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6-05-14罗慧森
罗慧森
摘 要:培养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研究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要以坚实的智能开发理论为基础,做好正确引导,处理好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问题提出;灵活应用猜想与假设;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和引导学生做好反思与评价等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能力培养 问题研究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要求。从目前实际教学来看,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仍然采用传统“一言堂”“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教师认为: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是教学的关键。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教会学生,而不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几乎湮灭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诸多方面综合素质偏低。
一、.探究能力培养目标
1.树立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2.发展探究能力
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问题的产生、形成相关假设、整合资料、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反思。探究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开放式的课堂,将有限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无限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探索空间,为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提出问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能想方设法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培养精神及品质
关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能够提出问题,以科学的态度从事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培养学生不盲目相信书本或教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指导策略
1.以坚实的智能开发理论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的智力发展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方面、逻辑方面、空间方面、肢体动作方面和音乐方面等。”每个方面的智力都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例如,对于外向的、具有较好知识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领的方式来教学;对于性格内向、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讲授为主的巩固教学法来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寻找他们在不同智力方面的特长。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进行层次教学,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初中数学课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35分钟,主要进行知识的讲授、例题的讲解和练习题的巩固,尽量让中游及中游偏下的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后半部分为5分钟,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让上游学生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在练习课上,教师要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既能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又能对下游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师做好正确的引导
(1)引导学生思考
一方面,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不成熟,再加上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会使他们有不适应的感觉。另一方面,初中生刚刚接触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由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例如,在学习“角的比较”相关知识时,题目中要求用尺规作一个与一直角相等的角,在完成作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如何验证我们所作的角与已知角是相等的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
(2)指导学生假设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问题和验证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提出需建立在相关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体验。例如,在上一问的题型中,通过让学生作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个角相等的条件”,引导学生假设“满足这些条件的角都相等吗?”,并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3)正确评价学生的表述
在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用语还不熟悉,但又急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表述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处理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
若想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应尽量富有逻辑性。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问题教学时,教师可先从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了解内角和为360°,再延伸到任意四边形,通过用对角线分割五边形的方法计算出五边形内角和,最后让学生理解多边形内角和。
三、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程序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问题提出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第一,通过引入别的学科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初次进行几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几何,教师可引入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而形成知识迁移,促进学生理解。第二,通过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场景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将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贯穿于学习过程中。
2.灵活应用猜想与假设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通过所学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体方法有:第一,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数学知识间有一定的逻辑性,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应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加以引导。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通过以下练习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可有效锻炼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3)×7,7×(-3),[(-4)×3]×(-6),(-4)×[3×(-6)],(-6)×[2+(-3)],(-6)×2+(-6)×(-3)。第二,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设计来增加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并通过引而不明的方式,将知识化学习转变成物质化实践。例如,在“感受大数”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动手丈量自己数学课本的厚度,让他们对实物中的数据有一个大体认识,然后提问“如果将100万本数学课本摞起来能有多高?能有珠穆朗玛峰高吗?”
3.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小组合作,每位组员都可以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中小组合作又分为小组竞赛法、拼图法、共同学习法和团体研究法。在实施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在时间上要把握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分配,做好引导工作,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巧。
4.引导学生做好反思与评价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过程的引导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探究后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以用于继续探究学习。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在课堂反思中以文字形式加以描述。
参考文献:
[1]瞿晓峰.科学探究与探究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新视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雪.试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价值取向[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5(30).
[3]童晓花,马玉宏.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当代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