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院(系)

2016-09-20马林海温静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9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路径研究双一流

马林海++温静

[摘 要]推进院(系)改革与发展是高校院(系)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全面加速的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心向院(系)下沉,院(系)党组织应该围绕中心工作,聚焦改革重点领域,明确工作定位,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院(系)综合改革引领方向,提供制度保障与人力资源支撑,营造良好氛围,增添先锋动力。

[关键词]院(系)党组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9-0044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进程全面加速。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本单位的政治核心,承担着为推进院系改革与发展提供组织和思想保证的重要职责”。[1]随着“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为特征的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形成,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使命和高校综合改革的新要求,院(系)党组织如何聚焦中心工作,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院(系)

深化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

(一)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综合改革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目标是“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与现代大学制度接轨的,并且符合学校、学院实情的教师人事制度”。[2]其宗旨是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突破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最终建立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其内容包括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改革聘用和晋升制度、改革薪酬和考核制度等方面。

(二)招生选拔机制改革。招生选拔环节是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工程”,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两个层次。本科生招生改革重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扩大院(系)的自主招生权利,加强与中学的联动,改变过分依赖知识考试的招生录取模式,探索建立在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模式,建立多样化的招生选拔机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重在建立适应不同培养层次与培养目标的录取机制。

(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在本科层面主要包括调整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授课方式、训练方式、考试方式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各类课堂的协同培养;在研究生层面包括推进学术型与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生分类培养、建设高水平特色学位项目、增加跨学科的研究生项目等。

(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学院治理是大学治理的一部分,其核心是“着力完善党委、行政、学术三种权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3]其内容包括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拓宽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保障教职工与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探索基层学术组织模式创新、提高行政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

二、高校院(系)党组织服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遵循

(一)要聚焦重点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党建工作的基本理念。“聚焦重点领域,是高校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4]在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院(系)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院(系)改革与发展的大局,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选拔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治理结构完善等综合改革的重点攻坚领域,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保障监督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大力推动院(系)内涵建设和事业发展,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要明确工作定位,形成工作合力。《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院(系)党委(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党政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协同合作;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形成合力;有效形成院(系)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这就要求院(系)党组织要遵循院(系)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处理与行政工作的关系,与行政齐心协力谋发展促改革,既要在抓方向议大事、抓规划建制度、抓干部带队伍、抓思想促和谐等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又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指挥教学科研活动、包揽行政管理事务,时时与行政分庭抗礼,处处与院长(系主任)不分高低,走向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误区”。[5]

(三)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功能。一是要围绕中心来谋划开展工作,“要形成党委主要成员参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转化的工作制度,形成党委参与制定政策、思想发动、协调落实、服务为主的工作格局”。[6]二是要善于结合院(系)特点从政治的角度做人的工作,做好领导班子与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使各类人员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三是要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将党政班子成员、学术领导人、青年学术骨干、班导师以及学生骨干纳入思想工作队伍,善于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开展思想工作,善于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为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四)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国内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院(系)党组织特别是党委(总支)班子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激情、有智慧、有能力的领导干部”。[7]一是要通过个体自学、集体学习、出访交流、向国外专家请教等方式,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国内高校综合改革动态,加强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找差距、找问题、找定位,明确综合改革的思路。二是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科研一线调查研究,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在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等方面取得发言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三是要改善工作作风,要有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和使命感,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三、高校院(系)党组织服务教育

综合改革的着力点与途径

(一)抓方向引领与科学民主决策,保证正确的改革方向。一是院(系)党组织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议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功能,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民主的力量,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可行性的改革目标与改革内容,系统设计积极稳妥的改革方案与实施步骤,保证在事关学院综合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效地降低决策风险和避免决策失误,并保证院(系)的综合改革不偏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的思想,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查研究,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听取师生意见,正确集中大家智慧,把握院(系)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找准制约和阻碍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在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综合改革大计。三是通过专题研讨等形式“学理论、议大事、谋全局、出思路”,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交流对综合改革进行战略谋划,形成共识。

(二)抓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完善,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议事范围,完善议事规则,优化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效率、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并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与监督。二是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引领与发展学术权力,完善院(系)学术委员会章程,切实推进教治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院事务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构建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政治权力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三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院务、党务公开制度,拓展公开渠道与平台,保障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及参与权;建立教职工参与院系民主管理和决策全过程的途径,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讨论审议院系的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种专业委员会在民主决策与管理中的作用,为综合改革集聚更多的专业意见;通过健全学代会制度、设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研究生培养学生咨询委员会等形式,发挥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在人才培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听取学生的意见。

(三)抓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党的组织更有战斗力。院(系)党组织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结合高校作为高级学术机构的特点,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水平、学术领导力、管理创新能力,激发干部队伍谋事创业推动发展的动力,增强求真务实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的决心,为推进综合改革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党的组织更具凝聚力。院(系)党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将人力资源集体效益开发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大胆探索人才工作的新举措,积极主动去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形成全员抓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思想上引领、事业上激励、发展上助力、生活上关心的工作服务机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通过改革用人机制与人事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营造保持学术追求导向的制度环境,建立可以持续激励教师自我实现和不断成长的人才体系,最大程度和持续地激发人才的创新力。

(四)抓思想政治工作与利益协调,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改革的过程也是打破现有利益格局与游戏规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疑虑有争议,甚至会有反对的声音。特别是作为院(系)综合改革核心内容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将带来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薪酬分配体系的变动,这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有的教师还可能因达不到新的考核制度所规定的教学科研要求而被淘汰出局,这都有可能给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带来阻力,影响改革的进程。要顺利推进改革,一方面要使改革的方案与制度设计更加求真务实,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增强师生对新的制度的认同感、融和度和支撑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师生员工在思想认识层面进行观念变革,形成改革共识。院(系)党组织作为学院的政治核心,应当充分运用政治权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做好综合改革的宣传发动、舆论引导和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到的师生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师生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此外,院(系)党组织还要注重院(系)文化的继承、发扬和营造,通过塑造共同愿景、弘扬学院精神、营造文化空间,开展文化活动,为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精神的支撑力量。

(五)抓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为改革增添先锋动力。高校院系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主体力量,院(系)党组织要通过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激发这支队伍的主体力量,为推进综合改革增添先锋动力。一是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支部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关于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专题学习研讨,号召广大党员为改革建言献策,出谋划策;二是及时向党员传达院(系)综合改革的精神与各项举措,使广大党员充分理解支持改革,带头宣传改革主张,带头执行改革决策,正确对待改革所涉及的利益调整;三是号召党员教师率先参与改革,带头进入新的教师聘任考核体系,并在新的体系中创造优秀的教学科研业绩,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宗荣等.健全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工作机制初探[N].光明日报,2007-08-06(4).

[2]钱颖一.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3]杜志淳等.论高校党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5(8).

[4]杨贤金.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高校党的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Z2).

[5]史华楠等.高校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6]张序余等.关于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工作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7]张杰.推进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

本文系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高校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遵循和路径研究”(编号2016ZX108)、2016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新常态下激发大学生入党意愿的途径研究”(编号2016D012)的成果

作者马林海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党委副书记,温静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科教处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 捷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路径研究双一流
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