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独特性及价值意义

2016-05-31徐慧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思想司马迁史记

徐慧芳

【摘 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以其鸿篇巨制《史记》名彰千古。但长期以来,关于司马迁及《史记》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生平、家世、交游、字词考证、思想精神等史学方面和文学方面,而关于他的经济思想研究较少。本文拟以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为主,兼顾《平淮书》、《河渠书》,主要论述他超越时代的、独特的经济思想及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货殖列传》 先进 经济思想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瑰丽奇特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平淮书》和《河渠书》三篇著述中,尤以《货殖列传》为主,其先进的、超越时代的独特经济思想,具体表现在:

1.肯定人求利求富的合理性思想

西汉时期,自从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一直占官方统治地位。先圣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富与贵,于我如浮云”,一部《论语》“子罕言利”。孟子则曰“仁义而已,何必言利”。儒家在民众求利方面的观点是,鄙视富贵或采用回避的态度。儒家对于“利”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士人当中影响深远。但司马迁却不然,他主张民富,认为求利乃人之天性,是人性中的自然表现。他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认为人人都有“趋吉好利”的本性。社会上人的一切活动,其目的就是在追求“利”,也就是追求物质财富。他在《货殖列传》中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并进一步深刻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没有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想所掩蔽,而是独立思考,勇敢地揭去了统治阶级长期蒙蔽于百姓头上“仁义”的面纱,肯定了普通民众求富的合理性,并举子贡富而使孔子名扬天下的事例,表述了自己在“民之求利”方面独到的见解,认为致富求利,是合乎人性的“道之所符”、“自然之验”。而正是这种“求利”思想,推动着个人及社会的向前发展。他的思想,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观。比西方亚当·斯密“经济人”的思想提出早了1800多年。

2.细密的社会分工思想

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充分认识到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他把西汉当时的社会分工粗略地分为“农、工、商、虞”四个部门,认为这四个部门是“民所衣食之源”,共同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他在《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农、工、商、虞”是他对当时社会最粗略的社会分工。在《货殖列传》中他又进一步列举了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细致的分工,例如农业、渔业、畜牧业、盐业、矿业、种植业等,并列举社会“末业”中从业于市井中的作酒、作酱、杀牛、造船、漆器、纺织、刺绣等行业,可谓各行齐备,包罗万象。司马迁的社会分工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3.重视商业,“素封论”的思想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农耕文化浓郁的时代,国家政策明显有“重农抑商”的倾向,但司马迁对商业商人非常重视,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很多致富的途径,例如他认为,做官久,就可以致富,无爵而有土地者可以吃“租税”致富,其他如猗顿经营盐业、郭纵冶铁、乌氏倮经营畜牧业、巴寡妇清开采矿石等,而从事“末业”的如陆地牧马、泽地养猪、水中养鱼、山中植树,齐鲁种麻、渭川植竹等亦可致富。市井手工业中特举例说有贩卖油脂的,虽为当时人所瞧不起小行当,而雍伯用它挣到了千金;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用它赚了一千万钱;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用它富到列鼎而食;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用它富至车马成行;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用它富到击钟佐食,并赞扬说这些人都是由于不耻微小、心志专一而致富的。而在他所举的各种行业中,尤重商业,他认为经商是致富的捷径。“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认为民间所产的各种农副产品及各种商品都要“待商而通之”,而“货殖”二字,即指“谋求财货繁殖生利”之道。他详细列举了从古到今成功商人的形象,如范蠡、白圭、猗顿、卓氏、孙氏、郑程等,并详细记录他们从事商业的事迹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自创“素封”一词,赞扬了他们虽不经皇帝敕封但却富可敌国的财富和地位。他认为这些商人通过自己的经商致富,富可列侯,同朝廷要员可享有同等地位。而这种“素封”思想,表明了他对商人、商业的重视,对商人、商业的高度赞扬和肯定,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中尤显标新立异和难能可贵。

4.因地制宜,以奇致富的思想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地形特征、民情风俗,主张民欲致富,要因地制宜,把求富思想和地方地形、地域和当地风俗民情特点结合起来,要智富、巧富、以奇致富。他列举了姜子牙被封营丘的事例,那里本来多是盐碱湿地,人烟稀少,因离西周都城遥远而显得荒凉偏僻。但姜子牙到此之后,因地制宜,鼓励当地的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提倡工艺技巧;又积极变废为宝,利用盐碱湿地和靠近大海的地形特点,积极发展渔业和晒盐业,再让商人把海盐和鱼类贩运到其他地区,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便纷纷流归齐地,齐国便慢慢富裕起来。到后来,齐桓公竟因此逐步积累,经几世奋斗而成霸业。又说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宜种植农业,以农业致富。而齐、赵地区的居民聪明灵巧,善于投机求财利。燕、代地区的居民能种田、畜牧,并且养蚕等。又举白圭、猗顿、乌氏倮等成功致富的事迹。白圭、猗顿都是靠经商起家,乌氏倮依靠畜牧和丝绸贸易,大富,“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司马迁以此为例,主张智富、巧富、以奇致富。他认为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和战争一样,都有风险。他引用商祖白圭的话:“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告之矣。”认为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一个人在经商的智慧上如不能随机应变,勇气上如不能果敢决断,仁德上如不能正确取舍,强健上如不能有所坚守,就不能取得成功。司马迁高度赞扬经商者“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出奇制胜的经商智慧,主张致富时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当地的世俗民风,智富、巧富、以奇致富,这是司马迁教民致富、发展经济又一思想体现。

5.以利养义,反对奸富的思想

司马迁引用管子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认为道德礼仪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主张“以利养义”。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本富”、“末富”、“奸富”这三个词是他的发明,这句话也是他的发明。所谓本富,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致富,在当时的社会中认为这样致富是最高尚的,应当受到褒奖和肯定。所谓末富,就是指从事商品交换、冶铁、畜牧、各种“末业”而致富。所谓奸富就是作奸犯科,冒着生命危险,靠攫取不义之财而获得财富。如司马迁所列举的拦路抢劫、盗掘坟墓、私铸钱币、私刻假印、伪造文书、贪污受贿等。他将奸富作为最下等来看,说明了他在致富路径选择上的价值倾向,要走正路,正当致富,不义之财不可得。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种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求富者有着警醒和棒喝之意,就是对现世中的当代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6.“善因论”自由经济论的思想

司马迁的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中,“善因论”思想是他的核心,他在《史记·货值列传》中说:“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善因之”就是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让私营者自己自由进行生产、产品加工和贸易活动,国家不加干预和控制,就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思想。而“利导之”就是国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顺势诱导生产者从事某项产业的经营或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从事某项事业的发展,以保护经营者的利益不受损失。“教诲之”就是国家教育民众进行培训教育,以便更加专业地从事某项事业的生产和发展。“整齐之”就是国家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市场规范化管理,阻止市场垄断和混乱。“最下者与之争”就是说国家利用国家机器、行政权力、官办商业,打压私营经商者,与之争利。譬如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司马迁坚决反对“与之争”,清楚地表明了遵循市场规律,自由竞争,反对国家与民争利的经济思想。可见他的“善因论”的经济思想,明显受汉初黄老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影响,也表现了对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均输平淮、酒类专卖政策的反对。“善因论”是司马迁关于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的核心论述,体现了司马迁敏锐地观察到国家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牵制作用,与西方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具有同工异曲的认识价值。

7.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综上所述:司马迁先进的不同于时代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人性求利求富本能的肯定;较早地提出了社会分工的理论;对商业的重视,素封论的思想;主张因地制宜,以奇致富的思想;对获得财富的路径取向,主张本富,反对奸富,号召人们在致富路上要走得端,行得正;“善因论”国家宏观管理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思想。他的经济思想,虽然不能和现代工业文明映照下的西方系统的经济思想相比较,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对现实社会的启迪和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提出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这对一谈经济必称西方的某些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个响亮的回答;他从人性出发,肯定人追求财富的合理性,比西方“经济人”的概念提出要早1800多年;“善因论”国家经济管理思想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他主张本富,反对奸富的“义利”思想,对我们抓好市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最后,他的“善因论”、“素封论”重视商业的经济思想,到现在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市场经济管理理论的制定,关于人生存的价值理论判断都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5。

[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85。

[3]冯务中:《司马迁经济思想简论》,《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4]陈小赤:《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理论导刊》2008年第2期。

[5]储丽琴:《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比较研究》,《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猜你喜欢

经济思想司马迁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浅述梁启超政治和经济观点中的民族主义思想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