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节日时尚现状分析与启示
2016-06-12吴娅琳
吴娅琳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大学生节日时尚现状分析与启示
吴娅琳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摘要:当前,各种节日逐渐走入大学生的时尚视野。洋节、土节、新节都引发了大学生节日庆祝热潮,节日之时,各种过节方式层出不穷,大学生过节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章将大学生过节中的时尚化特征解读为节日时尚。当前,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节日时尚呈现出一系列特征。从时尚视角描述大学生过节的现状,客观审视大学生的节日活动,突破中西方节日对立研究的局限性,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启发我们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思想文化,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文化;节日时尚;特点;启示
2015年春节期间,全民掀起了抢红包热潮;在平安夜、圣诞节,上海的一些教堂挤满了人,其中包括很多非信徒的年轻人;七夕节的黄浦江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年轻人;元旦跨年之夜,上海人民广场万人狂欢,共迎新年的到来;11月11日“光棍节”前夕,各大学校园、商场就开始弥散着购物狂欢的味道……无论是以圣诞节、万圣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还是以春节、中秋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或是“光棍节”“音乐节”等新兴节日,都成为大学生狂欢的重要时刻,也成为一种大学生节日时尚。大学生节日时尚不仅是一种大学生群体文化,更是一种时尚文化,是大学生时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大学生节日时尚概述
关于时尚的定义,说法众多。本文引用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对时尚的定义: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人们所推崇和流行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节日在《辞海》中有两个释义:一是纪念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二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中秋节、清明节等。与平时比较,节日是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或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在当天会有一些庆祝活动,每年具有周期性。
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节日时尚中的节日是宽泛的节日概念,主要指当代大学生在特定的时日重复举行或开展的庆祝活动。除了中国传统庆祝的节日、生活社交类节日外,还包括近年流行的西方节日或者一些国际性倡导节日(如国际扫盲日)。另外,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相关主体发起并日益流行的各种文化游乐节日,比如洛阳的牡丹节,哈尔滨的冰灯节,上海的电视节、电影节、樱花节等。还有大学生群体自创或一些媒体或商家渲染的各种娱乐性、消费性节日,如光棍节、购物节、网商促销节(双12)等节日。
综上所述,本文界定的当前大学生节日时尚是指,近年来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和崇尚的以特有方式庆祝和参与各种节日的时尚现象。“节日热”就是大学生节日时尚的一种表现。
二、 大学生节日时尚的特点
大学生节日时尚具有潮流性和前卫性,尤其在上海这样的一些大城市,它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当前大学生节日时尚具有以下特征:
1. 多元化
我国不仅节日数量多,节日种类也很多,不但有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还有以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为代表的西方节日;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兴盛的光棍节、双12网购节,以及新兴的旅游文化节、电视节、电影节等,这些节日在大学生中都有着大量的“粉丝”或崇尚者。
网络媒体上的“节日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的节日关注和网络媒体热度。据此,运用百度指数对节日的网络关注进行分析,通过“节日”这个关键词的搜索,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全国范围内的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的数值进行统计,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A—元旦节;B—感恩节;C—母亲节;D—父亲节;E—妇女节;F—端午节;G—白色情人节;H—重阳节;I—“520”网络情人节;J—愚人节;K—元宵节;L—万圣节;M—平安夜;N—中秋节
图12013年百度指数“节日”的关注度
从图1中可以看出,百度用户在全年对节日的关注和搜索总体处于较高状态,有研究者对搜索指数处于前14位的节日进行了统计,依次是:元旦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端午节、白色情人节、重阳节、“520”网络情人节、愚人节、元宵节、万圣节、平安夜和中秋节。由此可见,人们除了普遍关注元旦、端午等传统节日外,还关注父亲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以及“520”网络情人节等网络新兴节日。此外,一些小众的音乐节、读书节、电视节、电影节、樱花节等新兴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成为一种“狂欢节”。当前,多元化的节日体系引起了大学生和媒体的关注,并日益走入大学生的时尚视野。
2. 趣味性和社交娱乐性
趣味性既是大学生节日时尚的形成原因,也是节日时尚的重要特征。丰富多样的节日走入大学生视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节日,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节;相反,如果大家都按照统一的方式庆祝节日,那么节日也就难以成为一种大学生时尚。节日种类繁多并且过节方式富有趣味性是大学生节日时尚的一个特征,圣诞舞会、节日旅游令人应接不暇,电视节、艺术节、电影节也使无数大学生大饱眼福。节日庆祝注入了大量新鲜、有活力的元素,趣味性更强,更贴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大学生节日时尚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休闲放松,绽放心情。节日之时与朋友、同学等在一起进行狂欢,同时增强社交性,使得大学生过节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
3. 日常生活性和技术复制性
大众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信息的快速流通传播,使得节日时尚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过节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会参与到更多的节日中,无论是自己熟知的节日还是不甚了解的节日。大学生新奇、富有个性的过节方式是一种时尚文化的流行,家人、朋友的小范围聚会或众多年轻人的节日狂欢,都给他们带来新鲜、时尚的体验。
当前大学生节日时尚作为一种时尚文化,毫无疑问受到大众传媒技术的深刻影响。技术复制性直接影响大学生节日时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节日时尚的传播速度和效应。在网络上,每逢圣诞节、光棍节之时,各大网站首页便会提前弹出个性的宣传,而在电视媒体上会出现专门的主题板块,营造节日气氛。在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下,圣诞树、苹果、巧克力心照不宣地成为年轻人庆祝圣诞节的必备。因而,大学生节日时尚现象的产生离不开传媒和广告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时尚也附带着较强的技术复制性特征。
三、 大学生节日时尚的现状
节日作为时尚载体,是大学生节日时尚的核心;大学生如何过节,更是大学生节日时尚的行为外在表征。过节方式越是丰富多样,越能与平日的生活区分开,从而感受时尚过节的气氛。根据研究者的问卷调查统计,当前大学生的时尚过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聚餐
每到节日之时,大城市的餐饮业异常火爆。节日聚餐是一种很好的节日庆贺方式,它既传承了传统中国的庆贺仪式,又充分发挥了现代聚餐带来的狂欢功效。为营造节日气氛,很多餐馆还专门推出打折、送礼物等优惠活动吸引顾客。另外,聚餐的场所要热闹温馨又有节日气氛。过西方节日时,具有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富有西方格调的主题餐厅是大学生的首选,这些场所的节日主题会更加明显;过中国传统节日时,聚餐更强调团圆与和睦,其乐融融则成为主基调。
2. 互赠礼物
过节赠送礼物向来是中国节日的一大传统,“礼尚往来”就是传统人际交往的基本文化。互赠礼物过节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更为盛行,玫瑰花、巧克力、DIY作品,各种礼物丰富多彩,尤其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性的礼物,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大受欢迎。节日时尚中的礼物也由传统的表达心意和祝福变得更为丰富,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礼物在节日时尚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尤其是在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流行节日,这时的礼物不仅象征祝福、表达人际交往的需要,同时还是象征时尚的符号。
3. 购物
购物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和经历,包括商场购物、网络购物等多种方式。大学生除了在节日互赠礼品以示节庆外,还常以购物来欢度节日和体验过节。过节购物也是一种时尚行为,暗含着时尚符号的意义象征。在如今消费时代,购物“捆绑”的符号特征更受追求新奇的年轻人的青睐。这时,商品的符号意义已超出其实质意义,每逢节日,购物就更凸显出其“庆祝”或“狂欢”的特殊体验。所以,商家店铺总会通过装饰、主题营销等方式渲染极其浓厚的购物过节“狂欢”气氛,这也正贴合大学生的爱好。节日就穿上了“消费”的外衣。
4. 旅游
旅游也是大学生节日时尚庆贺方式之一。200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一些节日假期制度化,也为大学生节日出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市郊农家过节、短途行或者长途旅游度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潮流。旅游作为一种过节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5. 其他过节方式
相比“外向”型的节庆时尚行为,大量的“宅男宅女”也不放过节日狂欢的机会,“宅”过节也成为一种潮流。节日里的电视、网络节目使人应接不暇。“宅”过节更是现代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的一种独特体现。在节日观看主题电影、电视节目或晚会也是一大享受;通过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社交网络可以随时关注各地大学生的过节,而各种关于节日的调侃、恶搞笑话也让宅男宅女们过足了节日“瘾”。
其实,大学生节日时尚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风向标,节日时尚的庆贺方式随着社会发展而愈益丰富。节日的部分功能、仪式或庆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比较单一的“吃”到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由家族式的庆祝群体扩展至同龄群体、社交网;由传统文化主导的节日庆贺到多样文化的流行。节日时尚更是构筑了大学生群体独有的时尚文化。
四、 节日时尚对大学生思想文化引领的启示
1. 时尚视角下大学生节日文化的互补
近几年,关于中、西节日的讨论成为焦点,许多人将中国传统节日与日益盛行的西方节日放在对立的位置上进行讨论。2008年,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期,人们把这一举措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随着大学生节日时尚日渐流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也被追求时尚的大学生“重新”发现,比如七夕节。其实,从时尚角度看,当前大学生节日时尚并没有出现中、西节日文化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或对峙竞争的情形。
中、西方节日存在本质的差异,它们在文化背景和内涵上的差别产生于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发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具备坚固的社会基础,西方节日来源于西方文化,宗教色彩比较浓厚;其他新创的节日则带有鲜明的娱乐性、社交性和消费性特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可以说,中、西节日时尚的差别满足了年轻人内聚、狂欢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了不同的时尚属性和文化价值。在大学生中,土节、洋节都火,国节、商节都过,构建了节日里的多彩中国。
2. 大学生节日时尚中的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提出了文化主动这一要求,就是“民族或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能时刻以清醒、自信、务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大学生节日时尚也需要文化主动,注入活力并增强文化主动性,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第一,创造良好的媒体氛围,坚持积极导向,提高文化活力。当前,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社会的主导者, 可以并应该在大学生时尚大潮中大有作为。微博、豆瓣、 人人、 微信等网络平台俨然成为年轻人的第二生活空间,学校等部门也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积极引导,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使大学生节日时尚能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方式。
第二,结合大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发挥节庆仪式的重要作用,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主动性是节日时尚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等教育部门可在节日时尚中强化节日仪式的重要意义,创新开展中秋、端午校内外的活动等,通过传统或现代仪式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三,要在大学生节日时尚中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之长。大学生节日时尚中,一些传统节日重新走入大学生视野,七夕节、重阳节成为大学生的节日名录,被大学生以时尚、个性方式去欢庆,并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为传承节日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环境。节日时尚的动态文化形式给传统的节日增添了更多活力,更符合大学生爱创造、富有想象力的特色。
总之,文化自觉对于节日时尚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积极探索大学生节日时尚文化的发展规律,善于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思想文化健康发展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申孟哲.节日里的多彩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2-26(4).
[3]刘翠,郭立梅,蒋涛涌.论仪式教育及其现代功能: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仪式教育实施为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51-156.
基金项目:东华大学青年教师启动资助项目(15D210810)
作者简介:吴娅琳(1990—),女,河南焦作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E-mail:ylwu@dhu.edu.c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2-01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