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太阳能发电应用与技术专业为例

2016-07-11周亚东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徒制模块化模式

周亚东



构建新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太阳能发电应用与技术专业为例

周亚东

摘要:高职太阳能光伏专业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通过企业岗位证书认证等方式,探索推进新型校企一体化“八双”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新型学徒制,为企业直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生产骨干。而海南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构建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成为区域内校企合作的榜样。

关键词:高职院校;“八双”模式;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学徒制;模块化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内一大批光伏国际先进企业进驻海南,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力,但缺乏大量一线技能强、业务精的员工队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定位于为区域内高新技术光伏产业输送技术精英,培养懂企业、爱企业、扎根企业的人才,成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升级的人才储备基地。根据区域内光伏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学院与海南英利合作,探讨“新型学徒制”。专业经过四年的校企深度合作实践,充分发挥校企人才共育中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构建了校企双主体“八双”人才共育模式;[1]探索与职业标准相衔接,适应现代光伏企业需求及学生综合发展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岗位证书”为切入点,试推行新型学徒制;整合校企资源,建成校企资源共享、资源互补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编写和出版校企两用教材、资料、指导手册及网络学习教程;探索新型校企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等等。促进校企双赢,为开启区域内特色校企合作树立了榜样。

一、校企构建“八双”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联姻,“以培养换市场,以投资赚回报”,破解校企合作瓶颈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是海南唯一的国家高等职业示范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设施、教学师资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域优势,是培养地方经济服务人才的主力军。

英利集团是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光伏龙头企业,具有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技术方向,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然而,企业进驻海南后,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人才整体分布情况,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大、成品合格率低、企业文化无法沉淀、新技术成果转换难等系列问题。这使企业充分意识到,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推动“以培养换市场,以投资赚回报”。

为企业培养优质员工队伍,学院主动与海南英利对接,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共同成立“英利班”,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科研互助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破解了企业需求与学校愿望的矛盾,为海南地区培养更多的光伏人才,为区域经济成功转型发挥应有的贡献。

(二)构建“八双”模式,推动校企内涵建设

与海南英利签订合作协议四年来,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不断深入。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主动性,结合“双元制”培养模式与新型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校企提出“双元制”具体化的“八双”人才共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岗位层次高,技术技能高,职业素质高及起薪水平高的“四高”专业人才。同时,将构建的校企“八双”解读为:(1)校企“双”侧重、学生“双”身份、学习“双”场所是实现校企双主体“八双”人才共育模式的机制保障,其中,校企“双”侧重是实现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双”身份、学习“双”场所是构建现代学徒制重要途径;(2)课程“双”确定、教材“双”编写是“八双”人才共育模式贯彻实施的重要资源。通过校企双方对课程的确定,相应教学资料的编写与共用,有助于“八双”人才共育模式实现;(3)专业“双”带头人、教师“双”角色是“八双”人才共育模式贯彻实施的人才资源;(4)评教“双”结合是“八双”人才共育模式贯彻实施情况的检验,是校企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的保障。评教“双”结合是“八双”人才共育模式成果的检验。

“八双”人才共育模式环环相扣,互为结合,把校企双方牢牢绑定在一起,形成人才共育有机整体,充分调动双方的资源与力量,创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是现代学徒制贯彻与落实的尝试。

二、“八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以现代学徒制标准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太阳能光伏产业分为硅料提纯与铸锭、电池组件生产、太阳能光电应用上中下游产业链,三个产业链职业岗位需求相对独立。学院参照产业链,直接为海南英利生产部、项目部培养一线生产管理与技术员工及光伏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此,把传统课程体系中基础课、拓展课等融入核心课,实现模块化打包,解决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枯燥无味、学习内容不连贯、学习内容与岗位脱节等问题。课程体系的建立为专业实现以“岗位证书”为切入点,推行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奠定基础,把企业培养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二)校企共同制订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

太阳能光伏行业是新兴产业,光伏行业很多的标准没有建制,海南英利是光伏企业的龙头,有先进的生产力与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岗位认证在行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学院以海南英利为载体,校企共同以课程体系中四个模块所对应用的岗位群为基础,把相应岗位所具备的技能分为低、中、高三级。以多晶硅片切片职业标准为例,低级为全操作岗位,不设理论要求,适用于中专及非专业员工;中级要求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对相应岗位的生产知识和原理要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必须结合安全生产、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知识;高级要求技能水平在中级基础上对生产损耗率、生产精确度等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对本岗位群各环节生产工艺、工艺标准、质量处理等都要精通。本专业针对岗位群进行培养,对学生职业标准要求达到中、高级水平。具体岗位技术标准及内容,见表1。

表1 多晶硅片切片职业岗位技术标准

续表

校企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为校企培养学生的标准提供了保障,为学生岗位实践提供考核依据,也成为企业员工培训、提升、加薪的选拨标准。它为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是校企双主体“八双”人才共育模式的重要资源。

(三)实施四模块教学

以企业“岗位证书”为切入点,对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四模块教学,详情见表2。

以第一学段第一模块主要课程“电工基础及电气控制”为例,学生进校后与企业、学校签订校企“八双”人才培养协议,军训后一周要完成海南英利防身术训练、企业文化、企业质量安全教育及一周的企业见习后,学生在学校进行四个月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期间课程的学习场所是根据教学内容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企业一线工程师及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四个月后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电工及电气知识,再到企业进行两个月的综合实践。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包括:海南英利组件生产(从电池焊敷到组件装框整个工艺)、产品组件的检测标准、整个公司的电气运营维护、PLC控制与运营管理等。

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吃、住、行、学的地点都在企业。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学生通过企业师傅一对一传帮带,每两周学生实践岗位轮换一次,保证学生全面掌握企业各岗位技能。岗位实践两个月后,对通过综合评价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岗位的“岗位认证证书”,经过多次学校与企业间交替学习与实践,学生获得企业多岗位认证,实现了企业岗位与课程的对接,实现“准”员工身份。

从时间分配来看,形成了多学段、灵活学期组织教学,打破了常规三年六学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专业课程为学段,绑定其他课程,学生可以在课程实践中将知识综合运用,同时,学生在企业与学校间双场所间不断地学习,把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表2 四模块课程安排情况

(四)校企编写符合现代光伏行业及企业需求的校企两用教材

光伏行业不同企业其生产工艺差别较大,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很难找到适合的教材。为此,编写一套符合区域内光伏行业生产、应用及研究的教材是校企主要任务。校企合作4年来,校企教师根据企业生产、企业项目讲义合作编写《组态控制技术教程》《太阳能产品检测》《电器控制与PLC》《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与运营》等教材,合作制作微课“光伏建筑一体化”“REVIT教程”网络视频教程。

校企多本教材的编订及视频教程,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体现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将企业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力授予学生,为进一步解决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矛盾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五)整合校企资源,资源共享,实训基地优势互补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双方资源共享、资源互补的原则,在校内新建了7间专业实训室,并与海南英利合作共建“太阳能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虚拟生产实训室”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在海南英利厂区共享了海南英利“太阳能硅材料与应用实验室”。

校企资源的整合,解决了学校资金困难及双方资源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问题,学校共享企业的实验设备,满足了教师与学生的科研验证教学需要,也为校企产学研提供可能,实现了校企技术融合,进一步拓宽了校企合作的空间,加深了校企内涵建设。

(六)校企教师一体化建设,促进双赢

1.企业为学校培养技术骨干。专业教师承担企业生产与研发任务,安排教师到英利集团挂职。专业教师被海南英利聘任为“硅片制造部工程师”“组件工程师”等,负责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对硅片制造部门的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2.学校为企业培养中坚力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学校保证企业教师教学时数在50%以上,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均由企业教师承担。学校通过培训、教研室指导、听课、评课等途径使企业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并且,学校选送企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系统地提升兼职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为企业培养了更专业、更全面的人才,学生获得先进的知识与过硬的生产技术,使“准员工”过渡为正式员工打下基础,实现校企双赢。

三、构建成果

四年来,学院在“八双”人才共育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不断深化其内涵建设,专业改革不断得到深化、人才队伍得到充实与发展、教育教学实施得到完善、教学手段得到加强、专业辐射也有了更大的突破,先后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等各种奖项。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发挥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动性,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的瓶颈问题,学生毕业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直接输送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能力强、后劲足的一线员工及管理队伍,为区域内经济培养了一批批新能源建设者,为海南实现“绿色崛起”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周亚东,朱丽萍,冯义夫,等.海南特色“双元制”具体化“八双”校企人才共育模式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3 (20):46-47.

[责任编辑李漪]

作者简介:周亚东,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应用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16-03

猜你喜欢

学徒制模块化模式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