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培养研究

2016-07-05安曼云伊炜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

安曼云 伊炜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本科学生与高职院校专科学生为研究出发点,对其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本科学生;专科学生;培养

一、研究目的

高职院校本科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与专科教育的培养是不一样的,通过对高职院校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培养的研究,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更加有用的人才。

二、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本科学生与高职院校专科学生的培养在对象、目标内涵、内在要求与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人才专业定位的不同,对高职院校本科学生工作具有更高的内在要求。为了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要对高职院校本科学生与高职院校专科学生本质进行讨论研究。

三、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该紧跟社会人才需要的步伐,分层次进行培养,所以,高职院校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的培养管理应该也有所差异。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高职院校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管理研究在不同的领域也有突破性的发展。其中对高职院校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心里健康、专业特色化建设、师资队伍分配和建设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对本科生的专业化特殊课程建设研究很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对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支持,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性支持,使得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最近的几年中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以此趋势发展下去,将会超越普通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2、国外研究现状

高职院校本科教育早已不是新鲜名词,在国际上早就出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职本科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教育家Flarod·A·Foeehek教授在1965年就曾提出了包括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工程类和工程技术类的高职本科教育,其中工程技术类兢属于技术教育。1969年,美国就已有首批技术学士学位毕业生2858人;英国1975年就有首批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7189人;日本70年代成立了以高专毕业生为生源、学习二年达到本科水平的技术科学大学。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本科立人,本科阶段是养成宽广视野、自由人格、开阔心智的关键时期,是提升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然而,我们的本科教育却没有成就如此锦瑟华年,原因何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注重多样性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直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坚持文化自信、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应同时从中西方深厚的教育哲学思想中寻求智慧的灵光,研究、甄别、选择、融合具有现代实践价值的思想精华,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哲学以引领本科教育改革,全力打造“有灵魂”的本科教育,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自由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五、分析和讨论

本科教育应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成份更加多样,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教育需求更加多元,社会公众对本科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因材施教,竭尽全力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是实现“以生为本、激扬生命”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具体包括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制度体系三个部分。

专业设置:“因人而异”,注重“学科交叉”。

课程设置:应该“超越学科”,注重“拓展视野”。

在实现方式上,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可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开设学科渗透的交叉课程。

交叉课程积极探索课程整合并增加跨学科内容,使课程設置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应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涌现。6类课程模块各自开设基础科目、综合科目和主题科目课程,每一类课程模块由于学分要求不相同,上述3种课程的组合也因此存在差异。

第二类是采取跨学科选修制度并辅以“就远原则”。

研究表明,以跨学科选修实现通识教育内涵的学校,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是通识教育必修课。一般而言,通识教育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拓展学科视野,构建宽广的知识体系,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教学制度设计:“灵动人性”,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制度体系是与人才培养的微观过程紧密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实施体系。科学先进的教学制度体系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学院制和导师制是教学制度体系的精髓,是卓然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根基所在。其要义在于,导师制深深根植于学院制之中——大学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式的,而学院的教学方式是导师式的;大学为传授知识而存在,而学院的职能在于发展品格。

六、建议

1、针对已有的研究,我们需要改进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改革教师晋升机制,使其与教学质量直接挂钩,建立有利于激励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保障制度,让一部分乐于、善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发挥特长,享受应有的学术地位。

要打通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之间的壁垒,统一考核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增加教学绩效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容治学,优雅从教,赋予学生更多关怀。

2、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高职本科学生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高起点规划。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说,如果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工程技术人员,那么高职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就是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兼备的技术工程师。高职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中的一个较高层次,由现代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高职本科层次的教育,应立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科学制定试点项目建设方案。以生为本,激扬生命,是大学与学生的约定;追求有灵魂的卓越,打造有灵魂的高职本科教育,是我们与生命的约定。

参考文献

[1]韦带莲,陈莲.高职院校发展思路的SWOT分析--基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背景[J].2014.11(6)

[2]洪文鋒,谢文东.高职院校实现自我升级的方向[M].2013(36)

[3]候爱民.高职教育升级为本科教育的思路[M].2012(11)

[4]毛艳青,李宁.高职本科的定位探析[J].2010(02)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