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集聚现象的产业经济效应探究

2016-05-30吕素昌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

吕素昌

摘 要: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对产业集聚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就基于产业集聚现象的产业经济效应进行讨论,研究产业集聚对于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经济效应;推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29-02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发密切,产业集聚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不仅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更逐渐发展成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国家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集中体现了产业及相关机构之间所具备的关联性、互补性以及竞争优势,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产业集聚的相关内涵及特性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部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持续汇聚的过程。对于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Marshall提出了产业集聚可以产生相应的外部经济,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进而推动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在随后的各类研究中,产业集聚出现了较多的流派,相关理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包括韦伯的区位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以及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产业集聚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一是产业特性,包括了传统产业的集聚以及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如温州的服装产业、绍兴的化纤面料、印度的班加罗尔等;二是区域特性,产业集聚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更是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多层面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区域复合体[1]。

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包括两种:一是市场创造模式,即在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信息条件以及市场条件,然后使得产业的生产过程在市场周边逐步聚集。在我国,比较典型的市场创造模式位于浙江省,通过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市场,逐渐形成一个个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二是资本转移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立足市场销售或者经营成本节约的角度,对生产区位进行重新选择时,可能会引起同类企业以及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而这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外部迁入实现的,因此可以将其称为资本迁移模式。

二、基于产业集聚现象的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结合相应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产业关联、专业分工、规模经济、收益递增等,这些因素可以说是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动因,也可以说是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2]。具体来讲,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产业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效应。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会使得相关产业以及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带动产业集聚地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及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推动收益的持续增长。

2.外部经济效应。指产业集聚过程中,能够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产业带来相应的外部经济。产业集聚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是指特定产业企业和机构的聚集,更包括了许多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从而更好地满足集群内企业及产业发展对于技术、人才、劳动力、资金、设备、物流等的需求,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收益递增。

3.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可以推动集群内部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沟通交流和扩散,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现象不仅能够推动人才、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汇聚,更可以实现知识、技术、信息等的传播扩散,对先进的经验技术进行普及,进而产生良好的刺激和启发作用,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4.专业分工效应。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能够逐步推动地区分工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或者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地区分工专业化协作,才产生了相应的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现象又会反过来推动地区分工专业化的发展。在特性区域范围内,聚集大量的企业及相关产业,可以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和完善,逐渐形成和发展新的产业,从而带来规模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3]。

5.成本节约效应。通过产业集聚,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高度共享,从而降低各种生产经营管理成本。产业集聚实现了各种效应的综合作用,实现了产业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汇聚,从而有效降低了技术成本、基础设施成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服务成本在内的多种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6.产业创新效应。产业集聚在推动特定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在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形成全新的产业。不仅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实际上,产业集聚现象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产业组织的创新,而其在推动区域专业化分工持续深化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新企业以及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

7.扩散带动效应。产业集聚能够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集聚,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上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带来收益递增,进而对企业和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其能够向着产业集群所在地聚集,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产业集聚区域的经济以及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会逐步推动地域扩张,进而向更远的区域辐射,形成良性连锁,使得产业集聚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4]。

三、推动产业集聚的有效策略

1.完善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对于产业集聚而言,完善合理的产业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是推动自身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集聚发展规划,明确相应的发展原则,尤其需要关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区位选择,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对产业政策体系进行完善,将产业集聚的相关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组成部分,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性措施,为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加大对于集聚区内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引导和协调,不断推进产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三是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对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协调,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引导,鼓励重点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2.创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条件。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和环境,因此为了推动产业集聚,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创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社会环境。一是应该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区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如供水供电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对投资的政策环境进行改善,从而提供一个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基础;二是应该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产业集聚提供金融、法律、审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创造出适合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加快教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产业集聚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四是做好专业化市场的构建,对现有的市场结构进行优化,规范市场行为,立足相应的市场管理政策,构建一个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从而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5]。

3.强化产业集聚相关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集聚的发展,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健全、先进、科学的制度可以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而片面、落后、不合理的制度则会阻碍产业集聚的推进。对此,政府部门应该结合产业集聚的客观需求,持续进行产业集聚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应该对企业制度进行完善,对企业竞争进行引导和规范,推动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二是应该对现有的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完善,满足产业集聚对于土地的需求,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应该对资本积累以及投资融资制度进行创新,实现资金的快速流通,为产业集聚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四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机制,对政府服务职能进行强化,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

4.发展产业集聚工业园区平台。从目前来看,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地区代表,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要想发展工业园区,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工业园区的选址以及规划,对各类资源进行引导,确保其能够向工业园区集聚,为产业集聚提供良好的区位导向;二是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逐步实现由“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的转变,提升产业集聚的技术层次;三是引导相关产业进入工业园区,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空间,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专业化优势[6]。

结语

总而言之,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推动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产业集聚是一种市场行为,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景利.基于产业集聚现象的产业经济效应分析[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1):57-59.

[2] 黄娇娇.江苏省金融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和经济效应研究——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潘世明,胡冬梅.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8,(8):31-37.

[4] 蔡亮.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综述[J].商,2013,(24):193.

[5] 罗国旺.基于我国服务业集聚视角下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赵倩,陈桂玲.京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比研究[J].商业时代,2013,(13):122-12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浙江省金融集聚现状与形成因素研究
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地缘集聚效应
郑州机场极化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