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2016-07-19邵东辉
邵东辉
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邵东辉
【摘要】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共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7.1%和89.8%,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9.3%和79.6%,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个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有着显著的差别,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突发的头部血管病,是因为头颅内血管骤然破裂或者是由于血管的淤阻从而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进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破损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明显比出血性中风高,占脑卒中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多,女性较少,重者可至死亡。死亡率较高的是出血性中风。根据统计调查,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为城乡合计的脑中风,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中的最重要原因,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脑卒中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认知障碍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1]。由于脑中风病变波及大脑皮层以及皮层以下区域,从而引起的痴呆综合症状是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类型。其临床表现为多次反复突然的发病,阶梯式增涨而加重病情、病程反复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中风的血管病变涉及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应症状特征。
又由于痴呆综合症是因为单个脑梗死病灶损伤了认知功能相关联密切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的功能部位所导致。大脑后动脉的梗死损伤了丘脑、枕叶和颞叶的内下侧面,会产生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不清,大脑主侧半球病变会出现各种失语的临床症状,而非主侧半球病变则表现为体向障碍,大脑前动脉的病变会损伤额叶的内侧,会出现对各种事情淡漠和执行力减退;大脑前循环的血管深穿支病变会损伤丘脑基底节区而出现痴呆的症状。其临床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混乱、意志力渐失以及执行功能障碍,眼肌麻痹,偏瘫,构音障碍等。
由于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病后生活质量的方法,包括针灸、用药和认知功能训练等。针刺治疗脑中风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肯定。我们的临床观察显示,针刺可以很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市一厂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脑卒中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收入诊疗标准:所有纳入的患者均需要遵循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指南第四版(DSM-IV)痴呆病症的诊断标准[2],有以下三个步骤:①首先确诊有没有痴呆;②其次确诊是否存在脑血管意外;③最终确定两者是否相关。排除标准:①去骨瓣术后未行颅骨修补术;②有明确的神经系统损伤,如各种失语、偏瘫等;③有呼吸、循环、消化、肾脏或者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其他各种痴呆及抑郁症;⑤多种器官衰竭等非针刺适应症;⑥可能干扰认知功能评价的疾病。剔除/脱落标准:①因不耐受而晕针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②治疗期间出现二次中风或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被迫终止治疗;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求退出或者未达到规定疗程。
1.2治疗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把56例病例分为各组28例。头针配合项针、体针组(治疗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没有剔出和脱落的病例。
1.2.2中医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减退,近期记忆力和远期记忆力均可以减弱,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应迟钝,表情木讷,可有强哭强笑,语言重复,性格变得自私,倔强固执,有时会出现莫名的欣快,情绪激动或发脾气。此外患者的抽象思维能力下降,无法解释或辨别相近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道德底线下降,缺乏羞耻感等人格特征的改变。也有局灶症状,如失语,饮水呛咳,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可呈突然发病,也可呈阶梯式进展,波动性或缓慢进展发病等。①气虚血瘀:头眼昏花,面色青紫,疲惫乏力,舌质紫暗,脉细涩。②肝阳上亢:头晕耳鸣,暴躁易怒,心烦不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③肝肾亏虚:头晕耳鸣,失眠盗汗,腰酸腿软,舌质红少苔,脉弦细。④痰蒙心窍:头重困倦,胸口痞焖,口吐痰涎,苔白腻,脉濡滑。
1.2.3治疗:(1)处方:①主穴:头针:额区,顶前区,百会,四神聪。项针:风池,风府,供血,翳明。体针:关元,太冲,肾俞穴。②配穴:记忆力差:曲差、本神;定向力差:通天、正营;强哭强笑:五处、头临泣;情感淡漠:印堂、阳白。(2)辨证取穴:气血亏虚:足三里、脾俞;肝肾亏虚:三阴交、神门;肝阳上亢:阳陵泉、行间;气滞血瘀:三阴交、膈腧。(3)操作:头针平刺1寸,快速捻针,每分钟200转。项针直刺0.5寸,平补平泻。体针关元穴直刺2寸,用补法;其余穴位直刺1寸,用补法;太冲,肾俞穴直刺1寸,采用补法,留针40分钟,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休息1天。
1.2.4评定标准:定认知功能采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MSE评定方法,总分为30分,对的为1分。无文化组小于等于17分,低文化组小于等于20分,高文化组小于等于24分。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总共有10项,实行百分制。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大于60分;日常生活能力中度障碍在41~60分之间;日常生活能力重度障碍小于等于40分。患者入院前后均有评定师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比较从表1中可知,经过t检验,由P>0.05得出,治疗组前后认知功能于非认知功能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也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从表2中可知,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经过Ridit分析P<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讨论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在中医学属于“痴呆”的范畴。古人认为脑是由髓聚集而成,当各种疾病造成脑髓减少,从而导致神机失用造成了此类神志异常的疾病。我国古代的医书中关于痴呆的记载不多,有一些非常珍贵,其中《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有此专篇,提出来“惊恐、郁结、不遂、思虑、”等是“痴呆”发病的病因,并且形象地描绘了痴呆的发病特点“千奇百怪”“变易不常”,并指出痴呆的发病部位在心及肝胆二经,同时还指出了此类疾病的预后同患者的先天及后天的体质有关。清朝的陈士泽在他的《辨证录》中立有“呆病门”,详细的描述了痴呆的症状,分析了痴呆的病因始于肝气郁结,久而转为胃气衰弱。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水液代谢失常则痰生,痰湿蒙蔽心窍,气机受阻,神明受损髓减脑消而病。按照中医经络理论,头部是经络的中枢,“头者,诸阳之会也”[7],《灵枢·海论》中就明确的指出了针刺调整“髓海”的腧穴所在。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主要是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预防脑血管病复发。主要应用的药物有维生素E,维生素C,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吡拉西坦、尼麦角林等,但这些药品的临床疗效缺乏有效证实,而且长期使用容易让患者产生依赖性。从现代的医学来讲针刺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改善并重塑了大脑皮质的功能。认知功能的障碍病变在脑,脑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控制人的七情六欲,所以治疗脑出血利用针灸疗法是现代临床医学所缺少的,值得现代临床医学所重视,并且广泛地得到了普及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有许多的特点,例如灵活性很好,根据病灶的部位、患病时间而随时改变针灸的位置和治疗时间。并且针灸还可以单独的治疗老年痴呆症,更可以联合治疗,比如针刺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结合中药汤剂等。总之,不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联合治疗,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都很显著。研究者发现,针灸从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中得到很多途径是否可以改善认知功能的。本文研究的是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并且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博,冀来喜,王海军,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37-940.
2胡昔权,窦祖林,万桂芳,等.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4):219-222.
3张为民,王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3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40-5541.
4胡晶晶,张唐法,张红星,等.头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量表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5-17.
5周薇,周仲瑜.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11-14.
6李红艳,沙丽丽,李立峰.透刺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19-20.
7吴新贵.缺血性脑卒中针灸治疗机理研究的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3):69-72.
8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等.近5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21(7):86-88
The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neck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on the treatments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SHAODonghui.Worker’shospitalofQigiharfirstmachinetoolfactory,Qigihar160086,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neck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on the treatments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Methods56 cases of TBI were randomiz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n=28) and control group (n=28).The compared group accepted cognitive training and Donepezil,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accepted scalp acupuncture in addition for 3 months.A pre-post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by means of the 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ResultsThe excellent rate and impactful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reached 57.1% and 89.8% and those rates of compared group reached 39.3% and 79.6%.The statistical data (P<0.05) showed that there were big differences in excellent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mpared group.Conclusionsscalp acupuncture and neck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could improve outcomes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Key words】acupuncture, stroke, cognitive function impairment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医院160086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3.007
收稿日期:20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