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文治太湖题材作品浅析

2016-07-07金芊芊

关键词:构图太湖

金芊芊



宋文治太湖题材作品浅析

金芊芊

摘要:宋文治是20世纪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出生于江苏太仓这个文人辈出的江南小城,他热爱家乡,喜爱太湖,太湖成了他一生钟爱的创作源泉。自20世纪60年代起,宋文治创作了一系列以太湖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形成了标志性的“宋太湖”风格。宋文治笔下的太湖广阔无垠,这源于他以写生入画、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形成的特殊视角和多变的构图:他将古人的游观法与灭点透视相结合形成了俯瞰式的单一视角,只写一角半边之景;采用留白法,只染湖与山的交接之处,并不勾勒水面,以画石来画湖,用山石的平缓来对比太湖的广阔。宋式太湖虽广阔却不萧瑟,虽静默却不寂寥,他喜用花青、藤黄、赭石,着色时多使用“红”、“绿”等生机勃勃的色调。作品点景细致,往往是山石青绿,湖畔树林枝繁叶茂、红花朵朵,并以粉墙黛瓦的江南人家、错落有致的江帆点点、远近适宜的大雁群飞点缀其间。宋文治笔下的太湖表现了解放后太湖湖畔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太湖 构图 点景

图1、宋文治《太湖清晓》

宋文治是20世纪著名的山水画家,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以“宋太湖”之名享誉画坛。他的画不仅受到中央领导的喜爱,而且先后受邀参加了日本、德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展览。对宋文治作品的国内外评论众多,著名画家钱松喦、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都对他有较高的评价。

目前,对宋文治的个人经历、风格流变、他与新金陵画派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他绘画与书法落款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研究有很多。李普文在《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江南绘画论》一文中归纳总结了宋文治江南风格的特色与成因①;蒋丽洁在《论山水画流变》中阐述分析了其江南风格的作品②;宋佩在对宋文治艺术人生的介绍中也曾提及他的江南绘画并称其画太湖是其“绝招”③ ;马鸿增将其江南题材作品的整体风格归纳为“如笑”④。宋文治温文尔雅、端庄娴静的江南绘画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关注,但上述文章中,将其太湖题材的作品作单独研究的评述不多,分析不够。直接表现太湖的作品是宋文治个人风格成熟的标志,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本文通过收集宋文治的作品,结合宋文治的个人经历、历史环境深入探究他如何表现他心中的太湖。

一、宋式太湖多辽阔

宋文治出生于江苏太仓,这里既有明代著名的“吴门画派”,又包揽了“四王”中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浓厚的人文气息感染了宋文治,也融化在了他的笔下。对家乡的深情、对太湖的热爱,使得他对太湖题材情有独钟,太湖成了他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据考证,宋文治创作的第一幅太湖题材作品,是1960年的油画《太湖春色》③。之后他又创作了一系列太湖主题的国画作品,于咫尺之间表现出广阔的太湖,将古代游观式的绘画方式与灭点透视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俯瞰式视角。在这个基础上,他构图多变,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1972年所作的《太湖清晓》(图1)就是宋文治俯瞰式构图的典型。与古人相比,整幅画重心下移,强调了下半边的山石,从左及右将山石层层推进环抱太湖,细细描绘出山上人家、树林,以及自近及远,由大至小的输电铁塔。整幅作品并没有采用古人传统的游观法,其中近大远小的铁塔表明宋文治在创作时还融合了焦点透视法则。太湖在他俯瞰式的构图下显得分外辽阔动人。

宋文治创作过一些篇幅较小的太湖题材作品,他不受纸张大小的限制,力求用特殊的构图给人以深刻印象。《江南春潮》、《春潮》等就以小见大,利用树丛、云雾等营造画面效果。在一次参观欧洲水彩画展之后,宋文治创作了《静泊》,仅写两棵小树相依相偎,以远方淡墨勾勒的小船相呼应,最后用干擦笔法描绘出近景的草丛,浓淡相宜,相得益彰。以上作品可见宋文治的构图多变。

文革结束后,画家的心境发生了改变,宋文治的作品也豁然开朗。将宋文治这一时期的太湖题材作品与近代钱松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钱松喦的太湖气势磅礴(图2),宋文治的太湖气质娟秀。宋文治俯瞰视角是与钱松喦作品的最大不同,这样的视角显得太湖更为辽阔。在同样对周围的山石进行了渲染上,宋文治着色更淡,钱松喦的山石与红花颜色对比更为强烈,气氛更为泼辣。

宋文治写一角之景、小中见大的太湖作品众多。南宋马远、夏圭也多用边角一隅的构图方式,但宋文治与他们的绘画角度并不相同。宋文治采用了近乎写实的单一的鸟瞰式角度,旨在突出太湖的广阔无垠,《江南春》(图3)从左下角山石入笔,留出两边自然的空白透气,再画山石间开花的树林和树林间的人家,远方的稻田用淡墨勾勒,进一步推进了画面的远度,加上右上角的田野,最后留出了“S”形的太湖蜿蜒于画面之中。江南特色的田野点缀其间,从湖面自然地过渡到山石。

太湖位于长三角之南缘,面积之大横跨江、浙二省,其西侧、西南侧多为丘陵,东侧多分布水网及平原,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景色怡人。宋文治画太湖采用留白法,以画石来画湖,弱化山石,以石的平缓来对比太湖的广阔。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宋文治受当时绘画潮流的影响,学习“四王”却不拘泥于“四王”,主张多写生,他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经常到太湖写生,能熟练表现太湖周围的山石风景。将太湖周围的山石表现得相对低矮,既是力求写实,为了表现太湖周围真实的景色,又是为了用丘陵对比出太湖水域的辽阔无垠。他笔下太湖的广阔不仅仅是通过构图与视角的精妙安排,还是通过山石的对比烘托出来的。前文提到的《江南春》就是如此,左下角入笔处的石头整体向左倾斜,不管是浓墨的勾勒,还是淡墨的皴擦都力求表现石块向左倾斜的这一情态,在之后的层层推进中,不管石块之间如何交错、呼应,它们整体都保持了向左倾的这一趋势,使得观赏者沉浸在看丘陵环绕,水面如镜的意境中。

《春晓》(图4)是又一例证,同样是从左下角入笔,呈“之”字型向右,宋文治并没有突兀地将山与水相接,而是用淡墨勾勒了田野、小山丘、树林、人家等等于山、水之间,由高及矮,过度衔接自然。尤其在远景用淡墨细致地勾勒了片片田野,将整个画面的空间延展到了极致。最后渲染画面时,他用留白法,用淡雅的花青加墨染山石和田野,并且将近处的石块染得更深,与近高远低的山脉田野形成了呼应。

图3、宋文治《江南春》

图4、宋文治《春晓》

二、太湖春潮不寂寥

同样是画太湖,宋文治笔下的太湖不同于倪瓒的清冷萧瑟;同样写一角之景,他笔下的风景也不同于马一角夏半边的残山剩水。宋文治的太湖山水如《江南春潮》、《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三月》等等,光看作品的名称就已经可以感受到满纸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宋文治喜用花青、藤黄、赭石,他借鉴了西方的水彩技法,在描绘太湖春色时常以“红”、“绿”为主色调渲染山石树木,而对于湖面却往往只在水面与山石相接之处轻轻带过,显得太湖在广阔之余还格外平静。

将倪瓒的代表作《六君子图》(图5)与前文提到的《江南春》 进行对比。除了笔墨的不同之外,倪瓒的《六君子图》主要描绘了前景的树,而宋文治则简化了树,主要描绘太湖,二人作画的旨趣就不同了。倪瓒以淡墨勾染完成整幅作品,而宋文治画太湖极少不用色,用花青和赭石层层渲染山石、田野,之后用胭脂、朱红点“叶”,用淡墨染房顶。有时在染山石的同时,还轻轻带过山与水的接壤之处。两者相比较,倪瓒胜在清雅高冷,宋文治胜在接地气并具有时代性,胜在形成了与古人全然不同的新太湖风貌。

图5、倪瓒《六君子图》

“宋太湖” 虽广阔却不萧瑟,虽静默却不寂寥,既不清冷,也无残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文治描绘的多是春日、清晨这样的美好时刻,并且他点景细腻,用细节增加情趣。他用粉墙黛瓦的江南人家、形态各异的错落江帆、成群结队的大雁远飞点缀于山水之间。画中山青石绿,湖畔树林或枝繁叶茂、或红花朵朵。

时代对于宋文治太湖绘画的影响也反映到了点景之中,文革时期他将一些现代工业设施入画,很好地解决了“笔墨当随时代”的问题,代表作如《炼油厂一角》、《太湖清晓》等。虽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但也让宋文治的太湖系列作品更具时代感、标志性。

文革结束后,这些现代设施又渐渐淡出了他的作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点景丰富(图6)。宋文治描绘了下方近景的山石,安排了姿态各异的江南人家,它们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高有的低,掩映在树丛间,妙趣横生,如此一来让山石充满了生趣而不是荒无人烟。湖面上江帆点点,这些江帆虽小却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完整性,每一艘都不能轻易挪动位置,散落在湖面中使得偌大的湖面不会显得很空,他们同样姿态各异,近处的精细,远处的抽象,将太湖的无垠烘托得更为动人。

宋文治常用“娄江文治”、“太仓人”、“江南三月”这样的印章,说明他热爱家乡,正是这份热爱成就了他的江南画风;正是源于他对当时太湖安静恬适旖旎风光的喜爱,才成就了他“宋太湖”的美誉。受当时新金陵画派的影响,宋文治一生追求创新,他结合游观法与灭点透视独创俯瞰式构图,时而只绘几株相互搀扶的小树,时而只写一角反衬表现太湖辽阔。他的太湖不同于马夏的残山剩水,不同于倪瓒的清冷萧瑟,也不同于钱松喦的气势磅礴,他通过吸收西方水彩技法,用单一的视角、明快的颜色渲染画面,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点景,表现了新时代的太湖,表现了太湖人民的幸福生活。他眼中的太湖、他笔下的太湖是幸福的、接地气的、温文尔雅的。

图6、宋文治《春风又绿江南岸》

注释:

①李普文.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江南绘画论.美苑.2005 (06):46.

②蒋丽洁.宋文治山水画流变:[硕士学位论文].锦州: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1.

③宋佩.善学思变的艺术人生——宋文治评述.中国书画.2012 (03):35.

④马鸿增.宋文治与新金陵画派.美术.2012(09):62.

参考文献:

[1] 宋佩.传古鼎新——宋文治艺术作品赏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 宋文治.宋文治山水画选集.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1985.

[3] 宋文治.荣宝斋画谱.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87.

[4] 宋文治.宋文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 宋文治.宋文治山水册.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6] 李惠子.回归自然 回归写生——以宋文治山水的时代性为例.收藏.2011.

[7] 扬天.浅谈宋文治画款书法的审美意蕴.大众文艺. 2015(05).

(金芊芊,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蒋 喜

苏州人,1964年生,1981年进入苏州市玉石雕刻厂学艺,1988年成立苏州蒋喜“美石坊”玉雕工作室,从事玉器设计与雕刻三十余年。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实训教授、苏州市政协委员。侧重高古玉器的研究,设计和雕刻的玉器作品既包含了浓郁的古代玉文化的特殊内涵,又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先后有十余件作品荣获中国玉石雕刻最高奖项“天工奖”,2014年度被誉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猜你喜欢

构图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