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民间长诗《阿左分家》和《赛玻嫫》简论* 1

2016-03-29陈永香赖梅慧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艺术特征

陈永香,赖梅慧

(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彝族民间长诗《阿左分家》和《赛玻嫫》简论* 1

陈永香,赖梅慧

(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彝族民间长诗《阿左分家》和《赛玻嫫》是彝族民间文学的瑰宝,其故事类型大致可以归属于两兄弟的故事类型和蛇郎故事类型。两部长诗内容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运用了二元对立的方式、程式化的语言及发乎自然的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对彝族人民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阿左分家》;《赛玻嫫》;道德观念;艺术特征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地处滇中腹地,位于哀牢山以东,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彝族传统文化较丰富的一个县。《阿左分家》和《赛玻嫫》作为双柏彝族中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其故事类型大致可以归属于两兄弟的故事类型和蛇郎故事类型,长诗主要社会功能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一、《阿左分家》和《赛玻嫫》的主要内容

下面对两部长诗的内容介绍采用由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的版本,《阿左分家》由李友华翻译整理,《赛玻嫫》由潘林宏和方贵生翻译整理。

(一)《阿左分家》的主要内容

《阿左分家》属于民间故事中的两兄弟故事,讲的是远古的时候,名为阿左的哥弟俩成了孤儿,从小相依为命,兄弟俩好不容易长大了,长大后,哥弟俩东奔西走地为哥哥准备娶妻的彩礼,可是嫂子进门后,却以死相逼要求哥弟俩分家。弟弟以父母在世时嘱咐家庭和睦、哥弟相互扶持来劝说哥哥,哥哥却迫于妻子的唆使坚定的要求分家。分家时,好的金银、牛马、绸缎、猪羊和鸡鸭都归了哥哥嫂嫂。弟弟无奈之下丢下了分家所得的东西,离家一个人到野外砍树割草盖屋独自地生活。弟弟走后,哥哥后悔,就去寻找弟弟,在放猪女的指引下于山野中找到了弟弟,劝说弟弟回家一起住。弟弟却拒绝回家,觉得哥弟俩要能和和睦睦的相处,应该先一起到阴间学礼规。

阿左兄弟俩一起到了阴间。在阴间坝,有棵思念树,在树下乘凉会忧伤的想念亲戚姐妹。到了阴山梁有棵忘情树,在树下经过,对亲戚姐妹难以忘却。走过虎豹吼、猴子叫的阴间林和风霜雪雨交加的阴间山。到了阴间河的三座桥,金桥给君臣过,银桥给好人过,而把坏人捉到铁桥上推到河中喂鱼惩罪。用米喂如鹅大的白鸡走过了白鸡地,用肉喂大如骡的白狗走过了白狗地。在阳间放火的人捉到阴间火烧城投到火里烧来治罪,在阳间刺杀好人和父母子女的那类人,到阴间锯人城锯成两半。阴间鬼妻地喂罪人喝各种脏水,惩罚在阳间毒死父母儿女和牲畜的人。砂石城给砂石吃、臭叶水喝和蕉叶当衣穿,惩罚不孝子和偷抢别人的那类人。做饭城有酒有肉、一日三餐三衣的款待行善的那类人。阴间城的阎王府住着威风凛凛的阎罗王,明辨在阳间行为的善恶来决定投胎转世后的生活的好坏。

阿左兄弟看了阴间后,明白了礼规。一起回了家,哥哥告知了嫂子在阴间的所见所闻,明白了“善者得善报,恶者有恶报。凡事皆如此,概莫能其外”[1](P127)的道理。嫂子听后悔悟,给弟弟说亲娶妻,隆重的操办了婚事,最后一家人齐心协力,和和睦睦的相处。

(二)《赛玻嫫》的主要内容

《赛玻嫫》属于民间故事中蛇郎故事类型。“赛玻嫫”是彝语,“赛”为“蛇”,“玻”为妻之转音,“嫫”为做,汉语直译为“做蛇妻”,也可译为蛇和人做夫妻。[2](P239)

《赛玻嫫》讲述了古时候,世间动物、植物在大地上和谐生存,彝族人随水耕牧,一片祥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到了巳蛇年的巳蛇月的巳蛇日那天的巳蛇时,水王龙塔纪领着蛇郎来观看人间。蛇郎爱上人间的一切,暗自思忖在世间成家了此一生,回到龙宫后,便茶饭不思。龙王识破蛇郎的心思后,放水淹死了世间万物,蛇郎找遍了东西南北的海,最后只在天边高山的大树上发现了两个人和世上的动物各一对。洪水退后,幸存的两个人做了夫妻。年复一年,夫妻俩生了一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又到了巳蛇年巳蛇月巳蛇日的巳蛇时,蛇郎访亲时挨个看了七姐妹,最中意聪慧漂亮的七妹,几日不见就日思夜想。蛇郎就央求小蜜蜂当媒人提亲,到了属马的日子,小蜜蜂带着礼品上门提亲,六个姐姐都不同意,只有七妹同意,恐于父母不在不敢收彩礼。小蜜蜂向蛇郎说明了情况,蛇郎心中高兴,并在几天后打听到小七妹父母在家的时候,带着礼品上门提亲,七妹的父母都高兴的同意了。到了接亲的日子,蛇郎的亲戚朋友带着彩礼热热闹闹的来迎娶女方。到了晚上,七妹全家搭起了青棚,点亮了火把,热情的用米酒待客。到了第二天送新娘的日子,父母和哥哥伤心地哭了一场。而六个姐姐们却很高兴,分别嫁给了松鼠、猴子、兔子、野鸡、豹子和老虎,都觉得自己嫁的比七妹好。只有父母和哥哥把七妹送到了彝家寨蛇郎家,蛇郎不仅家里金银满柜、牲畜满圈和谷粮满仓,而且摆了丰盛的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和宾客。对父母和哥哥更是视为座上宾,碗筷床盆都是金银做的,床上铺的都是绸缎,父母和哥哥对蛇郎很满意。蛇郎和七妹连续请了十天客才让客人走,父母和哥哥走时,蛇郎和七妹送了金子、银子和大米各三驮,并跪地作揖。父母叮咛七妹要好好做活,哥哥嘱咐劳作勤快,家人和睦。

夫妻俩相亲相爱的过日子,蛇郎体格壮,一天做的活抵别人三天做的,七妹很勤快,起早贪黑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等到收获时,谷粮有三屋、牲畜有三圈、金银有三柜。用三驮金银买来绸缎,为父母、哥哥准备的礼物都有三驮。后来,夫妻俩生了个胖小子叫金哥,女儿取名为银妹。几年后的巳蛇年巳蛇月巳蛇日的巳蛇时,蛇郎全家穿着漂亮的衣服带着金银、绸缎和大米各三驮回娘家。到家后,全家人高兴的寒暄了一番。父母和哥哥宰了三条牛和三头猪、杀了三只羊和三只鸡,九坛酒和九甄糯米饭招待蛇郎全家,所用的都是金银制的碗筷、桌子和凳子。全家正要吃饭时,六个女儿和女婿相继回来了,带着都是差的礼品。老虎和豹子一进屋吓得全家都四处逃窜,它们粗鲁的吃着食物,打翻了碗筷和桌子,吃饱喝足又回山里去了,等他们走后,全家人才重新摆桌子吃饭。第二天女儿和女婿都要回家了,父母挽留蛇郎和七妹多住几日,夫妻俩因为家务繁忙推辞了。

大姐好吃懒做、贪婪狠毒,她嫉妒七妹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想霸占七妹的一切,就趁着蛇郎种地野外寄宿时,去蛇郎家假装与七妹作伴。在七妹农活繁忙去菜园浇水时,大姐假意哄着孩子来到菜园,设计害死了七妹,得意的想着得到了七妹的一切,穿上了七妹的漂亮衣服,却遮不了她丑陋的嘴脸。蛇郎回到家,觉得七妹变得懒惰、丑陋,脸上就此失去了笑容和快乐。七妹变成了画眉鸟,想家人想了三年。邻居方骞进山割草听到了画眉鸟悲恸的诉说,将所见所闻告诉了蛇郎。蛇郎跟从方骞到山上把画眉鸟带回了家,七妹化身的画眉鸟看到了自己的两孩子没人照顾又脏又丑很心痛。大姐看到画眉鸟就打,蛇郎就给画眉鸟做了笼子。蛇郎出去干活后,大姐才起来梳洗,用着七妹的一切东西,变成画眉鸟的七妹就骂。大姐听到后生气的取下鸟笼,打死了画眉鸟。画眉鸟被大姐烧成了炭,炭到地里变成大白菜。泼妇大姐看到白菜又白又嫩就拔回家煮吃,半夜闹肚子时跌到井里溺水而亡。而七妹则起死回生,一家人重新团聚。

七妹起死回生后变得越来越漂亮,穿上漂亮的衣服后,蛇郎与七妹简直就是红花陪绿叶,夫妻两相亲相爱过一生,海枯石烂也不分开。

二、两部长诗体现的彝族道德观念

《阿左分家》和《赛玻嫫》两部长诗在双柏彝族民众中影响较大,它的核心思想是对彝族民众进行道德教育,是流传地彝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下面对其道德思想做简要分析。

(一)倡导以仁爱孝道来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阿左分家》和《赛玻嫫》都是讲述家庭内部关系的故事,告诫世人要以仁爱孝道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

《阿左分家》以两兄弟的故事为主,开始哥弟俩从小成孤儿,兄弟俩相依为命长大。可是在哥哥娶了嫂子后,在嫂子的挑唆下抛弃弟弟,致使弟弟离家出走。哥哥后悔后寻找到弟弟,弟弟要求哥哥一起到阴间学礼规,这是长诗的核心部分,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了阴间的一切。“人在阳世间,不给父母吃,不孝顺父母,不抚育儿女,不顾兄和弟,不认亲和戚。”[1](P122)的那类人到砂石城将喂砂石、喝臭叶水、穿蕉叶衣,以此来惩罚。“孝敬父和母,善待儿和女。”和“不伤害姐妹,照看亲和戚。”[1](P123)的行善之人,到阴间做饭城受到给饭吃、给水喝、给肉吃,一天可以吃三餐,一天换三次衣服的待遇。而“不给娘饭吃,不尊敬亲爹,不善待儿女,不念手足情,不顾亲和戚”[1](P124-125)的人投胎后,有儿子的没有女儿,有女儿的没有儿子,一生都想有儿子,一生都想有女儿;“杀害其父母,残害其儿女。”[1](P105-125)的这类人投畜胎,来生将天天收鞭打,以此来还他上辈子的杀戮罪;“孝敬父和母,善待儿和女,关爱手足亲,照顾亲和戚”[1](P125)的人投胎后一生都能得到幸福。这些都是从处理家庭关系中正反两个方面,揭示善恶的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结果的道理,告诉人们善恶相报,家庭成员间要相互友爱,亲戚邻里要互相照顾。以阴间善恶之报场景的具体描绘来警示世人,报应是很恐怖的。嫂子在听了报应的结果后悔悟了,为弟弟娶妻成家,最后以哥弟和妯娌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地做了一家人为故事的收尾,通过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教育世人,要以兄贤弟恭的友爱方式来维护家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赛玻嫫》上部分以蛇郎和七妹的爱情为主,下部分以七妹和大姐的矛盾为主。上部分蛇郎留恋人间的美好,因此有了找个好姑娘,与她做一家的想法,为后文中蛇郎与七妹的爱情埋下伏笔。蛇郎看上了七妹,让小蜜蜂提亲,七妹说“不是不喜欢,不是不乐意,父母不在家,彩礼我不收。”[2](P204)表现出对父母的尊敬。蛇郎娶七妹时,请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坐金椅子,请哥哥和七妹坐银凳上,吃饭时主动端酒敬父母,搛菜给哥哥,以及“床上铺毡子,再铺绸和缎,请来父和母,金床上就寝,又请哥哥来,银床上歇息。”[2](P209),都表现蛇郎对父母和哥哥的尊敬。七妹回门时,带着金银、绸缎和大米各三驮,受到了家人“宰了三头牛,杀了三只羊,宰了三头猪,杀了三只鸡,九坛玉米酒,九甄糯米饭。”[2](P219)和用银桌金凳和银饭碗金筷子的招待,体现了家庭关系的和谐美满。下部分中大姐嫉妒七妹,对其下毒手,是家庭之中的姐妹矛盾。随着故事的发展,大姐溺水而死,七妹复活。最后蛇郎与七妹夫伴妇随、相亲相爱过一生的结局,意在告诫世人破坏正常家庭伦理道德的行为终将受到惩罚。

(二)以因果报应的观念教育人们弃恶向善

在各民族的道德观念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提倡善行,反对恶行。所以,在民间故事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直是民间故事的基本主题。以此来教育人们培养真善美的良好品德,从而形成一种遵纪守法、和谐自律的社会风尚,《阿左分家》和《赛玻嫫》也都用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教育人们弃恶向善。

《阿左分家》中兄嫂逼迫弟弟离家出走,哥哥与弟弟到阴间学礼规,在阴间的所见所闻,是对善恶终有报的最好诠释。阴间河把白天偷饭吃,夜间盗取衣服来穿、好吃懒做的那类人,捉到铁桥上后,推到河里去喂河中的鱼,以此来惩治他的罪;火烧城专门捉放火的人后,投到火里去烧;锯人城以锯杀的形式惩罚刺杀好人、亲人的那类人;鬼妻城喂脏水惩罚毒死亲人、牲畜及胡作非为的那类人;砂石城惩罚不孝子;做饭城款待行善人。阴府城的阎罗王和判官根据人们在阳间行为的善恶来决定投胎后生活环境的好坏。意在教育后人要明白“阳世做好人,阴间给好事;阳世做坏事,阳间遭罪受;阳世服礼人,阴间以礼待。善者得善报,恶者有恶报。凡事皆如此,概莫能其外。”[1](P127)的道理。哥哥嫂嫂惧怕阴间的惩罚改正了对弟弟的不友善的态度,从而为弟弟娶亲,一家人和睦相处。

《赛玻嫫》中大姐本性贪婪凶狠,好吃懒做,为了霸占七妹的金银、绸缎、谷粮和禽畜,不惜一切害死了七妹,表现了她的歹毒贪婪性。大姐的丑恶形象是贪婪狠毒懒惰的坏女人形象,得到了跌到水井中溺水而死的可悲下场,她是罪有应得,这是对懒惰贪婪狠毒之人的惩戒。而善良勤劳的七妹不仅起死回生,而且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与家人重新获得了幸福,蛇郎全家团圆的好结局正是对善良勤劳的褒奖。故事中通过姐妹俩的不同德行获得不同福报的讲述,倡导善良勤劳的道德品格,否定了与之相反的行为。

《阿左分家》中哥哥知错能改,得到了好的结果,全家人和睦相处的结局。而《赛玻嫫》中姐姐从始至终从未改变自巳嫉妒心强、好吃懒做、狠毒贪婪的恶劣品行,最后受到溺水而死的惩罚。两部长诗都揭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目的都在于教育人们弃恶扬善,倡导良好的品德和和睦家庭关系,而这正是一个群体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

(三)赞扬勤劳的美德以谴责懒惰的行为

在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中,歌颂劳动、赞美勤劳的美德和讽刺批判好吃懒做的行为是重要主题,这也是彝族民间文学的基本主题。在物质不够丰富,人口增加使生存压力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彝族人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勤劳才能够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获得物质的满足,赞美劳动也成为了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主题。

《阿左分家》中好吃懒做、偷盗的人在阴间将被扔到河里喂鱼,勤营生计的人在阴间将受到华衣美食的待遇,在思想观念上倡导勤劳美德的同时也谴责懒惰偷盗等不良行为。

赞美勤劳的美德以谴责懒惰行为的观点在《赛玻嫫》中表现得比较明显。长诗开始的部分,高山的勒苏人依水耕牧,在地里种庄稼,在原野养牲畜,才能不愁吃、不愁穿、悠闲地过日子。蛇郎与七妹成家后,蛇郎做一天的活,抵人做三天,蛇郎种的庄稼,稻谷如玉米大,玉米粒如蚕豆大。七妹也起早贪黑播种收割,半夜里就舂谷米,鸡打鸣就磨面。辛勤的播种换来了玉米长满了箐、荞花开满了山、高粱像火把一样和稻花十里飘香的丰收景象。收获时,谷粮装满了三间屋,畜群关了三圈舍,金银装满了三柜子。夫妻回娘家时,蛇郎和七妹带着金银、绸缎和大米各三驮做为回门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蛇郎夫妻辛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赠,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姐姐们的好吃懒做与妹妹的勤劳形成对比,妹妹的勤劳的美德使她过着华衣美食的富足生活,姐姐们懒惰的行为得到的是贫穷。大姐想不劳而获的思想最终不仅没有获得富足,而其命都丢了。

民间文学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某种观念的体现,这两部长诗用诗的语言讲述了两个兄弟和姐妹的故事,用优美的故事来教人们做人做事、与人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道德训诫是其内在的生命力,教育功能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当然此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人们审美的满足,是通过审美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并非直接讲大道理吓人,在神奇的幻想故事中渗透进深沉的道德关照,因果报应的奖惩中实现善恶的教诲,两部作品在实现社会人心向善的教化功能上是一致的。对此功能的实现,两部长诗都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正是多种艺术手法的使用,使这两部长诗具有了迷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们以极大的审美满足。

三、艺术表现手法

两部长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运用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二元对立的方式和程式化艺术手法及发乎自然的比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彝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同时在民间文学同类型的故事比较中,两部长诗也体现出彝族民间文学的一些特殊性。

(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民间文学的故事具有类型特征,一个类型的故事往往会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流传中具有近似的情节结构。

《阿左分家》故事在民间故事的分类中大致可以归属于两兄弟的故事类型;《赛玻嫫》故事在民间故事的分类中大致可以归属于蛇郎的故事类型,但又具有彝族自身的故事内容和情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阿左分家》故事类型在丁乃通所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对应的故事类型有狗耕田和卖香屁。下面先看看狗耕田和卖香屁故事的基本情节,与《阿左分家》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其异同。

1.狗耕田

Ⅰ.〔遗产〕仁慈的弟弟(a)遗产被兄嫂骗去。(b)全部遗产被哥哥夺去,只剩下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她仅有的家畜只是(c)一条狗(d)一只猫(e)一只鸡。

Ⅱ.〔狗〕狗自愿耕地。它干的活和牛一样好,有时甚至比牛更好。弟弟因此(a)种植成功(b)和不相信的打赌赌赢了(c)狗还能给田地车水。弟弟因此赢得很多赌注。哥哥听说,把狗借来替自己耕田。狗不肯耕田,哥哥生了气,杀死狗并埋掉它。

Ⅲ.〔植物〕在狗埋葬的地方长出一棵(a)树(b)草(通常是狗尾草) (c)竹(c1)其他植物当弟弟摇动这树时,许多金银等等掉下来。当哥哥摇动它时,只掉下(d) 粪(e)蝎子等等(f)砖(g)什么也不掉(h)朽木头,出于怨恨,哥哥砍倒这棵树,或: (i)哥哥找到一只马蜂、一只公鸡、那狗的阴魂也出现了,哥哥嚇死。

Ⅳ.〔用具〕(a)用植物的枝丫等弟弟做了一个篮子来捉虾,每天,他从篮子里得到许多鱼。哥哥接了取用,仅仅捞出蛇,把他咬伤(b)弟弟用那植物的枝条编成一个篮子,过往的野雁都在篮子里生蛋,但只落下鸟粪给哥哥。哥哥有时把篮子毁坏或烧掉(c)弟弟用树茎做成洗衣棒槌,旧衣服捣成了新衣服,哥哥拿来,新衣服捣成了破布。(d)弟弟用木头做镰刀柄,销售很好,哥哥照样去做,但没人买。他把它们的扔进火里,火焰升起烧掉了他的房子。

Ⅴ.〔蔬菜〕在篮子的灰烬中,弟弟找到(a)豆子(b)萝卜。[3](P158-159)

2.卖香屁

Ⅰ.〔香屁来源〕一个男人(通常为弟弟)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他放屁,便可发出一种香气,因为他吃了(a)一粒或多粒神奇的豆子(b)死蛇等等(c)桂树皮和树叶(d)韭菜(e)鸡蛋(f)水果。

Ⅱ.〔卖香屁〕他到街上去卖香屁。一个富人或一个有权势的人给了他很多钱,因为他放的屁能够(a)治病(忧郁症),(b)使衣帘家具有香味(c)使他的顾客们满意。

Ⅲ.〔恶人恶报〕他的缺德的伙伴(或哥哥)也如法炮制,但放出的屁奇臭无比。结果他受了惩罚(a)挨了一顿揍(b)别人把一个楔子钉进他的肛门,(b1)把桩子钉进了他的屁股。[3](P161-162)

在德国艾伯华所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两兄弟的故事类型以狗耕田的故事为例:

(1)两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得一条狗。

(2)他用狗耕田,因此富了起来。

(3)哥哥借狗耕田,结果失败,将狗打死

(4)狗坟上长出了一棵树或一棵竹子,弟弟因此又富起来。

(5)哥哥再一次效仿他,又遭失败。[4](P48)

《阿左分家》的故事情节:

兄弟成孤儿——哥哥成家——嫂子虐待弟弟——弟弟离家——哥哥后悔——外出寻找弟弟——弟弟不愿回家——兄弟俩去学礼规——到了阴间——看到阴间的善恶各有所报——回家——嫂子悔悟——哥嫂为弟弟娶亲——从此兄弟和睦

《阿左分家》的故事情节与丁乃通和艾伯华所划分的两兄弟故事类型比较,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两兄弟为主人公,弟弟是弱者。一般这类故事中哥哥都是因为贪婪而受到了惩罚结束故事。《阿左分家》的故事情节独特之处在于增加了具有神话色彩的阴间学礼规的部分,改变了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以兄弟矛盾为主线,哥哥多是受到惩罚的对象较单一的传统故事情节。学礼规的情节设置通过阴间善恶有报的故事,使哥哥嫂子弃恶从善,兄弟和好一家亲,以此来教化世人树立家人应该仁爱友善的道德观念。这部分内容是该作品的核心内容,倡导彝族的传统道德观念,阴间学礼规的情节设置体现了彝族长诗《阿左分家》的民族特性。到阴间漫游的母题在斯蒂·汤普森所著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世界各地的故事中此类漫游母题也是较为普遍的,只是在《阿左分家》中的漫游目的是为了学礼规,强调了道德教化的功能。

《赛玻嫫》属于蛇郎的故事类型,下面以丁乃通所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对蛇郎的故事类型以第433的内容介绍:

通常丈夫以人形出现,虽然他有时出现是条蛇。(有时他也会是花神,狼,或只是个人)。这一类型在多数说法里实际上是以425C即开头部分及408Ⅲ,Ⅳ,Ⅴ,Ⅵ,Ⅶ结合而成的。

Ⅰ.〔女孩许配给蛇〕(a)她是三(很少是两个)女儿中唯一愿意和蛇郎结婚的,因为(a1)她父亲在蛇的花园里偷摘玫瑰(其他花儿)被捉住了,或(a2)蛇抓住她父亲叫他答应送一个女儿给他,或老人允许把一个女儿许配给他(b)帮他把所有的树砍掉,或(b1)把掉进深洞的斧头捡起来的人,蛇做到了。(c)蛇恢复了人形,其他的开头: (d)蛇扮成人,给了她家许多钱。(e)姐姐结婚并告诉她的丈夫,她美丽的妹妹不想拜访他们。丈夫施诡计使妹妹到他家去,妻子上了吊。(f)丈夫(真的人)由于做了件好事,收到一颗白菜,从白菜里出现许多姐妹,他和她们中的一个结婚了。(g)一个姊妹收容了另一个丈夫很穷的姐妹。

Ⅱ.〔谋杀女主角〕她的姐妹们发现她结婚后生活很美满,一个忌妒的姐妹引诱她到一口深井边,让她看到她们在水中的倒影,就把她推下井去,通常这行动是在(a)妒忌的姐妹已经同她换穿了衣服,(b)女主角已经有了一个婴儿之后。冒充她的人回到蛇郎那里和他同居。(c)但先要解释她为什么面貌变了等等,或(d)女主角是在其他情形下死的。

Ⅲ.〔女主角变鸟〕女主角的灵魂变为一只鸟,它不断(a)骂她的姐妹是骗子。(b)表示对丈夫的亲爱(有时飞入他的袖子内)。骗子愤怒了,杀死这鸟。以后(c)把鸟煮熟了吃掉。(d)但她吃的鸟肉又老又臭,她的丈夫吃起来又嫩又鲜美。(e)她把剩余的鸟尸扔进花园里。

Ⅳ.〔女主角变植物〕由鸟的尸体长出(a)一棵竹子。(b)一丛竹子。(c)其他的(常是枣)树。那棵新长的树又是对丈夫友好,对骗子不好。因此骗子砍倒这棵树用来制成一(d)小床、床架、小船,等等。(e)婴儿推车(f)其他东西(有时是门槛),但是(g)不论何时她坐或躺在小床上或床上时,不是有刺刺她,就是翻到了。(h)骗子的孩子,一坐到婴儿车里就死了。(i)用这种植物制成的洗衣棒,洗她的衣服,就把衣服洗坏,洗她丈夫的衣服,却洗得白洁,(i1)其他后果(如绊倒骗子,不为她工作等等)。她生了气把小床或床扔进火里,但是(j)一棵火星蹦起来烧瞎了她的眼睛。(k)一条红蛇从火里出现把她杀死。(l)在灰烬中有一个奇怪的钱币把骗子嚇死。(m)在灰烬中有一个无法熄掉的炭火,或(n)折断的竹管或树枝给了一个乞丐(往往是老妇人),或是由乞丐自己找到了它。

Ⅴ.〔其他化身〕随后女主变成(a)一个金像。(b)枇杷树(c)蛇(d)牡蛎(乌龟) (e)线球(e1)纺锤(f)剪刀(g)鸡(h)馒头或饺子(i)白菜(j)牡丹(j1)花簇(j2)木梳(j3)鱼钩(k)石头(m)戒指。

Ⅳ.〔驱除魔祸〕女主角灵魂所附的物体被带到(a)一个老妇人家,每天她变成人形清理房子、煮饭等等。老妇人隐藏起来,在她没有能回到附魂的物体之前抓到了她。她要求老妇人请她的丈夫来(b)她丈夫尝到她煮的食物或看到她的刺绣等等,一下就认出她来或(a1)在她丈夫家里,她变成原形。(c)她的姐姐呕吐出的鸟肉,变成女主角,指责骗子。(d)丈夫在煤炭上倒了一百桶水替她驱魔。或(e)一只鸟把丈夫带到井那儿,这样便发现了被谋害死的尸体。

【夫妻团圆】有时重聚前先要经过考验,看谁的头发同丈夫的头发结成一团解不开,或看谁能在尖锐的竹钉上走,或跳过一大堆鸡蛋等等。[3](P122-123)

在德国艾伯华所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蛇郎的故事类型被划分为动物或精灵跟男人或女人结婚的类型中的第一类:

(1)从前有个父亲,有好几个女儿。

(2)他受到一条蛇精的纠缠,没办法只好答应把一个女儿许配给他。

(3)只有最小的女儿愿意和蛇郎结婚。

(4)她生活得非常幸福并且也很富裕。

(5)她的一个姐姐非常妒忌,并把成为蛇郎妻子的妹妹扔到一口井里,自己取而代之。

(6)死者变成了一只鸟,在假妻梳头时辱骂她,鸟被杀死,做成食物。丈夫吃鸟肉,鲜香可口,假妻吃鸟肉,不是滋味。

(7)死者变成一棵树或一根竹子,假妻觉得它很讨厌,而丈夫觉得它很可爱。假妻把它砍掉。

(8)死者后来一连串化身把假妻给折磨死了。[4](P51-52)

《赛玻嫫》的故事情节:远古的幸福生活——蛇郎爱上人间生活——龙王洪水淹没人间——蛇郎找到洪水遗民(人种)和动物种——人种生一儿七女——蛇郎看中七女——请蜜蜂为媒求亲——成亲——夫妻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夫妻回娘家——大姐起贪念——大姐设计害死七妹——大姐变为蛇郎妻——七妹变画眉鸟复仇——大姐溺死——七妹复活,从此与蛇郎过上幸福的生活。

《赛玻嫫》的故事情节与上面丁乃通和艾伯华书中提炼的蛇郎故事情节相对比,都有蛇郎爱情故事的基本情节,并且与丁乃通对蛇郎故事情节的概括比较近似。《赛玻嫫》的独特之处在于开始部分描写人间美好的万物,呈现出远古人类一片祥和的幸福生活,接着是洪水神话,蛇郎是与龙王在一起的,交代了它的神性出生,彝族是非常崇拜龙的,在该作品流传的双柏县,每年都有隆重的祭祀龙的活动。《赛玻嫫》融合了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的内容,有很强的神话色彩,比彝族其他的叙事长诗如《阿诗玛》等更具有古朴的神话性,它所描绘的人类生活还是人兽不分的状况,如七个女儿嫁的分别是不同的动物,做媒的是蜜蜂等。在斯蒂·汤普森所著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我们看到世界各地此类动物夫妻故事也是较为普遍的。

《赛玻嫫》是用诗歌的形式呈现了彝族中广为流传的洪水神话和蛇郎故事的合成故事。洪水神话和蛇郎故事都是在各民族中流传甚广的故事,可以说是民间叙事中具有世界性的母题。《赛玻嫫》中蛇郎故事的内容与彝族的古老神话融合,它的内容比一般的蛇郎故事丰富,将远古洪水神话故事与蛇郎故事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较为单一的蛇郎故事类型的格局,使蛇郎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丰富。相对于其他蛇郎故事类型,《赛玻嫫》是将民间幻想故事和神话故事合二为一的叙事长诗,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人物故事更具复杂性。

(二)运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

两首叙事长诗都是利用民间文学常用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叙述两兄弟、两姐妹的故事,通过善与恶、勤与懒和美与丑的对比,来教育人们要明辨是非,以培养后人良好的道德品行。诗中通俗直白的叙事方式让妇孺老幼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阿左分家》中较为突出哥弟俩在阴间的所见所闻。“善”的人在阴间接受好的待遇,这里的善包括善良、勤劳、孝敬父母、善待子女、照看亲戚、勤营生计等懂礼规的人。“恶”的人在阴间受到各种惩罚,“恶”指的是杀人放火、偷盗投毒、不孝等违背礼规的人,到了阴间接受到相应的处罚。善的行为与恶的行为形成了二元对立,在阴间的待遇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奖赏与惩罚,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起初弟弟想办法把哥哥解决彩礼的难题,可哥哥成家之后,就抛弃了弟弟,哥哥恶的形象与弟弟善的形象形成二元对立。后来哥哥意识到自己对弟弟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而主动外出寻找弟弟,接弟弟回家以便重新做一家,反映了哥哥的知错能改。而弟弟开始不原谅哥哥,要求必须去阴间学礼规,通过阴间经历的一切让哥哥明白礼规,反映出了弟弟的聪明和善良。这与其他常见的两兄弟故事不同,它不是以哥哥的惩罚结束,而是以哥嫂悔悟,兄弟友善为结尾,体现了彝族所倡导兄弟友善和睦过日子的道德观念。

《赛玻嫫》中勤劳的七妹和蛇郎过着家庭美满的幸福生活,六个姐姐的好逸恶劳只能一贫如洗。大姐不仅是满脸麻子、豹子眼、松树皮似的手和粪钉耙似的脚的乌鸦形象,而且还是生性贪婪、好吃懒做的黑心泼妇;而七妹是面如挑花、眼睛像星星、鼻子似鹦鹉的嘴和下颚圆如蛋的仙鹤形象,还具备了勤劳善良、关爱子女及忠于爱情的美好品质。通过美丑的二元对立方式,使大姐和七妹的外貌品行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肯定了七妹的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否定了大姐的贪婪狠毒懒惰等等丑恶行径。

(三)语句的程式化特征加强情感表现力度

程式化是指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固定的模式。在民间叙事中,程式化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反复出现的语词、句段、主题等。程式化手法在两首叙事长诗中,不仅表现在字、句的回环往复,还有成段的重叠和复沓,目的在于渲染氛围,加强情感表现的力度,感染读者。

《阿左分家》中以阿左阿哥和阿左兄弟的人名程式化作为段落开头。以第三人称讲述了哥哥娶妻以后,就提出分家,而且要求把好的家产归自巳,差的部分归弟弟。通过哥哥对弟弟的过分要求体现了嫂子的刁难和哥哥的懦弱以及弟弟的善良和无奈。在诗中还有字、句的回环往复,在阿左哥想娶兹阿奴姑娘,但没彩礼时出现的句子:

可去东方找,可去西方借,可去南方找,可去北方借,可去四方找。[1](P108)这里是地理方位上的程式化。

银出大海里,那是我的银;金出大海里,那是我的金;城中有绸缎,那是我绸缎;高山有鹿獐,那是我牛马;山梁有羚羊,是我山绵羊;坝子有野猪,那是我的猪;林中有锦鸡,那是我的鸡;湖中有野鸭,那是我的鸭。我得看牛羊,我得看猪鸡,我得看鹅鸭,我得看牲畜。[1](P115)

阳世当君王,阴间经君位,阳世做臣僚,阴间给臣位,阳世做好人,阴间给好事,阳世做坏事,阴间遭罪受,阳世服礼人,阴间以礼待。[1](P127)

没有金和银,东方找金银;没有绸和缎,西方找绸缎;没有食和粮,南方找食粮;没有牲和畜,北方找牲畜。[1](P127)

所呈现的是不同对象交相叠印和方位的排比程式化。

《赛玻嫫》中蛇郎开始的出现都是巳蛇年巳蛇月巳蛇日的巳蛇时,“巳蛇”的重复出现突出了时间的确定性,以及七妹家人送嫁到蛇郎家时,不断出现的九十九,都是程式化的反复,突出路途遥远。

还有虎和豹,还有熊和鹿,还有麂和獐,还有猴和兔,还有狐和鼬,还有蛙和蛇,还有雉和锦,还有鹤和雁,还有雀和鸟,还有蚱和蚁。[2](P196)

人间庄稼好,人间花儿香,人间风光好,人间有鸟唱,人间有虫鸣,人间有美人。[2](P199)

表现出人间万物欣欣向荣,属于对象的更替的排比平行程式化,渲染出世间的美好。

有的背大米,有的挑白酒,有的弹四弦,有的吹喇叭,有的吹芦笙。[2](P205)

山珍十二种,海味十二样,好酒十二坛,好菜十二碗,好肉十二盘,好饭十二甄。[2](P209)

三驮金和银,抬进大门来,三驮绸和缎,抬进大门来;三驮大白米,抬进大门来;堆放堂屋里。[2](P218)

都出现数字“三”和“十二”,以数字程式化的方式表现出种类繁多,彝族热情好客的道德观念。

金银她想贪,绸缎她想贪,谷粮她想贪,禽畜他想贪”[2](P224)

采用了排比平行程式化,不同的对象都成为大姐想贪的对象。生动地描绘大姐贪婪的形象特征。

打死画眉鸟,拔掉画眉毛,火烧画眉鸟,吞下画眉肉,方解心头恨。[2](P236)

以固定对象的程式化,动词的不断变化将大姐的黑心形象突出得淋漓尽致。

这一系列的重叠复沓等在文中程式化的呈现,便于讲述者和听众记忆,同时也加强了情感的表现力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发乎自然的引类比喻

两首民间叙事诗的语言,是彝族劳动人民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体验,多方感受,反复锤炼,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便于口耳相传,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贴近自然的事物做喻体,带着主人公的情感色彩,富有彝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增添了两首长诗的艺术魅力。

《阿左分家》中阿左兄弟给阿左哥说亲时,提到的三个姑娘都用了形象的比喻。第一个更兹姑娘阿左兄弟夸为肤色如桃花,眼睛如杏子,嘴唇如贝壳,下颚如蛋壳,而阿左哥嫌弃她脸宽如铧犁,手裂得能插箸,脚裂可容得指头;第二个眼睛如启明星、眉眼送秋波、含笑露白齿的白勒尼姑娘,而阿左哥嫌弃她三年不洗衣,头似雀鸟窝、脚如犁弯担。第三个是阿左哥喜欢的兹阿奴努姑娘,以肤色如桃花、眼如启明星的形象呈现。都用了贴近大自然的比喻让三个姑娘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以及白鸡地的白鸡和鹅一样大和白狗地的白狗如骡一样大增加了阴间的恐怖氛围和读者的惧怕心理。

《赛玻嫫》中形容七妹小时候如金鹿一样聪颖和马樱花般美丽,脚如芭蕉杆一样粗壮和力气比老虎大的比喻形容蛇郎身强体壮。后来夫妻俩有了皮肤比白云白、比马樱花美的金哥。大姐作为黑心泼妇,以脸如粗糙的柿子,头发像雀窝脏乱的外貌出现,即使穿上七妹的漂亮衣服也是长了双豹子的眼睛、鹰爪般的指甲、手裂得像蜂窝、脚裂得积满了尘灰,蛇郎眼中更是满脸都是铜线花、手像松树皮般黝黑粗糙和脚像粪丁耙的乌鸦形象。七妹死而复生后更美丽动人,生得面如桃花一般、眼珠如星星明亮、鼻子似鹦鹉、嘴巴下颚圆白如蛋。这一系列的比喻都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做喻体,生动朴素,形象通俗明朗,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自然气息,流露出美不胜收的语言艺术魅力。

彝族民间长诗《阿左分家》和《赛玻嫫》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描写,采用对比、程式化、发乎自然的比喻等艺术手法,所提倡的协调好家庭关系、孝敬父母、惩恶扬善和勤劳等传统道德观念,是我们今天也应该继承发展的。两部长诗作为双柏彝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合二为一,是彝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教材,也成为双柏彝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左分家》和《赛玻嫫》是云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双柏县彝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们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史诗《查姆》一起被越来越多的外界人士所认识,作为地方民族文化品牌,其所体现的传统道德观念和艺术魅力,在今天的彝族文化建设中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友华翻译.阿左分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潘林宏,方贵生翻译.赛玻嫫[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3]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昆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昆明:商务印书馆,1999.

[5]斯蒂·汤普森著.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郑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刘祖鑫)

On Two Long Yi Folk Poems: Ahzuo Dividing Family and Sai Bo Mo

CHEN Yongxiang&LAI Meihui
(School of Humanities,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Abstract:Circulating in Shuangbai County,Chuxiong Y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Ahzuo Dividing Family and Sai Bo Mo–two long folk poems of the Yi people–are treasures of the Yi folk literature and their topics can be categorized as those of Two Brothers and Mr.Snake.Both poems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intriguing in plot,as they both employ binary opposition,stylized language,spontaneous similes and other figurative techniques to portray vivid characters.The main social function of the stories is to give the Yi people a moral lesson.

Key words:Ahzuo Dividing Family; Sai Bo Mo; moral idea;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作者简介:陈永香(1965—),女,楚雄师范学院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文学方向硕士生的导师,研究方向:民俗学及彝族民间文学。

*收稿日期:2015-12-27

中图分类号:I207. 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 (2016) 01-0066-08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艺术特征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