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抽样与数据分析”的中考试题命制历程和反思
2016-11-18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张安军
☉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 张安军
一道“抽样与数据分析”的中考试题命制历程和反思
☉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张安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计部分的内容要求“初中阶段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经历、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完整的统计过程,感悟统计思想,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用数据解决生活情境中与统计有关的问题,建立了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1]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在历届中考中都是必考内容之一.近年来,有关抽样与数据分析的中考解答题的试题虽题型多样,但题型趋于类同,即两张图表(根据已知完整的统计表(图)补全不完整的统计图(表)),一道计算(用样本估计总体比例计算),把抽样与数据分析的统计思想变成简单读图、填空、计算,没有凸显新课标所倡导的统计思想的核心观念.中考试题对当地中学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都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又一次参加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数学中考试题的命制工作,深刻体会到中考试题对当地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命制过程中,一道抽样与数据分析的统计试题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原有题型的否定、扬弃走向超越.下面谈谈该题的命制过程及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一、命题意图
本试卷共有24道题,本题为第22题,根据命题计划和双向细目表,本题应是一道统计的综合题,难度系数为0.7至0.75,是本试卷的容易题,虽简单容易,但要体现统计的核心思想,即数据的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能力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体会数据蕴含着信息,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数据,需要人们面对它们作出选择.因此,应该知道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提高运用其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意识到统计学的方法只有好与坏之分而没有对与错之分,学生应该学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选择抽样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代表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第三,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实际上用来推断总体的样本数据具有随机性,而有足够多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数据具有随机性,但是数据较多时就具有稳定性,这就是统计所特有的思维.
二、命制过程
命题组决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熟悉的事例为载体命制试题,又能很好体现数据的分析观念.于是我们决定在教材中寻找题材,修改一下背景就得到以下的初稿,即一稿.
一稿:为了解某校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该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整理后绘制了如下频数分布表(表1)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图1).
图1
表1
请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下列抽取的样本最合适的是_____.(填写序号)
①某班全体学生的视力情况;
②各班部分男生的视力情况;
③各班学号尾数为6的的视力情况.
(2)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求频数分布表中m的值,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视力在哪个范围的学生人数最多?
(4)若视力在4.8以内(不含4.8)为真性近视,请估计该校真性近视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并对该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作出评价.
分析与思考: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起点,经历了随机抽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及通过数据的分析作出判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但是仔细思考,发现4个设问没有真正涉及统计的核心观念,例如第(1)问在题干中已经随机抽取50名,而第(1)问样本的代表性,是为了考知识点而编题;第(2)问,学生即使没有学习初中这部分内容,根据表中的信息也会求出m的值及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未能让学生从直方图揭示蕴含的信息;第(3)问通过直方图或者表中的信息就能知道哪一组最多,此题考查也是停留在了解,未能考查数据的代表所蕴含的意义;第(4)问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但是在平常学生做过太多相类似的练习,即使学生做对,也未必知道此题蕴含的思想,这样一来此题也就成了一道计算题.
命题组还发现,此题缺乏整体性、和谐性,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体现出应用统计调查、随机抽样、根据数据进行简单推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套一个背景,改头换面,这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类统计中考试题,但在考查的本质上没有改变.为了编题而命题,有拼凑之嫌,没有凸显对统计核心的考查.
据上述分析,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据分析观念相去甚远.命题组决定对此题进行全面调整.
二稿:为了解某校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该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整理后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精确到0.1).
表2:保健活动后样本学生视力频数分布表
图2:保健活动前样本学生视力频数分布图
(1)求本次调查所抽取的学生人数.
(2)视力达到4.8及以上为达标,现估计该校的学生视力达标人数大约为188,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3)为了保护视力,学校开展全校性的视力保健活动.活动结束后,再次从已抽查过的4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视力状况结果如表2所示.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该校开展视力保健活动的效果.
分析与思考:二稿继续以视力为背景,但不同的是本题的立意发生了变化,一稿的题意首先对学校的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而后进行评价,没有很好凸显统计学学习的价值;二稿在一稿的基础上,首先对全校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学生在视力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开展全校性的视力保健活动,为了检测视力保健活动的效果,又进行跟踪调查,从原有随机抽样的40名学生中,再随机抽取20名,再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对本次视力保健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与一稿相比,二稿更凸显对统计的核心知识的考查.例如,第(1)问从直方图中直接获取信息.第(2)问近年的中考试题都是估计该校视力达标的人数大约为多少,现在从反面思考,即通过样本估计总体得到达标的人数(15÷40)×500≈188,这种估计合理吗?用到统计中的什么思想?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意识地突出统计学的方法只有好与坏之分而没有对与错之分,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对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意义的考查,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据各代表什么意义,并在此能灵活运用,突出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蕴含着的信息等统计核心观念和思想方法的考查.
不足的是,进行两次抽样,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人员的基础上进行跟踪调查,这和测量池塘里鱼的条数有类似之处,事实上,第二次可以在5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表2中数据的分布与现实生活相比缺乏科学性,题目的题干上没有交代清楚本次统计活动基于什么目的开展;第四,第(2)问与整个题意不和谐,不自然,是为了考试而人为编题.
三稿:为了保护视力,学校准备开展全校性的视力保健活动,并通过分析活动前后学生的视力情况,评价活动的效果.活动前,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检查他们的视力,结果如图3(数据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精确到0.1)所示.活动后,再次检查这部分学生的视力,结果如表3所示.
图3 :保健活动前样本学生视力频数分布直方图
表3:保健活动后样本学生视力频数分布表
(1)求所调查的学生人数;
(2)视力达到4.8及以上为达标,估计开展视力保健活动前该校学生中视力达标率;
(3)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活动前后相关数据,评价视力保健活动的效果.
三、感悟
1.注重课标研读,准确定位
每年中考统计试题难度系数低,学生得分高,属于容易题.在一些教师眼里,认为统计试题用不着教,学生都会做;又由于每年的中考统计试题在命制时,命题者未能很好区分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统计知识,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认识上存在误区.因此命题组在命制时,准确定位各学段的要求,《标准(2011版)》这部分内容比较如下[2]:
表4
数据分析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通过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图形表示等来刻画数据,而推断性统计分析是利用样本的数据去推测总体的情况.由表4知:第一、二学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学段开始接触推断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准确定位,明确考查意图.例如,第(1)问注重直方图数据信息的获得,第(2)问注重数据的分析,第(3)注重数据的预测与推断,重在推断性统计分析和考查.
2.重视统计的应用价值,突出核心观念的考查
试题以学生视力问题为背景,设置前测与后测,第一次视力检测,发现学生视力存在问题,第二次检测是对视力保健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论开放,让学生意识到统计学的方法只有好与坏之分而没有对与错之分,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对于本试题,可用平均数、众数等对这次活动作出简单的判断.对活动的评价,实际上需要学生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统计量有深刻的理解和辨别,同时要对各统计量之间的关系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注重对统计意义的深层考查.试题同时重视统计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抽样方式、样本的代表性等进行考查,渗透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突出数据分析的考查.
1.陈莉红,等.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抽样与数据分析”分类解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5(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1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