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之花绽放

2016-09-10訾玉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

訾玉玲

〔關键词〕危机干预;表观训练;心理支持

走出学校大门时,已是华灯初上,看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却没有往日的轻松,久久不能从刚才的咨询中走出来,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脑海里记忆的画面特别清晰。刚刚过去的两个多小时让我觉得有些“惊心动魄”,因为今天这个案例太出乎我的意料,故事的主角是我们高二年级的第一名,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可是这个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优秀的女孩儿,曾经三次尝试自杀。

今天她来,是因为她又有了那个念头,她在情绪的漩涡中挣扎,难以自拔。在她微微卷起的衣袖下,那用刀片划出的道道血痕令我心悸,她眼睛里的暗淡和绝望让我心疼。一个花季的少女,原本该对未来充满憧憬,该阳光灿烂地生活,可是她说起死亡却显得那么无所谓。她低头喃喃的那句话更让我不寒而栗:“活着真没意思,死了就解脱了,老师,您说死了该多好呀!”

我知道,她今天能来找我,我就一定来得及做很多事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一个人今天的行为表现跟童年的创伤经历是密切相关的。我站起来帮她倒了一杯水,并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坐下来,身体略微前倾,注视着她,静静地聆听她的讲述。

她出生在内蒙古草原,那里有她一起玩大的伙伴。初二那年,她随父母来到了石家庄。由于母亲是做石油勘探的,工作流动性很强。在她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时,妈妈又到了其他地方。爸爸是一名公交车司机,高一那年,爸爸出了交通事故:右转时将一位行人刮倒导致行人死亡。接下来,爸爸进了拘留所,因为对方提出几十万的精神赔偿要求,她们的家庭无法满足,对方不肯出谅解书。再后来是等待开庭,开庭,上诉,最终折腾了8个月,终于等到结案,家里的存款悉数给了对方,爸爸的工作也丢了。为了让爸爸尽快走出来,妈妈在她工作的地方帮爸爸找了份工作,爸爸也离开了。

她一个人留下来,寄住在舅舅家里。从此爸爸妈妈变成了电话那边的声音,而且每次都很简短,也总是那几句话。她拼命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她没有让老师或同学任何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遭遇,每天把自己装在一个铠甲里。但是她是那样孤单:快乐谁来分享?烦恼谁来分担?同学们都在忙自己的学习,和以前内蒙的朋友写信也越来越少。

今年上半学期,更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了:体育课上,她投铅球时,当双手举过头顶时,忽然觉得天旋地转,瘫倒在地上。经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心脏有先天性问题,虽然不严重,但是要格外小心。

一个远离父母的小女孩儿,她觉得医生的话像判了她死刑一样。一个人蜷缩在病床一角,泪水模糊了视线,她觉得自己的存在很多余,她在内心无声呐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呀?女儿活不下去了!

爸爸妈妈得知女儿的事情,乘火车赶回来,陪了她几天,可是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安顿好她选择再次离开,而他们勘探队待的地方根本没有高中。她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她知道孤单注定和自己如影随形。父母离开的那一天晚上,她第一次拿起了刀片。后来两次在自己觉得无路可走时,她习惯性地拿起刀片,血水和泪水陪她在无眠的夜里。

或许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全身心地关注和倾听,她淤积在心灵深处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下,她哭得喘不过气来,我的脸上也挂满了泪水。我递给她纸巾并紧紧握着她的手。她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温暖,抬起手帮我擦去泪水。我知道这个女孩儿的的确确承受了比一般人要多的灾难,但她有相对强大的内心,自杀的意念是认知偏差造成的。

等她稍稍平复之后我给她讲了最近的一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电影讲了29岁的乐天派漫画家身患癌症,遭遇各种挫折但时刻对命运微笑的故事。当她听到主人公离世后亲人无比悲痛的时候,大颗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我的着力点在哪里了。

我告诉她,人总是会离开这个世界的,但是不可以因为迟早要面对死亡就不珍惜生命。我让她想象,如果这三次自杀中真的有一次成功了,那对于爸爸妈妈意味着什么?她猛烈地摇着头,说:“他们一定会疯掉!他们的后半生根本没法过!”

我问她爸爸妈妈狠心丢下她是不是不爱她?她说根本不是!爸爸妈妈特别爱她,他们辛苦挣钱也是为了她有份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家里遭到了这么大的磨难,他们承受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的。她说小的时候她生病了,妈妈会一夜一夜不睡觉守在她身边。爸爸那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爸爸身体也不好,经此一难,人苍老憔悴了很多!

我又问她:“舅舅舅妈对你不好吗?”她说还好。我问:“老师同学们呢?”她说挺好。我帮她分析,既然爸妈和亲戚朋友同学都对她不错,为什么都走不进来呢?问题应该是她把心扉关上了,隔开了外界的一切热量进入的通道。“一片白云遮谷口,几多倦鸟迷归巢”,是心里的那片乌云挡住了她看到未来。

我觉得有必要让她进行表观训练,我让她闭上眼睛,随着我的导引语开始想象:高中毕业后,她的病并无大碍,她顺利考上了大学,在爸爸妈妈送她到大学校门口时,她遇到了现在的自己,那个将来的自己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现在的自己又会对将来的自己说些什么?

一会儿,她睁开眼睛告诉我,未来的自己告诉她:你的成绩那么好,老师喜欢你,同学们钦佩你,不要辜负了!爸爸妈妈一天一天老了,你是他们活下去的勇气,你要好好活着才行!你将来要考医科大,去解除病患的痛苦!而现在的我告诉未来的自己:放心!我会的!我一定会的!

我笑了!她脸上的阴霾也慢慢散去。

其实很多企图自杀的人都是觉得自己陷入了不可解决的困境才选择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想一了百了,一旦她发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这样的行为便可以避免。

在这场危机干预中,我给了她足够强大的心理支持,她倾诉、宣泄,我倾听、共感,一份信任,一份理解,一份信心!

接下来,我给了她几点建议:

1.学会倾诉:人是社会性动物,活着需要一个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就像“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遇到问题时其稳定性就越强。而且,不要因为遭遇意外就让自己活在自卑里,要学会求助,要经常主动给爸妈打电话,快乐、伤心都让他们知道,都和他们分享。另外,身边的同学、朋友、亲戚也都是自己支持系统的组成,要多沟通,减少隔离,避免孤独。

2.鼓勵自助: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学会“自助”。别人需要你,你更需要别人,在集体中,打开心扉,让更多的阳光进来,给自己多一些机会,可以主动担任班级工作,融入到集体中,不能自己把自己边缘化,自己要帮助自己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

3.理性要求:一个人病了,或者遇到大的灾难了,就会觉得上天不公平,就难免苛求别人,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中心和重心,一旦事不遂心愿,便会丧失耐心和勇气。其实比自己不幸的人很多,各自有各自的不容易。当你埋怨自己的鞋不合适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根本没有脚。

4.顶峰经验:她以前是生活在自己设置的囚笼里,里面是黑色和灰色的,一切都是不完美的、不幸福的。我要求她回去找个本子,每天写五件开心的事情,坚持一个月,看看生活的模样到底如何?我相信生活的色彩一定会发生变化,生活像照镜子,你笑它才会笑!

离开时,她眼睛虽然肿着,但有了光亮,那光亮让我的心也明朗了很多。我告诉她: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不能再生的,对于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要爱惜、珍惜,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她自己,还属于所有爱她和她爱的人。人生四季,难免遭遇风霜雨雪,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在搏击风雨中感受生命存在的美好,让生命之花绽放。

【辅导反思】

这次辅导是对我挑战很大的一次危机干预,因为咨询对象出乎我的意料,她所遇到的问题极具特殊性。在我眼里她是一个精神上的“女汉子”,所以我对自律性强、学习努力的她其实是忽视的,因为我觉得她很理性,善于反省和控制自己,却不知道她情感细腻、自尊心强。她身上的诸多“光环”让我疏忽了对她的成长遭遇的关注,以为她很健康、很健全。

亲情的疏离和师情的缺失,已经使她的支持系统很脆弱,当接二连三遭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没有预先的心理准备、没有合理的调适途径和宣泄渠道而导致心理紊乱。无论是家庭变故,还是身体疾患,无疑都是致命伤,都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当孩子们经历危机和创伤性事件时,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们往往感觉发生的一切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此时抗逆的他们如超负荷的弹簧,很有可能“断裂”,出现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施以援手,防止事态恶化,杜绝悲剧发生。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经常蹲下来、坐下来,平视孩子们的眼睛,读懂他们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用我们的爱浇灌每一朵生命之花。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石家庄,050031)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树立人本观念,铸造爱心工程
心理辅导的信息化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应急心理干预的中职校角色探析
绝食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