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CT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2016-05-10鲁慧静万功才
鲁慧静 万功才
(河南省 濮阳市清丰县中医院 457300)
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CT改变及临床意义分析
鲁慧静万功才
(河南省 濮阳市清丰县中医院 4573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CT影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为腰椎关节突关节发生退变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其CT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与对照组20例青壮年的正常腰椎关节突关节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关节突关节间隙比对照组小,轴位小关节径线、矢状位小关节径线及冠状位小关节径线比对照组大,L3、L4、L5关节突关节角比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扫描可准确地检测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病变,是研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病理基础,为提出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CT扫描;临床意义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9559.2016.03.035
在腰椎每一个椎骨的两侧,均有一对向上的上关节突和一对向下的下关节突,相邻椎体的一对关节突位置相互对应,共同形成了关节突关节。腰椎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开始时在病理上表现为关节突关节囊滑膜炎,然后关节软骨受侵蚀,进而形成关节突关节炎,这种病理改变会导致脊柱不稳,使周围组织内气体被挤压而进入关节内的空虚处,形成关节内透亮区(关节征)。本文对我院80例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患者及20例青壮年分别进行CT扫描,来观察和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形态、关节突关节间隙及关节角的大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及同期36岁以下有短暂性腰腿痛但经临床检查排除腰椎病变的青壮年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35~86岁,平均50.3岁,所有病例均以慢性腰腿痛就诊,病史12个月~20余年,以下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常在前屈、后仰等变换体位时疼痛加重,查体腰活动范围受限,局部压痛,直腿张力性体征阳性;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7~36岁,平均31.2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采用单排GE螺旋CT连续扫描。扫描条件:130kV、200mA。扫描节段:L1~S1,层厚、层距2.0mm。观察窗位:骨窗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像。测量窗宽 2056HU,窗位250HUCT。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腰椎关节突关节间隙、轴位小关节径线、矢状位小关节径线、冠状位小关节径线及L3、L4、L5关节突关节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关节突关节间隙、三组小关节径线的比较 观察组关节间隙比对照组小,三组小关节径线比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间隙、三组小关节径线比较
2.2 两组L3、L4、L5关节突关节角的比较 观察组L3、L4、L5关节角比对照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关节角比较
3 讨论
腰椎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主要开始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机体的代偿性修复可能会导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引起了关节面增厚和硬化,进而出现关节变形,关节间隙和侧隐窝狭窄等现象[1]。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是CT 扫描,这是由于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快速扫描,且图像清晰,并且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和观察腰椎关节突关节间隙的宽度和椎管侧隐窝椎间孔径线[2]。
本文结果表明CT能清楚地显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病理改变,能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有利于预防和诊断腰椎不稳等病情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CT有助于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并且对于治疗提供了更多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与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小启, 刘国鸿, 戚乐,等. 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9, 18(2):98-100.
[2] 李爱芝.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0):238-238.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
[文章编号]2095—9559(2016)03—2111—02
[收稿日期]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