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6-05-30王龙耀

关键词:纠错学生发展元认知

王龙耀

摘要:清晰的教学思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任务的学习中,是课堂教学成功有效的关键。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也须关注课堂前后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学生发展;内涵和外延;导学;整合;元认知;纠错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53-1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中学化学知识点多、琐碎,表象容易应用较难,学习化学的过程既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进一步再发展到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实施有效化学课堂教学,针对认知策略的特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发展的思想。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重教师讲,轻学生学,重教师感受,轻学生课堂体验。重课时教学目标达成,轻学生能力培养。“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课时备课,须用角色置换的思想,根据学生认知心理逻辑发展规律,把握住思维的起点,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加强师生的交流,尤其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课时教学设计体现有利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在《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预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边讲边实验用PH试纸测NaCl、 Na2CO3……溶液的PH,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初看导入新课方法,节省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节奏,教师能利用节省的时间,多讲几道题巩固新授内容。实际效果没有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做,自己总结好,教师应解放思想,引导学生按认知规律去探究,可先从学生熟悉的纯碱入手,引导学生须从实验探究,教师跟踪引导。新课程强调学生亲身体验,教师绝不可包办,学生能探索出的,也绝不可暗示,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发展自己。

2.内涵和外延。

化学是一门比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有的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技巧性,预设课堂教学时,有时会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和经验总结。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生理解知识能力的培养。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获取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应在预设课堂时,考虑用学生学过的原理为类比对象的知识原型,化生为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再挖掘潜在含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可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掌握有关经验总结。例如: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经验性的口诀:碳链缩短法,主链长到短,支链整到散,位置心到边,排布对邻间。学生光记住不理解,写同分异构体还是写不全,通过具体实例,用系统命名法排除相同的,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得出结论,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巩固了已掌握的知识。

二、课前策略

1.课时教学案的导学。

中学化学内容相当丰富,教学时数有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向有限的单位时间要效益、要质量。以学案为载体进行“问题式教学、过程式学习”能达到这一目的,利用课时教学案进行导学,将课堂重心前移,有利于在课堂集中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逐步向预期的结果靠拢。例如:在《硝酸》一节教学中,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课时教学案上用挖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自学,还可用硫酸、盐酸的物理性质与之进行比较。在课前,让学生既复习了旧内容,又掌握了新知识。

2.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往往根据教科书一节内容和编排的顺序确定,实际在预设一课时内容时,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者对教材的理解,重新整合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如钠的性质,通过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直接推出钠的物理性质。

三、课后策略

1.元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通过内化、理解、记忆的思维进行反思。学习化学的中学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尊心,认知矛盾冲突,是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在介绍硝酸化学性质时,先展示的题目为:用含n克硝酸的稀溶液恰好和m克铝粉完全反应,若有n/4克HNO3被还原成NO,n∶m可能是()

A.1∶1B.2∶1C.3∶1D.9∶2答案:D

预设将铝改成铁,一字之差,两种答案,学生照搬套必错,展示认知矛盾冲突,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重视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布置作业。答案在课后或下一课时展示。

铁不足的时候发生的反应:

Fe+4HNO3(稀)=Fe(NO3)3+NO↑+2H2O

铁足量(也就是过量)的时候发生的反应: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答案:C、D

2.纠错跟踪。

为了检测和巩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会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但学生往往出现常做常错的情况,因此习题选择的难易层次、数量把握要适当,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及时跟踪错因,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学习中的得与失,提高每一课时的教学实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主体是学生,根据施教学学生的实际,考虑相应的策略,一定会优化课堂质量,发展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2(10).

猜你喜欢

纠错学生发展元认知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纠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影响书面更正性反馈效果的3个因素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