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择座”焦虑折射病态教育现实
2016-05-30王瑶
王瑶
对家长而言,在当前现实语境中,凡与子女教育有关的事,必是大事。而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的偏见之下,父母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孩子的教育伤神费力。未入学之前忙着择校,未开学之前忙着择班,开学之后又忙着择座,目的都是如何能让老师多点关注。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这是对孩子关心的体现,但从当下的教育现实审视,父母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加重教育的“病情”。
对中小学校长而言,家长的“分班择座”焦虑,确实是对学校正常管理秩序的严重干扰。每逢开学初,不少家长通过各种关系给校长、班主任打招呼,更有甚者,通过上级领导来给校长“施压”,其最终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得到校长和班主任的照顾。小学阶段,这种拼人情之举尤其严重。
而为了应对这种苦不堪言之举,各个中小学也是各出奇招。如小学按照性别均衡分班,然后由班主任抽签决定,任课教师均衡配置,着力避免“择班热”情况出现,座位也是轮转交换。到了中学阶段,最有效也是最管用的分班择座利器便是成绩,这虽然减少了学校管理的外部干扰,但义务教育阶段严禁考试、划分重点班,考试分班,显然有违依法治校。
可见,当前的教育环境因为这种恶性竞争,不断朝着病态方向发展。家长的这一种焦躁心理,助推了“择校热”、“择班热”甚至“择座位”,也助长了教育领域的不良风气。而一些学校趁势跟进,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搞所谓的重点班等,使得教育均衡渐行渐远,优质教育成了部分学校、部分人的“特权”。
但家长的分班择座焦虑不是没有缘由。正因为教师资源等的配置不均,才使得家长热衷于择校、择班,并不惜以扰乱社会风气为代价。而自带名校光环的学校,则热衷于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到头来,教育均衡便成了句空话。分班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如果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始终被外界所左右,家长忧虑只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势头会形成连锁反应,不断腐蚀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根基,这是值得教育人及民众深思的。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