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1——以××师范学院为例

2016-05-10张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全校师范院校新生

张洁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1——以××师范学院为例

张洁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大学新生进校后,不仅对学习环境和自身认同度低的现象较为突出,并且普遍存在适应性、发展性的问题与困惑。因此,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从导向上,促进性、预防性工作重于问题应对。从工作目标和策略上,面向全体与重点关注结合;教育的外在引导和学生的过程参与、自身体验结合;平台搭建与资源利用结合,是值得探索的工作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性;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一贯坚持的工作导向和工作重点。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能力,使大学生精神面貌不断向积极方向发展,促进其人格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育人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功能和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具体实施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实施过程到实施策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到学校的地域环境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遵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共性标准的前提下,各高校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不断探索,以促进各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突出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探索过程中突出亮点、显示特色。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既是全国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具有师范性和地方性的特点。这类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高考录取成绩明显低于其他省属及其以上高校,学生在进校初期,对自身及学校的认同度普遍偏低,对于高校的学习,他们普遍难以感受到学习的竞争与压力,低自信影响着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师范院校女生数量一般都比男生多,普遍缺乏应有的职业心理准备,几乎是大多数学生共同具有的特征。因此,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环境下,学生身上除了具有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还同时具有学校的地域性和类别特点,这些现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更关系到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因而值得高校心理工作者予以认真关注。

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XX师范学院,属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地方性、师范性特点同时兼备,在校女生多也是师范院校的突出特点。以2013—2015年为例,全校新生女生人数分别占学生总数的64. 51%、67. 54%和65. 17%,连续三年均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对学校新生采用SCL-90和UPI两份量表进行筛查,连续三年的数据显示,从总体上,XX师范学院校新入学之初,心理健康状况男生好于女生(表1)。该结果与全国常模一致,但是SCL90总均分,三年来各年级男女生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表2)。

表1 XX高校连续三年新生SCL-90普查基本状况

表2 XX高校SCL-90量表因子检验情况

二、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表现

通过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入学筛查,在对检出学生进行小组约访过程中发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类:即适应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适应性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人际关系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等;发展性问题则主要表现在个人成长诸多问题的困惑与生涯发展规划缺乏等方面。

(一)适应性问题

1.人际关系适应是高等院校所有新生共同面临的基本适应问题,对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这一问题更是女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与现实矛盾。尤其在新生入学后,这一矛盾往往最先也最快的通过宿舍人际、班级人际关系表现出来。人际关系问题同时又反映着学生内在的归属感、安全感与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感问题,因而人际矛盾也最容易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少数学生或者可能因暂时的孤独、缺乏归属感而盲目恋爱,尤其是女生,容易成为恋爱的俘虏。少数学生还可能把对环境的暂时不适应产生的消极情绪,迁移到学习过程中,变成直接影响到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消极因素。

2.学习适应问题。学习是所有在校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内容,学习适应也是所有新生在大学成长的必修课。进入大学后新生在学习方面共同面临的现实状况是,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长期形成被动的应试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又以很强的惯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新生,在调整自己主动适应大学的学习状态方面,缺乏足够心理准备和行为,因此面对高校最基本也是必需的学习方面的要求,他们普遍感到难以适应,同时自身又缺乏主动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方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能力。被动听课、被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地方本科院校成为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状态,“不知道该怎样读大学”,常常成为大学新生的困惑之一,少数刻苦学习的学生难以在全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相反安于现状、无所适从的现象,甚至影响着地方本科院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3.生活适应问题。进入大学,自然条件、地域环境的改变,对于年轻人的适应来说本不应该成为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对自己的处境普遍存在不满意甚至自卑状况,这类情绪在进校初期,不仅可能成为自己“无心向学”的合理化借口,还容易转化成对学习所处地域环境以及学校各种条件抱怨的消极情绪影响到周围。这一心理状况在地方本科院校女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发展性问题

对于我国中学生而言,考进大学是他们普遍存在的终极奋斗目标,进入高校后,多数学生对高校新的学习环境无所适从,对自身未来发展定位,包括职业发展、生命成长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与设计,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出现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多于乐观,自怨自艾多于积极行动,不少学生试图主动融入大学生活,却因为缺乏对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真正理解,或者把忙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当成了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的主要任务被边缘甚至靠应付维持,或者不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碌碌无为。

受就业环境大背景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一方面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受来自部属和各省级师范院校的强大压力,以及综合类大学的强烈冲击,学生未来的综合能力竞争和职业岗位竞争都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岗位选择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使得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发展意识不强,职业基本功训练、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普遍不足,自觉性不强。导致在就业竞争中职业优势不明显,就业结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性问题还包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早年生活经历对大学生活现状的影响,这些都将可能成为学生人格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活中,因为某方面的现实问题,比如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交往,以及自我认同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被“激活”,并成为其学习生活中的重大障碍。从个人角度看,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性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成长的自我探索,甚至将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存质量。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学新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学生中表现出的各种人际矛盾、学习问题等,如果学校的学生工作不能透过行为表现,从心理发展层面予以有效关注,那么这些现象可能变成为一种负性心理环境与精神面貌,在学生中慢慢渗透与蔓延,甚至可能成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进取精神的学风,影响到整个大学的学习环境。对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而言,针对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理性的生活方式,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人格健全。因此,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特殊意义。

三、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现状,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可以是:针对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的特点,重点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工作导向上,促进性、预防性工作重于问题应对。工作目标和策略是:面向全体与重点关注结合;教育的外在引导和学生的过程参与自身体验结合;平台搭建与资源利用结合。

(一)面向全体与重点关注结合

面向全体,是指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这既是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所有师范院校为培养未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师资的需要。覆盖全校所有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学习以及参与校园内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是全体在校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和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既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良好示范。对于师范生而言,今天的活动参与者就是明天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因此师范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对于师范生来说具有双重作用。

重点关注,指重点关注新生、关注女生、关注全校不同年级的需要获得心理援助的“问题学生”;重点关注全校各年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和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委员加强培训和指导,促进心理委员不断成长,使之逐渐能够以相对专业的能力,对全班同学开展特殊的服务与工作,是心理咨询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班级是学校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的基层单位,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是最基础的工作。结合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面向大一新生举办专题讲座与团体心理活动结合,让学生在获得增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在参与和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重点关注的对象,还包括心理普查建档,通过筛查后具有“阳性症状”以及达到“中重度”的少数学生。通过小组访谈形式予以关注,以进一步“发现”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邀请他们到咨询中心进行个别咨询。

(二)教育的外在引导和学生的过程参与体验结合

外在引导,主要是学校为促进全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设计心理健康课程计划,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课程组织,进行课程管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课程设计主体,为了体现过程性、参与性、体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导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分散在各个学期,基本要求是:所有在校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自行安排时间,从进校开始的七个学期内,必须参加学校、学院或者班级组织的18次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达到36课时量的学习体验内容,方能算修完课程。学生的过程参与和自我体验,主要是在心理健康主题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内化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能力。在丰富的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活动参与过程中,专题讲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属于学校为学生建构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团体心理活动、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健康主题的手抄报设计比赛、主题征文设计比赛等,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和积极体验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深入体验与感悟,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

(三)平台搭建与资源利用结合

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平台的搭建十分重要。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既是教育的载体,是学生自我成长、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将来到中小学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示范和实践体验。为学生搭建的平台包括课程平台、评价平台以及心理剧社和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心理健康课程平台体现内容多样性、形式灵活性(学习的、体验的,班级的、个人的)、过程连续性(课程内容从大一开始,持续到大四)、组织层次性(校、院、班三级)。评价平台指学生每学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班级各学院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共同组成评价系统。评价导向是促进学生参与,重在过程体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其评价机制是,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活动,须有各级相关机构认证的痕迹材料。班级心理委员记录,每学期汇总,上报学院辅导员,七个学期结束后,根据每人必须参加的心理健康活动完成情况,确认成绩合格与否,由各学院辅导员上报学校教务系统,教务处审核认定后予以成绩认定。评价标准以是否达标为基本依据,在七个学期中,学生参加的各级别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活动竞赛,既是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在竞赛中展示才艺的机会,所取得的成绩,均可作为完成了该课程基本学习内容基础上的加分项目。活动参加越多,参赛中取得的成绩,反映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体验的积极性高低与相应能力水平。心理剧社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兴趣爱好选择参加,成员来自全校各学院,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自己创作、自己表演、自制拍摄制作出与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心理情景剧,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向全校师生展示。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全校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学校的环境资源,一切教育教学条件,都可以成为影响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源。比如,学校大学生工作部开展的学生生涯规划活动,就业创业活动;学生社团联合会每年一度的“女生文化节”等活动,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增强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方面是心理咨询中心面向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助手;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新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过程,也是重要的专业实践内容和专业体验过程。全校各学院,通过参与承办各种主题和内容的全校性心理健康活动,不仅能够以此提高各学院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而且能够以心理健康活动为载体,调动全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和学生工作向纵深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坚持预防为主导向,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应急机制畅通,校园内与心理危机有关的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是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育人环境中,育人是根本,职业本领是人能够自食其力的重要保证,二者缺一不可。心理健康工作,是使上述两个职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同时学校各部门需要通力协作,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和内容,为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尤其是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师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信,以提高应对环境变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刘祖鑫)

Common Psychological Issues of Freshmen of Local Universiti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 Case Study on So-and-so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Jie
(School of Education,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Abstract:In addition to low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study environment and themselves,freshmen face problems of adaptability and career prospects.To tackle this issue,psychological workers at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ore specific meas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uidance,promotiv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over remedial ones while,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ategies and objectives,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aking sure that both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and the special ones are dealt with,both guidance and participation are emphasized,th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experience,the platform is built and the resources are utilized.These are some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worth our experiment.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y; quality of being a normal university and a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freshman; psychological issue

作者简介:张洁(1963—),女,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

*收稿日期:2015-12-27

中图分类号:G645. 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 (2016) 01-0090-04

猜你喜欢

全校师范院校新生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重获新生 庇佑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开会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趴 下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