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2015-04-28丁宝龙
丁宝龙
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日趋严重,面对这种现象,高校须要研究和把握心理危机对象,探索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期化解毕业生心理危机带来的严重危害,培养其为合格的社会义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从江苏教育考试院网站了解到,江苏2014年高考录取率达87.3%,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再从江苏就业网了解到,江苏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近54.1万人,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总量位于全国前列。面对高校进口容易和新形势下的高出口,对作为出口主体的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严峻要求,同时也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高校毕业生在恋爱、升学、就业、经济以及一些在毕业特殊期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引起其不同的心理反应状态。因此,对高校毕业生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促进毕业生心理健康成长,保证社会及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对象分析
当大学生面临毕业问题的时候,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他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陷于抑郁、焦虑和失去控制,甚至不能自拔的状态,此时高校毕业生就出现了心理危机。当他们的心理危机得不到及时,或者不恰当的处理的,就容易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人民大学毕业生跳楼自杀”等。针对毕业生的特点,有以下几类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问题。
1.1面临学习压力的毕业生
有些毕业生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候落下的“后遗症”对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就不是那么投入,考试就出现挂科现象,甚至重修仍不及格,这就使得他们担心能否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江苏高职类院校在大三毕业前会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转本”考试,学生既要找工作,又要复习迎考,这两种情况可能都会以失败而告终,由此许多高校毕业生心理深受折磨。
1.2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
在2014年12月4日举行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比2014年高校毕业生多22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号召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其实毕业生找到工作不难,难在找到合适的或者理想岗位,“毕业意味着失业”,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高校毕业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
1.3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当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面试所需要的各种投资,如:简历制作,面试服装等,各种毕业前的聚会花销,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的生活境况更加艰难。同时家人和自己对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再加上部分贷款上学的贫困毕业生面临毕业就要还贷款的压力,当遇到就业不顺利的时候,更容易使得家庭贫困的毕业生产生焦虑状态,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1.4面临情感问题的毕业生
当恋爱遇到现实问题:毕业后能否留在一起工作,还是毕业后各奔东西?能否处理好感情方面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情绪的好坏。但很多同学都是遭遇了分手的结果,这会导致毕业生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毕业生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1.5其他类的特殊毕业生
在短时间内无法预料和处理的突发事件,如:师范类毕业生由于体检不能通过,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交往沟通能力较差的毕业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毕业生等,当面临毕业,走进社会,不能进行角色转换,就会产生适应性困难,从而使得毕业生心理上出现恐慌,抑郁状态。
2 构建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高校重视并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问题,不仅能化解心理危机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升高校毕业生对心理危机的处理能力。因此,从研究心理危机发生前的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发生中的应急机制,心理危机发生后的保障机制出发,构建出高效实用的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飨一线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及相关管理者参考。
2.1 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前的预警机制
建立高校毕业生心理档案。通常情况下,高校一般会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开展心理普查,但坚持对心理普测有问题学生的跟踪调查的却不多,所以在高校毕业生中很有必要进行再次普查。对心理问题的毕业生的建立心理档案,高校辅导员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要及时关注这些毕业生,观察这些学生动态变化,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找出高校毕业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并能提出解决心理危机问题的方案,做到及时疏导防治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从而避免心理危机对高校毕业生产生的伤害。
建立危机干预信息网络系统。“众人拾柴火焰高”,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危机干预的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的重要保障。危机干预系统建立之后,要通过QQ群、微信、易信、微博、电话等形式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毕业班辅导员的引导,班级的心理委员实施,使有心理危机倾向毕业生的信息迅速传递到危机干预系统之中;通过召开危机干预系统的座谈会、例会制度、定期举办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培训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危机干预各部门加强平时的交往,从而提高危机突发时危机干预系统各部门的合作能力。
2.2 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中的应急机制
危机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要求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各部门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有心理危机的情况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各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果断实施干预,帮助高校毕业生摆脱危机,降低心理危机对毕业生造成的伤害。由于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诱发了心理危机的产生,所以不是单单靠班级的心理委员或辅导员就能解决的,而是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各部门建立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把解决心理危机与解决毕业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
建立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系统,来自学校的支持,如:学姐、学长和老师等;来自家人的支持,如:父母,姨妈,姑妈等;来自社会的支持,如:高中同学,社会心理咨询热线等。所谓的支持既包括精神上的支持也包括物质的帮助。对处在心理危机中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亟须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实际社会支持。如学习压力的毕业生,可请专业课老师“开小灶”辅导;对于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辅导员帮助其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推荐就业单位等。总之,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尽可能消除导致高校毕业生产生心理危机的源头,另一方面对于处在心理危机期的毕业生给予援助,并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
积极拓展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办法,音乐心理治疗实践就是其中一种。音乐心理治疗师,运用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心理治疗手段,如唱、听、律动、演奏、音乐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活动,使心理危机的毕业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步平静情绪,从而促进其心理平衡,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2.3 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后的保障机制
跟踪调查,巩固危机干预成果,一次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平息后,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各部门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干预过程中的得失,写成个案案例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或者辅导员应做好对这一部分毕业生的心理跟踪记录、监控工作,以巩固危机干预效果。
提高高校毕业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自我心理保健,首先要求高校毕业生能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能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能防范于未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即使突发出现心理危机事件,他也能体会觉察到,及时作出调适,就能恢复到健康状态。其次,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是非专业人员的心理自助,它是自己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维护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而主动地、自发地进行的活动。高校毕业生心理保健的成效,离不开毕业生自己的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在自己的成长中,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以获得更加全面发展,从而勇于担当,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董军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7.(08).
[2]宋娟等.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3]李淑云等.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4]王玲.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D].湘潭大学,2012.(04).
[5]崔丽娜.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04).
编辑∕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