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2016-11-20顾平英
顾平英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浙江嘉兴314017)
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顾平英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浙江嘉兴314017)
在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是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创造发明;创造力
一、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因素
主要包括:
(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脑功能的整体开发和协调发展。
(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阻碍学生创造思维花蕾的自由绽放。
(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使右脑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制。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有创新活动,才能形成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意识是创造教育的先谴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劳技课中并不是依葫芦画"瓢"上,而是为了创新。多讲讲成功人士的经验,如:爱迪生的故事等名人的创新故事,同龄人的创新故事,他们的小创作、小发明,我一开学,课堂上讲一讲邻近乡镇成功的例子,介绍他们的作品名称,是怎样发明的。多看看同龄人的作品。订阅了《中小学创新》杂志,使学生感到:创新发明并不遥不可及,我也能做到,只是我从没有去想过。据我调查学生大部分没有创新意识,他们只知道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经过老师多次引导,并且象科技创新大赛这些活动,与中考挂钩,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当学生有了创新意识以后,才可能有去创新的尝试,只有观念上让学生转变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
劳技课讲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有关系,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创造发明开始,从事创造发明的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创造能力",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和源泉。创造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意识、创造的毅力和意志、创造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利用前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能力、从事创造发明活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实施创造发明方案的动手操作能力等等。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类与生惧来的一种能力注一。人人都有创造力,每个人天赋的创造力差异是不大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对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启蒙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发明不神秘。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手脑并用,人人都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发明家就在我们耳边,就在我们中间。
(三)打实技能基础,奠定创新基础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劳动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旦学生对某项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而且能娴熟地运用,那么相关的创新也就有了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为使学生能够产生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打实技能基础。否则,所谓的创新意识就没有转化为实际作品的可能,只能是一种幻想。
(四)解除思维定势,鼓励大胆创新
长期以来,在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一种依样画瓢的思想。拿来一个问题,便去找模型套公式,他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定势思维带到劳技课中来,再加上劳技配套材料中,确实也给了一些样件,因而许多学生动手之前先找样件,大概没有样件就做不成的味道。为了解除这种思维定势,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随便自己创作,材料不限,结果学生作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每年一度的劳技,制作,创作竞赛规定:竞赛的作品必需是创新作品。
(五)开展竞赛,激发创新热情
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1,规定学生每人每学期完成一件创新作品,作为期末成绩的评价标准之一。2、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作品展,对于有新意,制作好的作品,给予表扬,让学生赏析评价赞美,让来校家长去观赏去称赞。3、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的创造发明,虽然并不直接联系现代科技水平上的创造发明,但学生们形成的创造能力在未来的科技工作中是大有用武之地,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创造能力都是可以迁移的。
(六)加强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如果学生仅有一种想创新的动机,或是在头脑中已部分地构思好一件新作品,却不能动手实践做出来,如此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不但没有一件创新作品可以公布于众,而且因诸多好的构思,不能变为现实作品,就会消极地对待创新,创新意识也会随之削减。因此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坚实的技能基础上,积极动手,把想到的制作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当学生看到自己有新意的作品时,便会体验到一种创新的愉悦感,从而激起从事新的作品的意识。
[1]陈欢庆.创造力开发教程[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顾平英(1969-),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劳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