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2017-03-02李宛真
李宛真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龙博“第二课堂”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孩子们在学校课堂之外,结合展陈内容,玩中取乐。其中课程涵盖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知识。
关键词: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博物馆教育;
现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补充与辅助性作用。博物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其包罗万象的积累与沉淀转化成受众的知识与素质,完成好自身的教育使命任重道远。在这种大背景下,黑龙江省博物馆启动“第二课堂”教育项目,以自身的展陈内容为依托,旨在使博物馆成为少年儿童在学校教育之外的博览百科、格物致知的乐园。
龙博“第二课堂”教育项目以处在受教育初期的少年儿童作为主要教育对象,以整合、拓展之后的自身展陈作为主要教育内容,采取小班授课,通过形象化、趣味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让孩子们在学校课堂之外,在放松玩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龍博“第二课堂”教育项目自启动以来,年累计开展百余堂科普课,涉及历史、自然、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如今,“第二课堂”俨然已经成为龙江少年儿童汲取知识的快乐天地,对黑龙江省博物馆乃至博物馆行业进行社会教育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契合博物馆功能的初衷,紧跟现代博物馆教育的方向。
博物馆自产生之初,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场所。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可以说与博物馆的产生相伴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意识到了在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育对具备全面知识及对品德修养与人性塑造的重要补充性。于是,博物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重要阵地之一,其作用正日益凸显。由此,博物馆行业在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也成为了今天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第二课堂”,将本馆的展陈内容转化成我们进行博物馆教育的资源,以博物馆教育带动博物馆发展,以博物馆发展充实博物馆教育,在契合博物馆功能初衷的基础上,紧跟现代博物馆发展的方向。
二、辅助学校教育,增强少年儿童的多方面素养。
学校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与全面素质的要求同步提高,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科学与文化等多方面素养。龙博“第二课堂”中的课程如《国学课堂》、《酸雨的形成》等涵盖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知识,辅助学校教育,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校生活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三、在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与其对公众的教育之间搭建一座更通畅的桥梁。
由于博物馆展陈的大部分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对公众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不能够很好地被理解。龙博“第二课堂”将博物馆展陈内容整合成通俗易懂的课程内容,将专业化的历史自然知识转变成趣味的科普故事,减弱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博物馆展陈内容与博物馆教育活动之间互通。
龙博“第二课堂”开展至今,收效良好,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博物馆教育的正确理解,在启动之前的精心策划,与在运行过程中的不断自我完善都是分不开的。这些努力使龙博“第二课堂”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以本馆展陈内容为基础和依托,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龙博“第二课堂”内容设置立足本馆展陈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挖掘,衍生出多彩的课程内容。如《七彩云南——哈尼纽扣装饰画》课程就是我们在哈尼族服饰特展的基础上,提炼出适合少年儿童理解的哈尼族服饰的颜色、配饰等相关知识,用纽扣装饰画这种独特的手工制作形式,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性的手工制作中了解哈尼族服饰的相关知识,同时,在配合展厅近距离观看展览来强化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形象化的感官体验让孩子们在避免被灌输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自身馆陈内容为依托,让我们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既有目标又明确了方向,丰富的展陈内容带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形象化的授课形式也为孩子们理解课程内容带来最大的积极性与助力。
二、顺应教育规律,因龄施教。
龙博“第二课堂”每一节课程都是专门为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打造的,真正做到因龄施教。例如《我是环保小卫士》与《彩虹的秘密》等课程是专门为6—8岁孩子设置的。首先这些课程的主题都是通俗易懂的,一般倾向于形象化的选题或者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规律,以形象化的演示或者简单的手工DIY为主,以讲解为辅。而《解暑之日 制扇之时》、《我是小小音乐家》等课程则是为8—13岁这一年龄段孩子设置的。在这些课程中,我们选择了理性化相对较强的课程主题,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我们也选择了欣赏、发散引导等方式融入教学。针对有些特殊的课程主题,我们还采取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进行同一课程主题,不同授课内容的尝试。例如在《字的奥秘》课程中,我们针对5—7岁与8—10岁两个不同年龄段孩子设置了不同的授课内容,针对5—7岁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设置了以感受和体验为主的课程内容,针对8—10岁的孩子,我们增加了相对较多的理解和创作内容。不同的年龄段对应不同的授课内容,让孩子们避免了因学习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知识而难以理解或者失去兴趣的情况,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三、多种授课形式,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龙博“第二课堂”开课至今,始终坚持以乐趣带动兴趣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多种趣味化的授课形式,如在《酸雨的形成》、《让生活充满阳“光”》等课程中,穿插了许多充满趣味性的小实验,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实验学习知识。在《解暑之日 制扇之时》、《穿越冰河时代 走近曾经的巨兽——猛犸象》、《烘焙小达人——手工月饼》等课程中,穿插了手工DIY环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更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除此之外,展厅实地观摩、实物切身体验等授课形式都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知识。
龙博“第二课堂”的成功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进行博物馆教育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今后,我馆会继续发扬在博物馆教育的道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努力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博物馆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