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7-05陈艳飞
陈艳飞
【摘 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解出数学题目,不如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思考的数学解题能力,促使其自主学习进而有所斩获。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成为我辈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种重点课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思维
为了响应新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创造性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人这一目标,教师有必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其思维高度发散,实现创新和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策略。
1 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对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指的是在学生对数学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办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对具体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与判断,进而得到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帮助中学生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思维障碍,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固化,摆脱传统思维定式,实现发散性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多方位思考能力,从不同的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的结构思考问题,进而实现思路的创新,得出多种解题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2 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
2.1 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兴趣
要想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引起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因此,数学教师应当仔细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恰当设置课堂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温故而知新”教师应当时常教导学生积极运用已学知识的基础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当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如此,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意义。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大家往往会遇到计算平均数的问题,小到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大到计算全世界每个国家平均人口的出生率或者死亡率等,均涉及平均数的计算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以此问题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1.平均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谁能告诉老师,如何计算我们班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这一问题一经问出,立即引起了全班学生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思维的发散性,从而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2 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若要确保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基本的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用在数学思维上再合适不过了,一条解题思路学生能够轻松的想到,但是学生有没有想过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呢?如果仅限于一种解题思路,那么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僵化也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方能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思考结果。另外,还应当重视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为,扎实的数学基础才是确保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关键,否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车相遇或追及的问题时,其中有一条解决这类问题的主线,那就是“路程=时间×速度”,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始终离不开这一解决方法,不同的是如何通过题目中的已知量找到与被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列出等式,有的学生习惯上先求出两车不同的速度,然后在已知速度的基础上求解两车行进的路程,而有的学生则是先求出两车达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并在已知速度的基础上求出两车行进的路程,如此,可以得出两种思维路径,较之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来说,自然是两种更加具有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在考试时体现的更加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師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其也是教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学好立体几何知识很重要。想要学好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是基础条件。中学生因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未打好空间想象的基础,又或者对于数学课程中一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并没有任何详细的认识,遂造成了空间思维能力的缺乏,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培养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学生学好立体几何知识提供有利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空间思维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对中学生进行如下的思维小测试:如何让一张A4纸站立起来?这是一个测试学生是否具有空间立体思维的经典数学题目,部分学生在听到这一问题时立即陷入困境,而也有部分中学生能直接做到让纸张站立起来,这一部分学生就是具有基本空间思维能力的人,其实,正确的答案在其大部分学生看来是很简单的,只要沿中间对折将其展开即可立于桌面,但如此简单的空间思维方式,也有相当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因此,教师通过这一小测试既可以检测出哪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强又能对另一部分学生起到空间思维的启蒙的作用,教师不妨在实践中恰当尝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并且还应当注重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方能在长期的坚持中不断取得进步,有效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侯乐言.浅析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3(S1)
[2]许斌.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
[3]梁丽丽.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