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2016-07-19王爱学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通率溶栓下肢

王爱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王爱学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2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肢围变化及再通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观察组为90.5%,P=0.03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围比较无差异,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和小腿静脉丛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意外事件,亦称为急性脑缺血性中风,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据相关研究显示,该病主要高发于高龄群体[1],高龄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这些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易发因素,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脑梗死后极易并发DVT。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防止血栓扩大、溶栓、开通静脉、缓解症状等对症处理的西医治疗方案,但是因为患者本身存在脑梗死,西医治疗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将中医用于脑梗死或者DVT的临床治疗得到众多学者认可[2],所以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DVT形成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期拓展该病的治疗选择。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合并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4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4±12.1岁,合并高血压38例,合并糖尿病25例,合并高血脂15例,合并冠心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目的、过程和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脑梗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DVT诊断参照肖德俊主编的《周围静脉疾病学》关于下肢DVT形成的诊断论述[4]。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①一般处理:卧床,抬高患肢15°~30°,膝关节适当弯曲,注意患肢防寒,禁对患肢按摩、热敷。②溶栓治疗:尿激酶(丰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34021692)静脉滴注,10~20万U/次,2~3次/天,连续用药7~10天。③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次,皮下注射,2次/天,连续使用10~15天后改用华法林3mg/次,1次/天,口服。在抗凝治疗同时检测凝血指标,应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④祛聚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丽珠集团利民制药,批号:H44025314),500ml/次,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使用10~14天。

1.3.2观察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四妙勇安汤加味。方药组成:金银花25g,玄参15g,甘草15g,当归10g;血瘀重者加桃仁15g,红花12g,地龙12g,川牛膝25g,益母草20g,虎杖10g,川芎12g,乌梢蛇10g,穿山甲10g,地龙10g,水蛭10g;湿热重者加薏苡仁25g,川牛膝10g,防己15g,黄柏10g,茯苓15g,川柏10g,苍术12g,泽泻15g,穿山甲10g,乌梢蛇10g;寒盛凝滞者加麻黄10g,桂枝15g,细辛3g;晚期脾肾阳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生地10g,泽兰10g,炙黄芪5g,茯苓10g,甘草10g,仙茅12g。每日1剂,加水800~1000ml,煎至500ml,250ml/次,温服,早晚各1次,共服14天。

1.4评价指标①疗效评定:参考相关文献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5],有效率=(治愈+好转+有效)/总病例数。②于治疗前和完成治疗4周后测量肢围长度:膝上20cm处、膝下15cm处及踝关节处。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股静脉、腘静脉、小腿静脉丛再通情况,分为完全闭塞、小部分再通、大部分再通及完全再通计算再通率,再通率=(小部分再通+大部分再通+完全再通)/治疗前闭塞病例数。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2.2两组肢围长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肢围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肢围长度都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肢围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肢围长度比较(cm)

2.3两组再通率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股静脉、腘静脉小腿静脉丛栓塞闭塞均为36例,对照组再通22例,再通率为61.1%,而观察组再通30例,再通率为83.3%,P=0.035。

3.讨论

由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脑梗死患者极易并发DVT。脑梗死患者瘫痪侧下肢肌肉泵功能减退,导致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速度缓慢,患者长期体位固定、活动困难,致使部分血管持续受到压迫,也会影响血液速度,使得血小板沉积、黏附、聚集更易发生,在加重血管壁损伤的同时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脑梗死患者通常体液摄入量少,加之在急性期使用脱水剂治疗继发性脑水肿,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加重了血液的高凝状态,这些都是DVT易发因素。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溶栓、抗凝、防止栓塞脱落等治疗方式[6]。溶栓、抗凝被认为是DVT的最基本治疗,但是据报道[7],在充分抗凝的情况下只有不到50%的病例血栓自然消退,而溶栓治疗对非阻塞性血栓完全溶解率也仅有50%左右,阻塞性血栓只有10%,并且出血并发症较多,所以单纯西医治疗有它的局限性。随着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辅以中药治疗DVT取得较好疗效。

DVT在中医学属于“股肿”“脉痹”“淤血流注”“瘀血”等范畴。据《血症论》记载:“淤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淤去血,消利肿胀”。中医观点认为DVT发病病机为气血瘀滞,气机不畅,入里化湿,复感寒邪,内外相搏,或瘀血与湿热互结,湿热之邪淤阻经络而不通。贾斌等[8]收集了近30年生物医学期刊中有关中医治疗DVT处方录入,发现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芪、黄柏、白术、党参、薏苡仁、红花、土茯苓等为治疗本病的常用中药。四妙勇安汤以金银花、玄参、甘草、当归为基础方,再根据辨证分型和患者实际情况加以黄柏、白术、川柏、苍术、薏苡仁、红花、土茯苓等。本研究将对照组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加味。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90.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并且在治疗后肢围测定和再通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也显著好于对照组,表明对脑梗死合并DVT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为肯定的疗效。本研究选用的四妙勇安汤基础方中,金银花其性甘寒,有清热解毒之效;玄参咸寒入血,有清热泻火、滋阴凉血之能;当归甘温质润,长于和营止痛、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和中解毒。另外,薏苡仁、黄柏、苍术、茯苓、虎杖等燥湿健脾,舒筋活络;川牛膝、黄柏、川柏等性善下行,长于祛湿除痹,通络活血;乌梢蛇、穿山甲俱善走窜,可通络以透关节,且有除湿之效;地龙性寒咸,亦善走窜,与川芎合用达泄血滞之功,关节红肿胀痛尤宜。如瘀血重时,应加桃仁、红花、川芎、水蛭等,可通经止痛、活血祛瘀;对于伤脾肾阳气者,加泽兰、茜草、赤芍、仙茅等,泽兰、茜草可利湿化瘀,仙茅补肾强筋骨,泽兰水煎可轻度抑制凝血系统,对抗体外血栓形成。所以本研究均从中医辨证开方施药,可有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合并DVT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在西医基础上辅以中药,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对血管再通及临床症状改善均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hiraga S,Akai T,Takata H,et al. Possible Cerebral Infarction due to Multiple Segmental Cerebral Vasospasms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A Case Report[J]. No Shinkei Geka, 2015, 43(12):1081-1089.

2刘静,王文星,司靓,等.活血通脉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75-76.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肖德俊.周围静脉疾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5-26.

5李玉杭,唐新辉,周立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1,20(10):1565-1566.

6杨健军,张十一,卢英云,等.置管溶栓在脑梗死合并DVT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124-126.

7Conklin P, Soares GM, Dubel GJ, et al.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evolv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J]. Med Health R I, 2009, 92(12):394-397.

8贾斌,张勇,高迪,等.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特点的聚类分析木[J].中国中医急诊,2013,22(5):717-718.

作者简介:王爱学,主治中医师,本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单位:重庆江津区中医院40226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6-2-20

猜你喜欢

通率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