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2016-05-31王雅楠董晓英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王雅楠 董晓英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对其未来就业和工作实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以求准确、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评价结果辅助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引 言

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而我国的课程评价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实际上都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上缺少针对性。本文旨在探索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实证研究

笔者在参阅大量的有关文献后,将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考虑在课程学习评价中的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效果之间,在外部评价(老师、专家等)和内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之间,在学习成果和学习动因(过程与方法)之间,在强调客观性测量(考试)和强调主观性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对此进行全面系统评价。

1.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设定

对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查阅,再结合本专业的学习,以及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初步总结,笔者设计出如表1所示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和评价形式。

表1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的形式

(1)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情况,是否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沟通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理论考试、案例讨论、主题演讲的形式来评价。

(2)过程与方法维度主要评价学生遇到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解决,能否做好笔记。复习时是否注重知识梳理,是否拓展学习范围。跨领域综合学习,是否可以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并改进,是否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和领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维度可以通过观察法、谈话法、试卷分析法或举办班级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评价学生上课专注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否有健康合理的兴趣爱好并能主动展开多领域课外学习等,可以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进行评价。

3.指标量化及数据处理

本文在建立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后,将在西安翻译学院进行初步的实证。本文选择了该校诒华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3级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

(1)评分方法:极差标准化法

考虑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的实际情况,对于评分结果的数据处理需要易于操作又直观明了,能像考试成绩的得分一样,清楚反映结果,又能便于一定范围内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比较及个人不同时期的比较,因此,在课程学习评价中的各项评分采用极差标准化法。所谓极差标准化法就是以被评价学生所在班级的数据为依据,剔除奇异数据确定行业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对被评学生各项指标原始值采取极差标准化处理,使其取值在[0,1]之间,根据该项指标的权重来计算得分。例如原始指标值为X,如果X≤0,则该项指标为零分,如果X≥0,则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该项指标的标准化取值为:

X'=(X-Xmin)/(Xmax-Xmin)

其中Xmin表示班级最小值,Xmax表示班级最大值。

(2)指标量化

表2 A同学知识与技能评分明细表

根据表2,对知识与技能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基础理论知识标准化值=(8.7-6)/(9-6)=0.57

沟通与表达能力标准化值=(7-6.5)/(9-6.5)=0.2

即可评出A同学知识与技能得分=(0.57*0.8+0.2*0.2)*

0.6*100=29.8

表3 A同学过程与方法评分明细表

根据表3,过程与方法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自学能力标准化值=(8.6-5.5)/(9.5-5.5)=0.78

应用与拓展标准化值=(8-6)/(9.3-6)=0.61

反省与反思标准化值=(8.3-5)/(9-5)=0.83

发现与创新标准化值=(7.2-5)/(8-5)=0.73

即可评出A同学过程与方法得分=(0.78*0.3+0.61*0.3+

0.83*0.2+0.73*0.2)*0.3*100=21.8

表4 A同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分明细表

根据表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学习态度兴趣标准化值=(9.1-6.5)/(9.4-6.5)=0.9

理想追求标准化值=(8.8-7.5)/(9.8-7.5)=0.57

人生观与价值观标准化值=(8.6-5.5)/(9.5-5.5)=0.78

即可评出A同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分=(0.9*0.5+0.57*0.2+0.78*0.3)*

0.2*100=16,然后可以算出该同学的最后得分=29.8+21.8+16=67.6

依次类推,可以对其他同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学习评价,为教师的授课方法和课程改革做参考依据。

实证分析结论

1.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关键信息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涵盖了三个维度的内容,在每一个维度下都有不同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用所获得的实际数据经过评价体系的计算,教师可以对得出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相比较,特别是在应用和拓展、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仅凭一份人力资源管理试卷是很难全面考查到这些内容的,因此传统的“一卷定终身”式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完全反映一个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真实综合水平。而本评价体系的构建,弥补了这一缺陷。

2.拓展课堂教学宽度,注重过程教学

三个维度的评价包含了多项指标,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众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这种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获得的信息量越大,越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比较,也可以是对所有学生在某一知识点或能力上的比较。对于课程考试成绩排名高于综合评价排名的同学,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又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3.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导课堂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当学生知道对其课程的考核是综合评价时,为了使自己的评价分数更高,也会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基于内在的驱动,学生会用综合评价指标来要求并激励自己,使其有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而本课程的综合评价也是建立在多种评价形式基础上的,有一系列的评价活动,如分组讨论、主题演讲、小组辩论等形式。这些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丰富的课程实践教学,注重过程式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课程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金梯、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11页。

[3]郭玉锋:《终身教育理念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6期,第28-29页。

[4]张华:《研究性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3页。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