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走向更自然*
2016-05-10李玉荣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江苏南京210019
●李玉荣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江苏南京 210019)
从自然走向更自然*
●李玉荣(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求解一道“网络征解”题,多种途径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但在解所列方程时遭遇困难,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实现解题方法从自然走向更自然,并精选配套问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生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构造;直角三角形;方程;相似三角形;模型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教学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话题,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这里的训练应是师生共同的任务.近日,笔者从网上偶遇一道征解题,感觉有一定的思维力度,经过自己的求解后让学生探究解法,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体验了解法从自然走向更自然的蜕变,在此与大家分享.
活动1出示题目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法、解题感受及受阻原因.
生1:题设中∠B=45°为特殊角,一般应联想到直角三角形,可考虑过点A作BC的垂线,题目中的未知线段较多,解题通法是设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
如图1,作AH⊥BC于点H,则
设AD=AE=x,则
由AH·DC=AD·AC得
在Rt△ADC中,但在解方程时却遭遇了困境.
生2:注意到题设中∠B=45°为特殊角,于是考虑过点A作BA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图1
图2
如图2,作AH⊥BA交BC于点H,则
设AD=AE=x,则
由∠DEC=∠AHC=135°,∠C=∠C,可得△DEC∽△AHC,从而
在Rt△ADC中,
在解方程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生3:我们也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列方程求解的.
如图3,过点E作EH⊥AC交BC于点H,设AD=AE=x,则
易证△DEH∽△ABD,从而
即
可得
因为AD∥EH,所以
即
可得
从而
在Rt△ADC中,
在解方程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图3
图4
生4:我们也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列方程求解的.
如图4,过点C作CH⊥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H,则
设AD=AE=x,则
易证△DCH∽△ABD,从而
即
可得
在Rt△ADC中,
在解方程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生5:我们也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列方程求解的.
如图5,过点D作DF⊥D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则DF=DE,且∠F=∠AED=45°=∠B.又∠FCD=∠BCA,从而△FCD∽△BAC,可得
设AD=AE=x,则
从而
可得
在Rt△ADC中,
在解方程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图5
图6
生6:我们和前面几位同学的思路相同,也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列方程求解的.
如图6,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设AD=AE=x,BD=DH=a,则
易证△DAH∽△CDE,从而
即
可得
即
故
在Rt△ADC中,
在解方程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师:6位同学从不同角度构造直角三角形、列方程求解,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非常自然.但他们得到的方程是一元四次方程,在如何解这个方程方面遇到了困难,怎么处理?
同学们可能最先想到将原方程整理得
尝试得
因为x>0,所以
显然,这里的因式分解学生是难以完成的.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
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t=10(负根舍去),从而
虽然问题最终得解(教师之前做足了功课),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几种看似自然的解法在解方程时却显得不够自然,学生无法顺利求解.
(没有学生提出其他解法,教师继续给予启发.)
师:对于等腰Rt△ADE,有∠ADE=45°,于是∠B=∠ADE=45°,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特征,能否联想到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来求解?
活动意图立足解题通法,在已有思考的基础上总结解题不成功的原因,从图形的数量关系特征过渡到图形的形状特征,从自然走向更自然.
活动2学生继续思考,教师巡视,大约5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7:如图7,分别延长AB,ED交于点H,易证△CDE∽△HDB∽△HAD,从而
可得
图7
图8
生8:如图8,在DC上取点F使∠DFE=45°,产生“一线三等角模型”,得到△ABD∽△DFE,从而
于是
因为∠AED=∠C+∠EDC=45°,∠EFC=∠C+ ∠FEC=45°,所以
又因为∠C=∠C,所以
从而
即
解得DC=5(负根舍去).
师:生7、生8能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9:生7利用∠EDC=∠BAD巧妙地构造了3对相似三角形;生8利用条件构造了“一线三等角模型”得到2对相似三角形,他们都避开了前面涉及的一元四次方程.
活动意图注重知识关联,避免解题中形成思维定势.《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模型思想.应用模型思想寻求解题思路,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有许多重要的数学模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归纳、提炼,再研究它们的应用.
活动3精选2道中考题,学生独立解答,归纳解题中运用的思想方法.
练习1如图9,在四边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则BD的长为______.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数学中考试题)
图9
图10
解如图10,过点C作CE⊥AD交AD于点E,过点B作BF⊥AD交DA的延长线于点F.因为∠ADC=45°,所以
又因为∠ABC=∠ACB=45°,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EAC≌△FBA,得
于是
因此在Rt△BFD中,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数学中考试题)
图11
图12
解如图12,作AH⊥BC,BM⊥AD,GN⊥AD,垂足分别为H,M,N,则AH=BM,HB=AM,易证△BMA∽△GND,△BME∽△ENG,从而
设DN=x,GN=y,则
从而
即
在Rt△DGN中,
把式(2)代入式(1),得
在Rt△AFH中,
活动意图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或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解题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学生仅仅靠听一道例题是难以真正掌握解法的,通过2道配套练习的求解,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主动反思,从“会”到“通”,促使学生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罗增儒教授提到“学会解题的4步骤程式”,即简单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自觉分析.“自发领悟、自觉分析”很大程度上要求解题者能有解题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反思能力,如果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能如此思考,关注数学方法,提炼数学思想,领悟解题策略,挖掘数学本质,提升学习潜能,解题思维品质将会不断提高,从自然最终走向更自然.
作者简介:李玉荣(1963-),男,江苏句容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解题与命题研究.
修订日期:*收文日期:2015-11-27;2015-12-30.
中图分类号:O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07(2016)04-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