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种文化融合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2016-06-04王建科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王建科

摘 要 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浙江省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整合多种文化,形成独特的中职校园文化。整合军校文化,培养学生“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整合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便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整合“班级后文化”,促成学生立志创业创新。

关键词 后备军校文化;企业文化;班级后文化;校园文化;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5-0068-03

对一所学校来说,最核心的部分是学校文化,其既是学校的灵魂与神经中枢,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与特色。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以学校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核心,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和提炼。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即是中职学校特色所在。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有文化、有纪律、有技术的工人,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目标,要突出“专业性、社会性”,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职业教育又是一种跨界教育,办好职业学校不仅要遵循学生成才规律、教育规律,还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因此,职业学校的文化也应该是多文化的融合。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简称宁海职教中心)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校文化与“军校文化”“企业文化”“班级后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职业学校文化。

一、整合军校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1991年,学校与县人武部联合创办了“宁海县后备军人学校”,引进军校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融合军校文化就是借鉴军校的管理方法,学习解放军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团结一致的良好风范、严谨的生活制度,利用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军人的崇敬心理,把军人的优良军风、军纪、军容、军貌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在学生日常行为文化上实现“三化”。

一是行为礼仪军人化。学校学生既是一名职高生,也是一名后备军校学员,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严格按照军人的标准来执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军人般气质和精神风貌。二是生活习惯军营化。学生从起床、出操、就餐到就寝全部按照军营的管理模式。如学生每天起床后,第一项学习任务就是做好内务整理,被子需叠成“豆腐块”,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心致志的工作习惯,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三是集体活动军事化。学校出操集会以及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学生都需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

后备军校管理不仅强调学习军人的军容军纪,更把军人的军风、军魂以及军人的价值观教育作为军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军事拉练、军训会操、内务比武、值勤劳动、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的军事活动,用军人“爱国奉献”“责任荣誉”“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军风军魂影响和感染学生,铸造学生良好的气质人格。规范严谨的军校文化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逐渐磁化、趋同,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金的人格、铁的纪律”。

二、整合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作为一种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是职业学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职业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就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而言,培养职业能力是文化之本,锻造职业精神是文化之魂,营造产学合作生态是文化之链。职业学校精神应该是企业精神的前奏,而企业精神是职业学校精神的延伸,所以,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

学校将企业优秀文化引入校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学生更早地在心理归属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如学校与北京精雕公司合作办学后,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学到了北京精雕公司的企业文化。学校通过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联合成立“宁海县现代模具业职业教育联盟”“宁海县现代旅游业职业教育联盟”,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连接、职业教育同社会实践的连接、学生学习同就业的连接。学校把“7S”管理引入到班级管理和实训室管理中,让学生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素质要求的工作习惯和劳动素养。为宣传和推广企业文化,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学校将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并举行企业文化图片展,介绍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间的佼佼者,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学校在学生会机构设置上参照企业机构设置方式,强化学生的企业员工角色意识,如把原各部门部长改为部门经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采用项目竞标和项目负责制,使他们在学生会工作过程中体验企业运作的模式 。

三、整合“班级后文化”,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

“班级后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毕业生创业服务的重要载体。所谓“班级后文化”,是指在学生毕业之后,学校秉持“为学生服务一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理念,以“终身班主任”为核心,以班级为推进基点,通过典型宣传、制度建设、园区服务等途径,拓展班级文化内涵,形成“合作共赢、创业创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最终促进毕业生的生涯发展与创业成功。

为使全校师生都能认知、认同“班级后文化”,学校在行政楼走廊设立了“毕业生成才榜样者影廊”,将60多名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事迹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创业之星影廊”,宣传创业典型,展示成才者风采,提升在校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对学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整理编制了众多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编写了《创业与成才之路》《创业奇兵》等创业校本教材,作为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读本。2000年,学校设立了“创业、创新、创优”三创奖学金,奖励在这三方面表现优秀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奖学金主要由毕业生自发筹集。“三创”奖学金的设立极大推动了学生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如学校陈盼盼等同学在“三创”奖学金的资助下,成功开办了“陶铭轩茶艺馆”创业项目。该项目在2011年光华创业精神大赛中获青年组冠军,2012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全球青年创业者大赛中获精神大奖。

为确保创业服务体系能落地生根,学校制定了多项保障制度。如建立了“终身班主任”奖励制度,规定学生从学校毕业后,班主任应继续做好本班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毕业班级网络建设、毕业生成才信息收集等工作。成绩突出的,由学校授予“终身班主任”称号。学校聘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作为创业初期学生的导师,在导师指导下,组织开展创业设计与技能比赛、创业知识讲座、校外创业基地实践,知名企业家论坛、模拟创业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从2000年开始,学校将每年正月初六确定为校友联谊活动日,组织毕业生来校开展联谊活动。联谊活动不仅增强了毕业生和母校之间的联系,更为毕业生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合作共赢的平台。

为使“班级后文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2005年学校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6225平方米的“宁海职教中心学生创业园”,创业园已经成为学校毕业生创立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与助推器,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创业培训等多种功能成功创业一站式服务。同时,与人社局合作在创业园建立“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使学校创业园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实现合作方面的共赢发展。“班级后文化”引导学生不断自我突破,立志创业,引导教师以终身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班级后文化”凝聚人心,推动班集体在毕业后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同学群体创业链”。如学校95届4班58位同学中,有34位同学成功自主创业,被媒体称为“95·4现象”。

军校文化、企业文化、“班级后文化”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因而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其文化思想、文化体系、文化特色,形成持久闪亮的品牌。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