.45)按照数位把它们写出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写)

相同数位对齐: 末位对齐:

师:观察我们按照相同数位对齐的格式写出的竖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算结果是简单的,但是把这个结果写到竖式里比较麻烦。

生2:特别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一不小心就会错。

师:对比这两种书写的格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3:在算的过程中,我们都是把它们当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生4:相同数位对齐的写法,比较麻烦,特别是写竖式时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容易错。

生5:第二种书写格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是一样的,只要在最后的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就行了。

生6:末位对齐的书写格式,比较整齐、方便。

师:同学们,小数乘法末位对齐的这种书写格式,它不仅是一个数学规定,更是数学追求方便、简洁的一种思考。

数学学习为每一个认识、理解、逻辑、思考都提供一种可行的注解,是数学理性能力的重要表现。许多数学规定在历经丰富的过程后,逐渐变得简约,约定俗成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用“数学规定”一言以蔽之。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冰冷的美丽”背后一定有“火热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和前人发现数学规律的经历一致,可以和知识的结构脉络一致,也可以和儿童特有的经验一致。但不管怎样,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学好数学。上述案例书写格式的探讨,借助对比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末位对齐”的这个“数学规定”有了进一步理性思考,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逻辑和数学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才能生长出数学智慧;学生能够自主地感悟,才能够具有生命的意义。唯有从数学学科本质出发,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学生才能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课理性
欲望膨胀
失踪的小数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网红”数学课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不计算比大小
小数精灵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