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穿马路”:如何做一个好展览

2016-05-30陈同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6期
关键词:展览博物馆设计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行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观众对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博物馆对陈列展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横穿马路”的概念为视角,探讨新形势下“究竟什么才是好的展览”、“如何体现展览设计的创造力和重要远见”,以及“设计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设计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地迅猛增长。人们从“走近”博物馆,发展到了“走进”博物馆,甚至是“走尽”博物馆。博物馆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观众的观念也逐渐改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抱着“探宝”的心态来参观展览,而是慢慢开始享受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所以,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对陈列展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论是展览的空间还是色彩、线条、灯光等等都需要盡善尽美。那么,博物馆设计师究竟应该怎么做,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思考呢?

1 好展览的特征

(1)命题 展览的命题要有高度、有格局、有态度。设计师对命题的“破题”很关键。

(2)主题 主题就是展览的框架,设计师只有充分把握三条线:重点线、特点线和亮点线,才能做好一个展览。

(3)话题 用什么形式、手段去表现展览,也是十分重要的。展示手法,即是如何阐释展览的话题。

(4)问题意识 策划者需要预设一些问题,然后通过展览去解决它们。这样,公众才会觉得这个展览是有思想意义的,是有学术支撑的,从而令参观有所收获。而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策划者去创造,而且需要设计师在展厅空间里表现出来。

(5)难题 一个展览必须去攻克一些难题。每个展览都难免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有些是技术上的,有些则是心理上的,经历这一过程后,设计师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下面就以南京博物院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展览为例,谈谈笔者眼中的好展览。如图1、2所示,这个展览有如下几个特色:这是一个神秘的展览,埃及木乃伊首次在江苏展出;这是一个高端的展览,包含了古埃及文明的精品文物;这是一个对话的展览,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在展览中对比呈现;这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两个文明的故事,为观众娓娓道来。虽然埃及与中国分属不同的古代文明系统,地域相隔遥远;虽然法老与诸侯王生活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丧葬习俗极为不同,墓葬营建迥然相异,反映不同文化意义的图案符号装饰也大相径庭,但埋葬死者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竟然如此相像——从厚葬观念的产生、对死后生活的追求,到对尸身不腐的愿望、对生前众生相随的需要,等等。一切的作为,在古埃及文明中的体现与在中国汉代文明中的体现,竟然如此一致,以至于可以让我们衍生出许多两个文明之间的对比故事。

2 体现展览设计的创造力和远见

(1)新概念:从技术到艺术

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要转变。博物馆的展厅空间应该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地方,需要展览设计从技术手段到艺术手法的持续更新,并最终从一个技术空间,成为一个艺术空间甚至情感空间。

(2)新趋势:从阅读到欣赏

观众对展览的内容,不论是文物还是文字,已从走马观花的阅读式参观,转变为欣赏展示空间、消化陈列故事,这就要求设计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展览的主题。

(3)新问题:从简单到多元

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多,展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必然会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会不断产生,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办法。

(4)新标准:从教育到反思

随着展览制度的不断完善,展览的评估标准也越来越高,博物馆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今,博物馆的功能不仅是展示、收藏、研究和教育,还要为观众提供休闲、舒适的文化空间。博物馆工作者已经从“教育者”转变为“服务者”,这一身份的转变也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反思。

(5)新常态:从精品到创新

展览内容的多元化,必将成为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新常态,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寻求创新和突破自我,并注重细节,追求精致。

3 设计师为什么要“横穿马路”

当设计师达到了一定高度后,就应该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走到“马路对面”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不能再盲目的行走和前进。

(1)时代的变化,需要自我不断提升

博物馆功能的转变,使得陈列展示需要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展览需要多元化:可参观,可分享,可体验。设计师的视角同样也需要改变,从以前的只关注设计,转变为参与整个策划的全过程:了解展览策划的内容和主题,对于展览的前期、展览的定位以及选题、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应该有所了解。这对设计师拓宽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2)发展的进步,需要博物馆之间相互借鉴

现在,博物馆的种类越来越来多——综合性博物馆、社会科学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古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文化艺术馆,以及各种专题博物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之间,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从设计理念到策展制度,从社会教育到公众服务,等等,许多方面都有值得相互借鉴之处。

(3)技术的创新,需要紧跟国际思潮

一个好的设计师,除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外,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博物馆思潮的变动。尤其是一些新兴事物的产生,以及设计理念的改变。不仅公立博物馆,很多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甚至私人画廊,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这也需要设计师用心发现和体会。

参考文献

[1]陈同乐,殷志强.多元的陈列设计风格[J].中国博物馆,2003(2):35-40.

[2]陈同乐.试论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形式渗透[J].东南文化,1999(6):90-97.

猜你喜欢

展览博物馆设计
博物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