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2016-07-11高寿华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高寿华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

高寿华

摘要:“互联网+外贸”驱动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跨境贸易电商化已成为外贸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适时进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对接外贸企业需求,与当下外贸行业中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相适应,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保持专业活力和吸引力的必然选择。探究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的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跨境电商

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产业经历转型升级阵痛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外贸”驱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各级政府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力促跨境电商发展。跨境贸易电商化已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随着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不断推进,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因此,重构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跨境电商综合知识、能从事跨境电商实战的外贸复合型人才,并适应地方外贸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跨境电商发展迅速

与传统外贸方式相比,跨境电商缩短了商品的供应链,显著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利润空间,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渠道,对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政府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和电商巨头平台保障的推动下,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进出口交易总额为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期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7%,占进出口交易总值的15.9%。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近6 000家,通过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外贸业务的企业已经超过25万家。在此外贸大环境下,传统外贸公司、本土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也纷纷进军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现状

(一)掌握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缺口严重

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将利用跨境电商拓展出口业务,传统国际贸易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外贸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掌握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迫切。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约200万。[1]阿里巴巴也表示,中国要在三年内培养出100万名具备跨境电商实战技能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才能有效促进外贸行业发展,助力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具备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严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和外贸产业转型最关键的因素。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岗位能力要求很高

通过对应届生求职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在线招聘平台进行调研发现,在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提高了很多。以国际贸易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外贸业务员为例,融入了电子商务元素的外贸业务与传统外贸业务相比,对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产生了显著的变化。[2]表1阐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下,外贸业务员岗位弱化了对单证、报检报关等传统外贸知识的需求,增加了跨境电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除此之外,为了精准应对外贸行业用人需求,各招聘企业纷纷新设了跨境电商专员、跨境电商市场专员、跨境电商销售专员等岗位,这说明跨境电商已经逐渐脱离国际贸易的传统岗位,也进一步体现了跨境电商在外贸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市场基础。

表1 传统外贸业务员商务能力需求与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业务员岗位能力需求对比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侧重于传统外贸模式,未能及时、有针对性地根据外贸行业新动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导致培养的外贸人才不能适应当前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了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

(一)缺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外贸课程体系

十几年间,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了适应就业市场上岗位需求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适时有效调整,针对每一个传统外贸岗位都设置了相对应的课程,如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可以说,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较成熟,并且与岗位结合度高。然而,适应跨境电商这种新兴外贸业务形式的课程却非常少,大部分学校只是将原来作为专业选修课的“电子商务实务”改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而且课时数也只有32课时或64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学会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图片处理、网络营销推广、跨境电商物流等内容,学生也只能学到一些入门知识,很难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

(二)缺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做到“课内课外相促进、校内校外相结合”,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因为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外贸企业一般很少让学生接触具体的业务;或是外贸企业业务繁忙,无暇顾及指导学生等原因,导致课外、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B to B”模式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开展。跨境贸易电商化环境下的业务方式主要是“B to C”,目前,还未有相应的软件适用于教学模拟。即使有跨境电商教学软件,采用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往往只是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要求完成规定的项目作业,对工作任务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如果让学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实战,由于学生既没有资金和经验,又没有较好的货源,接单率会很低,实战操作的效果不佳会直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缺少跨境电商背景下有效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对于培养实战型的跨境电商人才非常不利。

(三)缺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具体的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毕业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或是从传统外贸企业引进的人员构成,这些专业教师或是掌握了国际贸易专业理论,或是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年龄结构上以“70后”教师为主。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新速度快。对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下的新贸易形态和方式,由于主观上接受新事物的意愿不足,不愿意随着外贸行业的转型而转型;客观上因为严重缺乏相应的跨境电商实践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限,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图1 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优化前后对比

四、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凸显“实操+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以外贸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有五点: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商务英语沟通技能、跨境网络营销技能、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技能、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能。后三项技能反映了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3]据此,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设计前后对比,如图1所示。

不仅要对核心课程进行调整,在培养可以进行跨境电商实战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具体过程中,应依托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引入校外企业的真实项目,并将企业的实际项目融入跨境电商综合实训、暑期职业体验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业等综合实践课程中,从而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凸显“实操+创业”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中场”实践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利用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外,较好地做法是探索和推进“校中场”实践教学模式。[4]需要指出的是,“校中场”中的“场”指的是职场,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搭建真实的外贸职场环境,提供真实的外贸工作任务,在职场环境中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这种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生的职业体验实训和毕业实习“进企不离校”,实践课程教师“下企仍在校”,师生在职场的环境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地方产业经济特色,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货源进校,学生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使用企业帐号代理企业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报关出货的方式,进行外贸企业商品代运营。应该注意的是,在“校中场”实践教学模式下,校内外师资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要联合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编写实践课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企业方要植入跨境电商前沿课程,提供企业讲师并对校内实践课专任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校内教师获取跨境电商实践技能,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对学生的技能实训,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校方要依托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企业真实业务实训和实习项目。“校中场”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让校内教师拓展了专业视野,掌握了跨境电商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职业水准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使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对接,与企业具体业务对接,实践教学职场化,为学生提供了跨境电商实战训练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投入度。[5]学生在实战训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实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图2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凸显出“实操+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实现专业教学与创业教学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回应时代的新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励学生创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创业教学的高度融合。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尝试搭建“创业淘宝街、电商创业工作室、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分层递进式创业实践平台。(1)创业淘宝街旨在营造一种创业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业认知,因此,创业淘宝街不需要设置参与门槛,只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2)电商创业工作室的运作应与专业紧密结合,其开展要建立在前期“校中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由校内专业教师牵头,企业员工担任创业顾问,承接企业项目,学生创业团队依据电商企业岗位的设置,分工合作共建网上店铺并运营;(3)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为跨境电商创业项目提供微型企业孵化平台,入驻需要学生创业团队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项目运营能力,由学生自主申请→二级学院推荐→创业专家评审→学校立项建设→入驻学校创业中心孵化。分层递进式创业实践平台以创业实训和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两大功能为核心,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对接外贸行业需求的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的切实途径。

参考文献:

[1]季琼.协同创新视阈下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11-312.

[2]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34-36.

[3]李颖,康铁钢.高职技能型人才岗位胜任力分析及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6):107-109.

[4]冯海燕.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8):74-78.

[5]雨果网.《201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研究报告》NO.1: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三个时代[EB/OL].[2014-11-12].http://www.cifnews.com/article/11604.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C-CDIO理念下高职国贸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5336)

作者简介:高寿华,女,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25-04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技校国际贸易专业SWOT分析
谈跨境电商背景下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