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分制条件下新型班集体建设* 1

2016-03-29王锡林陈大青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分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锡林,陈大青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楚雄67500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分制条件下新型班集体建设* 1

王锡林,陈大青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新型班集体是在学分制条件下,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学生,实现教学班目标建设和价值观引领的组织形式。学分制赋予教学班不同于以往的内涵,打破了教学、专业、行政三位一体的传统管理模式,依据高校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班的必要性,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建设新型班集体,提出了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分制;新型班集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强调“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把培育核心价值观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2]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分制条件下的新型班集体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找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平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才能“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

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型班集体建设中落地生根

传统班集体是学校根据入学时间和专业等因素而正式组建的师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4]在此基础上,教学、专业、行政三位一体,学校通过班主任的管理和组织,把一群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编班原则,凝聚成具有健全组织机构的群体,这一群体有职责分工、有共同成长目标和集体活动、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意识、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良班风。然而,随着学分制的实施,这一传统班集体将难以为继。因为它过于强调一致性,影响了学生的个体性;过于强化整体性,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过于突出规格性,弱化了学生的特色性;一把尺子量到底,消弭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成长成才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选择度。因此,实施学分制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推进,各高校普遍施行了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源于西方,萌芽于德国、成型于美国。[5]学分制是以学生选课为重点,相较学年制,学分制的特点表现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及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分制的推行,使传统的班级体制、编班原则以及管理模式被打乱,这给高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命题。

传统班集体是在班级基础上设定全体学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班主任的管理、引导和影响下,发挥团支部、班委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作用,通过目标建设,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达到建设目标的一种社会组织。其优点是把学生从被动的管理对象和教育对象转变成主动的目标建设者和追求者,其不足是没有关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成长。新型班集体则是在学分制条件下的班级建设,其特点,一是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通过学分制得到关照;二是学生通过选课重建了教学班,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门课程或课程组下,形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关系;三是学生在课后共同生活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重要性突显。其优点是体现学生为本,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其不足是统一的行政式管理不再起效,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既发挥传统班集体建设的成功经验,又超越传统班集体的不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和涵养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班,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辅导员引导与学生群团活动结合起来,打造社会主义价值观共同体,是高校亟需思考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

二、学分制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必要性

学分制的普遍推行,使高校教学班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相对稳定的传统班级被多变和松散的选课教学班所代替,即“同班不同学”;二是基本固定的成员和人数被学生自主选择而形成的成员流动、规模大小不一的教学班所代替,即“同学不同班”;三是班主任管理被辅导员管理所代替。在学分制条件下,随着自主选课的实施,班级体制逐渐削弱,管理难度自然增大。传统的以班级、团支部为载体,集中统一开展的教育活动相对减少。而大学生群体历来是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迅速的群体,集中统一的教育活动相对减少,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随之弱化,势必会给种种负面社会思潮以可乘之机。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判断和选择标准,就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状态。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固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风向标。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导致社会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和斗争暗流涌动。正如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所说:“西方和非西方的未来冲突的重点不在于争夺自然资源,而在于不可调和的价值观。”[6]在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面前,一些大学生难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染。我国的和平崛起必定会改变一些既得利益国家的原有状态,他们必然会利用更加多样的手段和方式,释放看似矛盾实则一致的“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打击大学生的人生自信,分化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学者指出,“当代西方敌对势力,他们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有形力量(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等)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形力量(价值观、文化观、道德观、人生观等),通过施加心理渗透和影响,逐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政治态度和已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信仰,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7]如果有大学生被他们的言论所蛊惑,相信什么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出现问题,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的百年追求就会变成泡影,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的客观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德国工人阶级的杰出领袖奥古斯特·倍倍贝在19世纪末说过:“目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种种丑恶现象,目睹宗教唯灵论和金钱拜物教对群众的腐蚀,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统地实现我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和核心价值!”[8]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和维系。否则,社会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共同的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国家就再也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9]高校必须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进创新,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10],才能发挥主阵地和辐射源的功能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1]因此,建设新型班集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型班集体建设全过程

所谓新型班集体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融入和涵养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高校新型教学班管理的新社会组织。在学分制条件下建设新型班集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一)新型班集体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新型班集体。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三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三观”,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三观”,通过实践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大学生在童年和少年接受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是初步的,加之早年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使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相对肤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班集体,在科学理论的灌输和启迪之下,对“三观”在理论上有较为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不仅懂得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懂得怎么样的道理。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班集体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新型班集体有利于学生在班内组成课题小组、兴趣小组、志愿者小组,开展实验、制作、科研、技能训练和服务等活动,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体难以完成的创新性任务。第三,引导学生在班内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各方面的个性化竞争,同时鼓励学生结成竞争团队,积极参与学校、系院开展的创先争优、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各类比赛等活动,让竞争与合作融为一体,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班集体。

(二)新型班集体建设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新型班集体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会使教学班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纪律和道德规范要求,可以帮助学生个体在融入新的集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以达到班集体成员在共同精神和共同道德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要实现新型班集体的共同理想,需要在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班集体文化建设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自信、更加豪迈。新型班集体建设就是要把教学班打造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熔炉”,让当代青年在新型班集体的熏陶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要交汇于新型班集体建设。只有把教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于班集体建设之中,才能实现课堂理论到个体品质的转化;只有被实践印证的课堂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统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抵御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这种良性机制就能防止教学与实际生活“两张皮”的现象。三是在班集体建设中支持由学生自主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资助和条件,并创新评价机制,把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纳入课外表现评价体系,通过激励和约束手段,让大学生成为学习成才的真正主人。

(三)新型班集体建设要更自觉地融入中国精神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一,在学生骨干培训中融入中国精神。大学生要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体,需要加大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力度。学校层面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系列讲座,进行大范围学生骨干培训。系院层面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培训,从理念、情感、方法、途径等方面入手,培养一批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同时给他们立职责、压担子、分任务,指导和帮助这批骨干分子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第二,在主题班会中融入中国精神。应充分挖掘和运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大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主题班会,针对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文化领域庸俗、低俗、媚俗等现象,让大学生分辨大是大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主心骨,弘扬主旋律,唱响最强音。第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中国精神。在文艺演出、宣传舆论、网络阵地、演讲辩论、环境营造、校纪校规等方面突出主流价值观,在展示大学生才华的过程中增长大学生的才干。

(四)新型班集体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第一,新型班集体建设以八荣八耻为价值尺度,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第二,在榜样教育活动中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示范作用。在新型班集体建设中,党员师生要带头起到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榜样如同一面旗帜,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符合时代的带头作用。“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示范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10]第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对象、实践过程,搞好事前培训,事中组织,事后总结,保证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思考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做出正确的荣辱判断和荣辱选择。

此外,新型班集体建设还要强化组织和条件保障。配齐配强辅导员,加强党团组织、学生会的指导和服务。提供经费、地点、设施、时间等物质保障。

总之,建设新型班集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不断提高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进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云山: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锲而不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EB/OL]. http: / /www. wenming. cn/syjj/ldhd/lys/201504/ t20150401_ 2535504. shtml

[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2-24.

[4]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5]邵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1999,(20) .

[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7]于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3页.

[8]姜美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N].光明日报,2009 -03-21.

[9]胡锦涛.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EB/OL]. http: / /www. china. com. cn/chinese/news/761038. htm

[10]刘云山.围绕“四个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EB/OL]. http: / /news. qq. com/ a/20150301/025591. htm

[11]习近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EB/OL]. http: / /www. qstheory. cn/2015kshzt/2015-11/ 04/c_ 1117040486. htm

(责任编辑刘祖鑫)

Construction of Class Collectivity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NG Xilin&CHEN Daqing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p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Yunnan Province)

Abstract: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is a common core values.Traditional class have a common goal and pursuit,but it lacks of common core values.According to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new class makes the organization form of teaching class goal construction and value guidance in teaching come true.Credit system let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it break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ajor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trinity management mode,it bases on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new characteristics,and it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teaching class,to explore how to lea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building the new class collective,it puts forward the new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grated into; the credit system; the new class

作者简介:王锡林(1958—)男,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收稿日期:2015-12-29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边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项目编号: 15XKS034。

中图分类号:G455. 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 (2016) 01-0080-04

猜你喜欢

学分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