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2016-05-30李艳
李艳
【关键词】 阅读能力;小学生;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8—0095—01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积累汉字,提高组词造句的能力外,阅读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我们知道,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别人优秀的写作语言,以及写作方法,提高自己遣词造句、作文写作能力。当然,通过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培养高年级阅读能力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高级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个性见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激励,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寒冷的冬天的片段,然后播放几张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些插图,再通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中,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接着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选择或阅读或背诵或演讲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看得出来,这样学习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语言变得精彩,他们与学生、老师,畅所欲言地讨论、交流,在获得了更多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让阅读能力慢慢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了学会学习的“活”的方法,远比只学会了一些死板的知识更重要。只要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时刻不忘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作用下,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重视那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使学生在不断阅读中有所收获。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踊跃发言,有人说:“结合时代背景,查阅资料,可以加强理解。”有人说:“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还有人说:“边读边做笔记,随时记下自己阅读时的体会。”等等。结合学生的这些方法,我再加以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博采众长,把别人和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采取更适合自己的的学习方法,分段,分层,圈、点、写、划地进行阅读、学习,通过阅读拓展思维,使学生直正加强了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成绩,也培养了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
三、激发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励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精心设计问题,以问促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激起学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主题,让他们专注以下要学的知识;再比如,朗读评价,突出学生个性。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因为学生是有灵性的个体,每个人对课文中的人、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与同学之间交流感受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及时给他们评价和鼓励,就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朗读中,在赞美中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能力。当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激起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