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3420例疗效观察*

2016-04-04高文燕

关键词:眼震耳石规管

高文燕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新泰 271200)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3420例疗效观察*

高文燕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新泰271200)

摘要: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SRM-IV全自化的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复位治疗疗效, 方法对34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分析。结果后半规管BPPV有2260例,2200例一次复位治疗眩晕消失治愈89%,60例经过3次复位治疗眩晕消失。结论应用全自动化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复位治疗。

关键词:眩晕;旋转实验

良性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前庭疾病,占我院眩晕门诊患者总数50%,良性阵发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常见的前庭周围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性,目前BPPV的发病机理包括几种学说,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引起眩晕,半规管结石学说,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离或 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的位移至激发位置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引起眩晕眼震,血管供血不足,由于供血不足导致椭圆囊衰退,在BPPV的病理机制半规管结石学说已被广泛接受。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本院眩晕中心就诊的BPPV患者3420例次,男1145例,女2375例,年龄17岁到78岁(平均52岁),男女比例2∶1,诊断依据包括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出现短暂眩晕发作和Dix-Hallpike检查阳性发现,排除心脏病,椎动脉供血不足,中枢病变(颈部血管彩超,脑CT,核磁共振),耳疾病史,耳毒性药物。及高血压病史,突发性耳聋合并耳石症,前庭神经原炎合并耳石症.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ABR测试,前庭功能检查,冷热水实验。BPPV绝大多数是特发性,但少数患者可以由于头部外伤,活动少血管供血不足,以及耳部疾病和外伤手术所致,耳石移位,与上呼吸道感染,脑干血管病变,同时存在心理疾病,精神因素。

1.2临床表现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患者临床表现,起床或躺下,抬头仰头时,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水平管左右翻身变位引起眩晕。通过两种眼球震颤,向地性眼震和背地性眼震,当病人因位置改变引起眩晕和眼震电图仪方向,诊断出那个半规管的耳石脱落,再进行复位治疗。多发性脑梗合并耳石症,而眼震的方向垂直向上。

1.3 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方法主要包括Epley复位和Semont复位2种方法,Epley复位通常作为P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而Semont复位法侧可作为其替代方法,两种方法耳石复位效果无明显差异,均有较高的有效率,约占80%左右,但Semont复位法其发病率似较高,不太方便,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目前手法复位仍是Bppv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一些耳石复位操作可能不适于某些患者,如伴有身体活动障碍,过度肥胖,高频老年患者,不易手法复位。

我院自2013年我院引进SRM-IV全自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断治疗系统,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的全自动化设备,旋转测试,360°滚转耳石复位仪,取得了较好效果,弥补了传统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方法上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对于复位2次效果不好的可药物治疗,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组胺药物改善内耳血流并对呕吐,中枢产生抑制作用,从而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2结果

2013年12月到2015年,我院眩晕中心就诊的3420例Bppv患者,大多数1~6个月,症状2~10 d就诊居多,后半规管有2260例,水平半规管的有1120例,上半规管4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占多数,女性多于男性。对于典型眼震BPPV,一次复位治愈达到50%以上,其中水平半规管的占4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多于其他年龄段,儿童占10%,但是复位成功率占80%不够准确而易复发,复发率占总人数的20%。少数患者在治疗24~48 h后,感到头昏,头痛症状,耳石复位后应注意姿势活动限制,健侧卧位抬高30°枕头,避免头部剧烈活动或弯腰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3讨论

BPPv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疾病,具有自限性,症状多在1~2月内缓解,SRM复位患者迅速得到改善,变位检查眼震消失,其中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经全自动SRM-IV型前庭功能诊断治疗复位,人体三对半规管处于相对垂直的三个平面中。通过相应平面的运动可以使所处的平面的半规管获得最大的刺激,而半规管受到刺激可诱发眼震,眼震的方向与所受刺激的半规管有关,半规管的空间与人体姿势对应,通过调整人体姿势与重力作用相结合,可将移位的耳石送入前庭,该系统进行多维平面的旋转,使相应半规管受刺激,诱发眼震,通过摄像机显示电脑屏幕上,可以通过眼震做出相应的临床诊断,通过调整固定在人体姿势,改变半规管的位置结合重力作用,对移位耳石复位有效率大95%以上。一般病人三次复位基本治愈。但如未能给予及时诊断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功能及健康生活质量不良影响,因此BPPV的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从中获益,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减少痛苦,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检查和不合理用药,减少复发率和漏诊,减少BPPV的诊疗成本。年轻的眩晕常与内耳不平衡或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关,老年人眩晕都与平衡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病变有关。总之,头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看的简单,又诊断“不简单”的症状,它涉及到各个学科,其病因比较复杂,有的较难诊断,BPPV也称耳石症是与位置有关的眩晕,它比较适合复位治疗。避免了由于患者在肥胖,恐惧心理,颈部活动受限,体位改变困难。患者随访三个月,在随访中可通过电话,回访症状完全消失 ,占门诊2/3 ,有1/3患者复位后有走路不稳,仍有轻微眩晕,可继续复位治疗,也可做前庭康复训练操,对BPPV可引起明显的平衡问题,前庭康复训练,包括眼,头,及身体运动,要求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卧位,坐姿,站立运动,增强前庭稳定性,以及本体感觉能力,对眩晕平衡进行康复训练。以减轻患者家人及社会的负担成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治疗值得大家推广。

参考文献:

[1]单西征,马立涛.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临床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0) 786-788.

[2]莫晓东,马鑫,余力生,等.良性阵发性眩晕发病因素[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539.

[3]单希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2008,23 (5):257-258.

[4]张道宫,樊兆民,韩月臣,等.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康复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45:732.

*作者简介:高文燕(1971—),女,山东泰安人,主治医师,大专,主要从事临床耳鼻喉科工作。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6-0660-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6.025

(收稿日期2016-3-12)

猜你喜欢

眼震耳石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