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熏蒸剂对剥制动物标本皮毛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6-05-30叶杨张波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6期
关键词:熏蒸力学性能

叶杨 张波

摘 要 以现代剥制技术制作的黄麂皮毛为实验对象,利用毛皮与皮革质量检验标准中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三个指标,对比了硫酰氟和紫苏精油两种熏蒸剂对动物标本皮毛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硫酰氟熏蒸20个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其皮毛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分别下降了4.42%、10.08%和10.35%;而经紫苏精油熏蒸后则分别上升了7.29%、16.14%和19.89%。这说明硫酰氟熏蒸会损害剥制动物标本皮毛的力学性能,而紫苏精油在防治虫害的同时,能对皮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新型杀虫剂或驱避剂,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有机质藏品保护领域。

关键词 熏蒸 剥制标本 力学性能

0 引言

剥制动物标本是指将动物的皮连同皮外的覆盖物一同由躯体上剥离下来,通过脱脂、防腐、充填、缝制、整形和美化等技艺流程进行加工处理后,再按照生物特性制作而成的一类动物标本[1]。剥制动物标本以其完整的皮毛与逼真的造型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而且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然而,富含有机质的剥制动物标本却易遭受各种虫害[2]。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标本,国内外博物馆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手段,如早期的二氯苯、樟脑、敌敌畏和滴滴涕等杀虫剂,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低温冷冻、低氧窒息和植物提取物熏蒸、驱避、触杀等新型环保防治法[3-7]。

馆藏剥制动物标本的保管既要考虑虫害防治的效果以及标本的安全,也要兼顾博物馆的特殊环境,保证与标本接触人群的健康。目前,鲜有研究报道过防治方法对标本安全的影响[2]。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剥制动物标本的安全标准尚未建立完善,难以借助标准化的技术手段来评估防治方法对标本的影响;二是剥制动物标本的性能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单次虫害防治方法对其产生的细微影响很难有效监测[8]。

剥制动物标本制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剥制技术和现代剥制技术两个阶段,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动物皮毛的处理方式[9]。传统剥制技术主要采用风干等物理方式对皮毛进行简单处理,处理后的皮毛仍属于生皮。而现代剥制技术则运用了皮革制作工艺中的鞣皮技术,经过鞣制处理后的皮毛由生皮转变为性能更加稳定的熟皮,其物理、化学性质也趋同于轻工业中的皮革。因此,在评估现代剥制动物标本的毛皮质量时,可借鉴皮革行业的技术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用的黄麂(Muntiacus muntjak)剥制标本由深圳市金孔雀标本艺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的黄麂皮毛均来自养殖场的同一批次品种,并采用标准化的现代剥制技术进行固定鞣制处理[10]。以脊椎为中轴线,在每张黄麂皮的相同部位裁剪20张40 cm×40 cm的皮块,皮块的平均厚度为1.2 mm。将这些规格统一的皮块放置于恒温箱内保存备用,环境温度为25℃,湿度为60%~65%。

本研究选用的熏蒸药物为硫酰氟(F2SO2)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精油。硫酰氟的熏蒸浓度采用博物馆文物库房中例行熏杀虫害的常用浓度30 g/m3[11],紫苏精油为实验室自制,其熏蒸濃度为0.3 μL/L,这一熏蒸浓度对储藏物害虫白腹皮蠹具有很好的消杀毒性[7]。

将20块皮块随机分成4组,每组5张:熏蒸前初始组L0、空白熏蒸对照组L1、硫酰氟熏蒸组L2和紫苏精油熏蒸组L3。熏蒸实验分别在3个恒温恒湿的密封熏蒸柜内进行,环境温度为25℃,湿度为60%~65%。对照组除不施加熏蒸剂外,其他操作程序与另外两个熏蒸组保持一致。熏蒸实验连续进行20个周期(100 d),每个熏蒸周期为5 d,其中熏蒸时间2 d,散气时间3 d。

本研究委托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依据《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撕裂力的测定:双边撕裂》(QB/T 2711—2005)和《毛皮 物理和机械试验 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QB/T 1269—2012),对各组剥制动物标本皮毛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撕裂力、抗张强度和伸长率。检测仪器为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万能拉力机(AI-7000-S)。实验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One-Way ANOVA分析,并通过Tukeys HSD判断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差”的形式表示,并使用Excel进行作图。

2 实验结果

通过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熏蒸前后黄麂皮毛在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上的变化。熏蒸前,黄麂皮毛的初始撕裂力为178.60 N±8.32 N,伸长率为30.78%±2.39%,抗张强度为38.24 N·mm-2±3.75 N·mm-2。薰蒸20个周期后,对照组的撕裂力细微提高,伸长率和抗张强度细微降低,但与熏蒸前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经硫酰氟熏蒸后,与对照组相比,皮毛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分别下降了4.42%、10.08%和10.35%;而经紫苏精油熏蒸后则分别上升了7.29%、16.14%和19.89%。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皮毛经紫苏精油熏蒸后比经硫酰氟熏蒸后,其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分别上升了12.25%、29.17%和33.73%,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剥制动物标本作为有机质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发生自然劣变现象。博物馆的保管工作要根据其劣变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预防、保养、修复来最大限度地避免标本劣变的发生[12]。

剥制动物标本主要由体表动物皮毛和体内假体填充物两部分构成。由现代剥制技术制作的动物标本,其假体填充物大多是玻璃钢或树脂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稻草、棉花和布料等传统填充材料易劣变的缺陷。因此,标本的劣变主要体现在其体表动物皮毛上。虽然,现代剥制动物标本的体表皮毛已从生皮变为熟皮,但作为质地脆弱的有机质藏品仍然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如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生物损害等[13]。本研究发现,在模拟博物馆库房温湿度的环境下,不施加任何药物放置100 d后,皮毛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均未出现明显变化。这表明此温湿度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对动物标本的皮毛产生显著的损害,也进一步印证了现行馆藏动物标本保存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可行性。

剝制动物标本至今尚未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估标准,更多地依赖于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本研究借助毛皮与皮革的相关技术指标来评估剥制动物标本的质量,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现代剥制动物标本制作中大量运用了毛皮与皮革的加工工艺,二者的处理技术已经出现融合的现象;二是,毛皮与皮革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标准现已相当成熟完备,为剥制动物标本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本研究选用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都是皮革行业中常用的检测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毛皮与皮革的力学特性,并且已有皮质文物研究运用这一标准来检测皮质的特性变化[14]。

硫酰氟作为一种广谱熏蒸剂,因其具有无色无嗅、不易燃、用量少、见效速度快且可在常温下操作等诸多优点,而广泛运用于博物馆藏品的害虫消杀[15]。现有研究表明,包括毛织品及皮革制品等众多有机质文物使用硫酰氟进行熏蒸杀虫后,其外观均未发现明显变化[17]。但本研究中,经硫酰氟连续熏蒸20个周期后,剥制动物标本皮毛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伸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研究发现单次硫酰氟熏蒸对有机质藏品产生的损害非常细微,仅凭肉眼是无法觉察到的;但通过蛋白质电泳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就会发现,其蛋白质结构及氨基酸组成均已发生改变,即单次硫酰氟熏蒸对有机质藏品产生了一定的损害[8]。本研究连续进行了20个周期的熏蒸,按照每年熏蒸2次计算,相当于受到了长达10年的累积损害。这些损害累积后,最终表现为明显可见的变化。

紫苏精油是指采用特定的提取方法从紫苏叶中获得的一种挥发性芳香物质。大量研究表明紫苏精油具有抗氧化、杀菌消毒等作用[16-17]。之前,我们通过熏蒸、驱避、触杀等方法研究了紫苏精油对博物馆害虫白腹皮蠹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良好[7-8]。本研究中,剥制动物标本经紫苏精油熏蒸20个周期后,皮毛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撕裂力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与硫酰氟熏蒸相比,二者间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这三个指标来看,紫苏精油的熏蒸不但没有损害皮毛,反而能对皮毛起到保护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熏蒸过程中,紫苏精油渗透到皮毛的内部,起到类似皮革加工中加脂剂的作用。即通过施油工艺使油脂材料进入纤维中,再利用物理吸附和化学键结合使得皮革纤维处于分离状态,增加纤维之间相互的可移动性,从而赋予皮革成品一定的柔软性、丰满性、延伸性和弹性[18]。

4 结论

本文选取经现代剥制技术处理的黄麂熟皮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毛皮与皮革质量检验标准中的撕裂力、伸长率和抗张强度三个指标,测试与分析硫酰氟和紫苏精油熏蒸对动物皮毛力学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博物馆开展剥制动物标本保护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硫酰氟熏蒸会影响剥制动物标本皮毛的力学性能,而紫苏精油熏蒸则能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未来,紫苏精油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杀虫剂或驱避剂,广泛应用于有机质文物保护领域。

参考文献

[1]武迎红.剥制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6):20-21.

[2]LINNIE M J.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 proposed strategy for natural history museums[J].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1996, 15(2): 133-143.

[3]OMSTEIN L. Poisonous heritage: pesticides in museum collections[D]. Greensburg: Seton Hall University, 2010.

[4]LINNIE M J, KEATINGE M J. Pest control in museums: toxicity of para-dichlorobenzene, ‘VaponaTM, and naphthalene against all stages in the life-cycle of museum pests Dermestes maculatus Degeer, and Anthrenus verbasci (L.) (Coleoptera: Dermestidae)[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00, 45(1-2): 1-13.

[5]张波.低温冷冻法对标本害虫白腹皮蠹防治效果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5(4):77-81.

[6]VALENTIN 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sect control by nitrogen, argon and carbon dioxide in museums, archive and herbarium collections[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1993, 32(4): 263-278.

[7]YE Y, ZHANG B, ZHANG R, et al. The toxic effects of Perilla frutescens essential oils in combination with CO2-enriched modified atmospheres on the life stages of Dermestes maculatus Degeer (Coleoptera: Dermestidae)[J]. Turkish Journal of Entomology, 2015, 39(3): 261-270.

[8]KIGAWA R, STANG T, HAYAKAWA 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fumigants on proteinaceous components of museum objects (muscle, animal glue and silk)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non-chemical pest eradicating measures[J].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1, 56(3): 191-215.

[9]肖方.野生动植物标本制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杨海,欧阳富龙,何荣香,等.野生哺乳动物剥制标本的简易制作[J].四川动物,2014,33(2):301-304.

[11]陈庚龄.硫酰氟在博物馆藏品熏蒸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18(3):47-52.

[12]王全来,吕锦梅,匡登辉.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动物标本的管理和养护[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171-172.

[13]叶杨,张波,张锐,等.馆藏剥制动物标本害虫防治法的研究进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27(3):96-107.

[14]张晓岚,张恒金,周双林,等.皮质文物常见病害及形成原因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27(3):35-46.

[15]刘莺,芦衡.硫酰氟在文物上的应用前景分析[M]//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59-363.

[16]BANNO N, AKIHISA T,TOKUDA H, et al. Triterpene acids from the leaves of Perilla frutescens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tumor-promoting effects[J].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4, 68(1): 85-90.

[17]YOU C X, WANG Y, ZHANG W J,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Purple perilla essential oil against Lasioderma serricorne[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4, 61: 331-337.

[18]強西怀.皮革加脂剂中功能性组份的探讨[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14(4):117-127.

猜你喜欢

熏蒸力学性能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Pr对20MnSi力学性能的影响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小针刀松解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Mn-Si对ZG1Cr11Ni2W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蒙药熏蒸舱蒸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MG—MUF包覆阻燃EPS泡沫及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