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2016-11-09于秀娟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高职生就业岗位差、薪酬低、应用能力明显不足的状况,以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例,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困境与对策,结合人才市场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实施 “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和学生的择业就业、主动适应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综合改革;能力培养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高职生就业岗位差、薪酬低不理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多年,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较为了解,结合人才市场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 “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教育以及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
据《中国教育报》2016年09月01日报道,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15%-50%为大众化就业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教育阶段,中国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期和普及化教育阶段前期。然而,我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而发达国家这两个比例分别是50%、30%。我国的国民素质、文化程度、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社会发展都还很落后,急需各式各样人才,尤其是广大农村、乡镇和民营企业更是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如饥似渴。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大量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问题出现在哪里?这里当然不排除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如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就业渠道与人才市场也不是十分通畅健全、社会及媒体舆论导向也存在不客观、甚至不科学导向等问题。当然,也有来自学生和家庭的就业观念不正确等原因:如就业观念陈旧、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竞争意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以及到市场找工作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等等。
除了上述种种客观因素之外,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到底应该如何确定主攻方向?笔者始终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创业中,义不容辞应担当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学校自身定位要准。即始终坚守高职办学定位,把功夫下在努力办出高职特色上来——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总是想着拔高升本科,眼睛盯着普通本科院校;其次是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超前进行调整。当然不是一味跟风,社会上热什么,就上什么专业,而是要根据自己学校优势与特长、潜力与条件,培养市场需要的多样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高职生与本科生、中专生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而理论知识比中专生深。高职办教育,就是要抓住这一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尽一切努力创造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特别要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地点可选在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意识。创建校企长期合作模式,进行订单式培养,促进零距离就业。要加大实训比例,提高技能水平。学生在校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学生多种技能。譬如,实施“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培养模式,即对准技能建实习基地,搞好“双基地”建设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高职院校更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依靠工学结合,使每一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都能找到其应有的位置。必须加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坚持学校与产业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协调,课本与市场相统一的育人机制,努力做到“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见习、实习或顶岗工作。
2 实施英语教学综合改革,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与职业行业对接能力
笔者所进行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实施高职英语教学综合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和行业对接能力。
2.1 “主平台”是课堂教学主渠道平台
通过教师少讲、精讲、多指导,学生多说、多练、多应用,体现能力培养教学理念。外语是一门实践课,学习者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习得和提高语言技能。因此,我们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了多样性课堂教学模式。如,学生分组讨论、演讲、辩论、英语短剧表演、英语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学业报告、趣闻复述、英语课件等形式。
2.2 第二课堂语言习得平台
就是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系列英语运用项目。譬如:英语词语接龙竞赛、英语短剧表演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信写作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第二课堂视听、英语角、经典英文电影周、英语文化周、英文小广播电台、周末影视欣赏、英语晨读、英语接待导游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等特点,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与延伸。
2.3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与能力,已是大势所趋。网络以其灵活、快捷、实时、包容、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开拓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教学互动、合作式学习以及教学多元化评估提供了多种可能、渠道和先机。网络环境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研究包括:树立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转变的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大语音室的投入与使用力度;广泛利用校园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英语发射台、广播台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建立微信公众号、QQ聊英语、在线学习英语软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学习能力与效果。
所谓与职业行业对接,就是以“工学结合”理念为导向改革公共英语教学。将英语教学内容与行业结合起来,既满足一般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又兼顾各专业和行业不同实际需要。譬如,外经贸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公关文秘类,加大口语能力教学与考核比率;机电、软件类、设计类,则加大应用阅读部分教学与考核,以体现高职英语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型。并通过开发应用共享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英语学习与答疑网站,开设英语系列选修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需求。
3 小结
综上所述,只有主动树立起为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理念,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顺利接轨,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高职教育才能天宽地阔,高职生才能大有作为!目前,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就业领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覆盖了事业单位、房地产、保险业、服务业、文化产业、个体私营业(“自由职业人”)等方方面面。这表明,单一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了,对高职高专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在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一切改革、建设、发展,都要坚持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并关注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的维度出发,坚持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坚决破除教育教学改革的种种阻力。破除诸如《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作者蔡克勇所指出的:“一是既得利益集体,包括那些出版旧式教材的人和以旧式教育谋生的人;二是某些教师,他们只习惯于采用老一套的讲授方式,新的思想和方法总是让他们感到一种威胁”。只有这样,才能以新的思维和视角、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高职高专人才,学生也才能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2004.
[2]应惠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J].外研之声,2008(02).
[3]吴欣.高职递进式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N].科学时报,2010(12).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0).
作者简介
于秀娟(1965-) ,女,汉族,山东省龙口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能力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