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然博物馆儿童版语音导览的内容开发

2016-05-30邓卓曹艳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

邓卓 曹艳

摘 要 儿童是博物馆观众的主要群体,儿童版语音导览将有助于改善儿童在博物馆中的学习行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以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向,以促进儿童学习为目标,历经前期调研、内容选择和试用反馈三个阶段,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儿童版语音导览系统。

关键词 语音导览 儿童学习 博物馆教育

0 引言

博物馆自创建之初,教育功能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后,博物馆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改善观众在场馆中的参观体验和学习行为,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辅助性教育活动。其中,导览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包括讲解员导览和语音导览两种方式。所谓导览,是指把展品的信息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给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观众的兴趣,进而使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语音导览系统已在博物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观众可以便捷地使用语音导览器,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聆听对藏品内涵的解读。与观看图文标签相比,语音导览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展览信息,通过语言的阐释使得展示内容更加生动。此外,与传统的讲解员导览相比,语音导览可以同时为更多观众提供服务。

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语音导览系统主要针对普通成年观众,而由于来馆参观人群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知识水平,单一的导览内容显然不能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在观众属性与参观频率方面,学生是博物馆观众的主要群体,其中尤以儿童的人数为最多。因此,按照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发专门的儿童版语音导览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所提供的导览服务包括导览手册、讲解员导览、语音导览、App导览等。其中,语音导览根据内容可分为成人版和儿童版。成人版包含283条知识讲解,并特别制作了中英文两种语言。而儿童版则包含160条知识讲解,难度不大,但充满趣味,重在寓教于乐。下面就具体谈谈上海自然博物馆儿童版语音导览的内容开发。

1 前期调研

1.1 调查方法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在头脑中运用意象、符号对具体、真实的事物进行思维活动,具备了独立使用导览器以及理解讲解内容的能力。因此,我们决定把处在7~12岁的儿童作为博物馆儿童版语音导览的目标群体。

為了解儿童的使用需求,我们预先采取现场问答的形式,对来馆参观的7~12岁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为96.19%。

1.2 结果分析

(1)使用情况。超过半数(77.28%)的儿童曾经向博物馆租借过导览器,可见语音导览的方式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2)内容选择。将近半数(49.32%)的儿童会自主挑选感兴趣的讲解内容,34.25%的儿童在看到展品旁的提示后会收听讲解,仅有16.44%的儿童会逐条收听讲解。可见,博物馆学习是自我选择、自我指导的,具有开放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利用语音导览这一工具,博物馆可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

(3)表达方式。将近半数(48.51%)的儿童喜欢自问自答的设问式,26.73%的儿童喜欢平铺直叙的陈述式,24.75%的儿童则喜欢一问一答的对话式。可见,互动性对儿童在博物馆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4)声音风格。37.62%的儿童偏好女性播音员,24.75%的儿童偏好儿童播音员,19.81%的儿童偏好男性播音员,另有17.82%的儿童表示都可以接受。显然,女性播音员的声音对儿童更具亲和力。

(5)外观设计。观众普遍反映成人版导览器的尺寸太大,不方便儿童使用。

2 内容选择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儿童版语音导览分为展区概况和展品介绍两大部分。由于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十大常设展区,共11 000多件展品。考虑到现实条件,语音导览的内容难以涵盖所有展品。因此,我们根据观众调查的情况,选取了153件受关注度高、所处位置醒目、富有教育意义的展品。

鉴于儿童对事物的注意力有限,展品介绍的长度一般在150~200字之间。除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分布范围等基本常识外,我们也对展品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儿童版语音导览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和提问的方式唤起儿童的兴趣,并注重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尽量避免出现艰深的专业术语。

在确定内容框架的基础上,项目实施人员分工协作,共同撰写相关内容,并邀请生物学家和教育学家对编写的条目进行审核和修改,以保证导览内容的科学性与适切性。

3 试用反馈

上海自然博物馆儿童版语音导览现已投入使用,帮助儿童在参观中带着问题找寻答案,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

与成人版导览内容相比,儿童版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予以呈现。例如,在介绍“演化之道”展区的猛犸象化石时,就引入了流行文化的元素,从美国电影《冰川时代》(Ice Age)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拉近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产生心灵的共鸣,积极探索自然的奥秘。

猛犸象(成人版语音导览内容词条):

猛犸象曾在近几十万年来分布于北半球的广大地区,这些披着浓厚皮毛的象类是冰河时期的典型动物。猛犸象的头骨短高,象牙刚刚长出时紧挨在一起,然后逐渐发展成新月形,接着向外开始强烈扭曲并向上方和内部旋转,以至于一些雄性个体到老年时,两个象牙的尖端都重叠在了一起,最长者甚至超过5米。它们的象牙可能是用来铲除积雪从而获取植物,或是将迁徙途中遇到的石块挪开。

有人认为是人类的过度捕杀造成了猛犸象的灭绝,也有人说是急速回暖的气候导致了它们的消亡。目前,科学家试图通过保存下来的猛犸象冻尸复原出活的猛犸象,但发现它们遗骸中的DNA大多非常破碎,现有技术尚且无法将其用于克隆,因此就现在看来这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梦。

猛犸象(儿童版语音导览内容词条):

你看过动画片《冰川时代》吗?里面的主角曼尼就是一只勇敢的猛犸象。猛犸象早在几百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直到几千年前最近一次冰川时期的结束才完全灭绝。

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冰川时期,它们身上的毛特别长,可以达到50厘米,这样才能抵御严寒。猛犸象的象牙很特别,可以用来铲除冰雪寻找植物,或者撬起大石块开辟前进的道路,当然也可以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小猛犸象刚刚长牙的时候,两根象牙是并拢在一起生长的,之后才慢慢弯曲起来,还会向内旋转扭曲,当它们年老之后,象牙就会重叠在一起。

4 启示与思考

4.1 以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向

博物馆的学习活动处于非正式环境当中,并不具有强制性。儿童在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是自发的行为,由好奇心、求知欲等内部动机而驱动,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取舍,自行決定“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学习心理学认为,个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用于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是一种内在的奖励,激励个体进一步探索,它能够形成自我导向的良性循环,甚至可以帮助学习者成为某一知识领域的“业余专家”。

因此,博物馆儿童版语音导览的内容设计和语言风格必须激发儿童的兴趣,才能吸引其倾听讲解内容。通过博物馆提供的导览服务,更好地引起儿童的参观热情,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

4.2 以促进儿童学习为目标

从广义上讲,能够促进个体有效成长的过程都可以称为学习。虽然人们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博物馆,或是休闲娱乐,或是社会交往,或是自我实现,但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都会与展览、活动产生各种交互作用,引起认知或情感上的变化,也就发生了广义上的学习。

博物馆情境中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实物、真实问题和具体经验的学习。在儿童的参观过程中,如果有导览系统的辅助,将有助于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儿童版语音导览应当以儿童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作为其设计的目标和依据,适当增加互动和对话环节,提升儿童在博物馆中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炯琪,朱文增.台北县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语音导览解说效果探讨[C].台中:第四届管理学域学术研讨会,2004.

[2]吴玲.讲解工作中的电脑与人脑[J].博物馆研究,2008(2):89-91.

[3]邬红梅.博物馆针对儿童群体讲解方式的探索[J].博物馆研究,2010(2):40-42.

[4]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心理学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4(3):12-16.

[5]丁卫泽.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 NAISMITH L, SMITH M P.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multimedia tours in a traditional museum setting[C]. Germany: Across Generations and Cultures, 2006.

[7]TEMPEL M, THIJE J D T. The 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adjustments in multilingual museum audio tours by international tourists[J].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2012, 33(7): 1-22.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
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际沟通理论视角下的博物馆讲解探析
博物馆教育领域馆校合作互动的探讨
浅析上海自然博物馆儿童语音讲解内容开发初期调研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大力开展青少年主题活动发挥教育基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