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水小调的艺术特征

2016-03-21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音乐特征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马 笛



浅析建水小调的艺术特征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马笛

摘 要:二十世纪初,小调随着一批背井离乡的江南汉族移民进入云南建水,其便于记忆,逐渐流行于建水。彝汉文化的频繁交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使小调逐步进入彝族文化领域,被彝族人接受,并在发展中得到改善。彝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性音调与汉族民歌小调的唱词、旋律结合,形成建水本地独树一帜的地方民间艺术。建水小调的篇幅长短不一,使用汉语演唱,并用彝语虚字装饰,句式押韵,朗朗上口,是彝汉两族音乐文 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建水本地彝汉两族人民文化交融的结晶,也是他们共同传唱共同喜爱的音乐财富。

关键词:建水小调 语言特征 音乐特征

建水是具有古建筑、古民居的历史古城,也是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名城。同时,它还是一座民族音乐的宝库,建水小调便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建水小调不同于现今云南其他地区的小调,它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特点,是建水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正如很多人到丽江都要听纳西古乐一样,人们到建水也总要去听听建水小调,人们来到建水要“游七寺八庙,听民歌小调”。

建水小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境。当今,传统文化正受到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建水小调却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因为它在面临种种困境的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独特的音乐特征。

一、建水小调的语言特征

李吉提在《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说:“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基本相同,因此,从比较概括和抽象的曲式层面去区别中外音乐特点,不是最明显的角度。从这一点看,音乐语言特征的研究,应是中国传统音乐本体分析的重要方面。”从中外音乐大范围来讲是这样,在我国国内甚至省内来讲也是这样。由于存在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各个地方的语言不相同,这是造成各地方音乐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中国人欣赏音乐总的习惯看,具有更注重音乐的语气、语态、风格,而不太注重曲式逻辑等框架性结构的特点。”例如,中国音乐中的传统文人的古琴音乐、民间的山歌野调等,创作者本身是为自己排忧解闷,为“自我”而奏而唱的,纯属自我娱乐。

有的音乐,如小曲、说唱等中国传统音乐,虽然也演唱给别人听,但其长期存在于小农经济生活环境中,听众对音乐欣赏的习惯相对松散和随意,使这些音乐没有严格清晰的逻辑结构及严肃的表演方式,此类歌曲多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缺乏对系统专业理论的研究和归纳。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语音、声调走向不同,用语的习惯和语气不同,这些形成不同音乐具有不同的地方风格。我们在演唱一首民歌时必须要按当地的语言来唱,否则很难诠释这首歌本身具有的风格特征。由此可见,语言研究对音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水小调也不例外,在歌曲特征中,语言的传达方式占有重要地位。

1.建水方言

建水方言是云南地区方言支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属于西南方言中的方言土语,而西南方言属于北方语系,所以建水方言和建水小调的讲话和歌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和北方话的发音一样。但由于各地方言具有地域性,因此其中有一些北方话里没有的词语。独特的语音是区别不同地区方言的重要特征。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建水县总人口513748人,其中汉族352789人,占总人口的63.41%,是建水县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并不是最先居住在建水的民族,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建水居住最早的民族是彝族、哈尼族、傣族 。汉族大量进入建水,始于明初的西征和卫所屯田制。当时,驻扎在南京柳树湾石坎的明军,随博友德和沐英西征云南,之后便留在云南各地戍守屯田,成为云南许多汉家的始祖。因此,建水的部分汉族人是当时从“外地”而来的。他们的到来带来先进的农耕文明,也带来他们的语言。

随着彝汉文化的频繁交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汉族人民带来的汉语方言吸收了彝族白话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造就了建水方言具有歌唱性的特点。网上流传着关于建水方言的一些有趣话语,如“宁听建水人说话,也不听建水人唱歌,建水人吵架都是像在唱歌,有时甚至你都分不清究竟是在唱还是在说”“建水十八怪,说话比唱歌逗人爱”。

建水人在讲话时喜欢加入一些虚词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嚜”表达惊讶或感叹,有时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疑问,在陈述句谓语前加“格”或者句尾加“改”表示疑问。建水方言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儿话音特别重,有的儿话音和前面一个字就像英语里的连读一样,会读出一个无法用汉语同音字来代替的字,如“坡儿”“勺儿”等。

2.建水方言在建水小调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

随着现代文明的广泛传入,特别是流行歌曲的大量发行,使早年传统的建水小调受到很大冲击。建水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早已失去对建水小调的喜爱。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建水小调已经不是传统的建水小调,一些文献中用“再生”一词诠释现在的建水小调与传统建水小调的不同。再生之后的建水小调因广泛运用建水方言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具有独特音调的建水方言运用到小调中,增加了小调的趣味性和欣赏性。建水方言是建水地区特有的语言,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代替的。建水方言运用到建水小调中,使建水小调成为建水地区特有的音乐,是任何一种音乐也无法代替的。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不断发展创新中生存下来的,建水小调也不例外。因此,建水小调需要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示,建水方言的运用便是最具特色的创新方式之一。

3.建水方言在建水小调中的运用

建水小调并非一开始就呈现如今人们所熟知的样子。明初时,大量汉族人迁入建水屯田,带来中原地区的民歌艺术,汉彝族文化长期交流形成今天人们熟悉的建水小调。建水小调的曲体结构短小精悍,抒情成分较浓,表现手法多样,音乐形象多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建水小调受到人们喜爱的另一原因是,大部分小调具有趣味性,建水方言在小调中的运用增添了它的趣味性。建水方言本身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唱歌,把它融入小调中给人意想不到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应用方言特有的前悠后拖、儿话后移特点,使小调具有韧性律动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有的小调是直接在方言基础上加上节奏,再把方言里的语音音调夸张化得来的。

建水小调较多地采用方言衬词,甚至从方言衬词过渡到方言衬句,这些方言衬句对旋律的润饰具有特殊作用,并形成一定规律。

例如,在句子前加“作”“瑟”“哎”“瑟罗”等衬词,在句中加“尼”“嚜”“了”等衬词,以此加强语气,活跃节奏,在句末加“哎哟”“赛咯赛”“六里六”等衬句扩充句末,或用“落板”以结束唱段。建水方言儿话音重这一特点,在小调中被运用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4.建水方言对建水小调的影响

建水方言有四种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在《亚洲美学与世界音乐》一书中指出:“每个汉字都可以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诗意、图像及音响单位……中国人既认为一个乐音同时具备着音高和音色,其本身也可以是一个音乐过程。

换言之,有技巧地发出一个单音,即可以营造出一种音乐幅度(如音高、音色、音强等方面的变化),足以唤起听者诗意或听觉上的美感。”可见,汉字的音调能直接影响音乐。

建水方言是一种音调独具特色的汉语方言,其在建水小调中的运用直接影响建水小调的唱腔。人们演唱任何歌曲的过程中,吐字尤为重要,建水小调也不例外。建水小调中大量运用建水方言,演唱时演唱者更应该把握好建水方言的吐字,这样才能唱出其独特的韵味。

建水方言中声母按其发声部位可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其韵母可分为舌尖元音韵母、卷舌元音韵母、舌面元音韵母和鼻韵母。建水方言的吐字位置直接决定建水小调的吐字位置。建水方言中没有平翘舌之分,如“zhi”“chi”“shi”等字在建水方言中读作“zi”“ci”“si”;没有前后鼻音之分,不管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在建水方言中听起来都是后鼻音;没有卷舌音,如“uan”读作“ian”的音,“un”是读作“in”;没有戳口音,如“yu”读作“yi”;韵母“ie”和“i”不分,如“姐”是读作“几”的音,“和”是读作“活”的音等。

建水方言中一些独具特色的连读和变音在普通话里找不到适合的同音字替代,其直接影响建水小调演唱时的发音。另外,建水方言的音调也直接影响建水小调的旋律。一些作曲家在创作云南民歌时都会受建水方言语调走势的影响,把其运用到音乐旋律当中,做出优美新颖的音乐。

二、建水小调的音乐特征

1.建水小调的分类

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的产生源于生活。建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多样,如在节日庆典、约会赶集、农闲耕作当中都能听到人们用歌声表达情绪。建水小调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慢慢产生的。由于人们表达的情感内容不一样,歌唱内容和音乐形式也不一样。

从艺术形式上可将建水小调分为以下七类:①爱情小调;②诉苦小调;③劳动小调;④故事小调;⑤生活小调;⑥猜拳小调;⑦杂弦小调。虽然这些小调内容和情感表达各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相通的特点,那就是艺术界对它们的充分肯定。

2.唱词特征

建水小调内容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唱词一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最为常见,句式押韵,篇幅长短不一。唱词少则一段,多则几十段。彝汉音乐文化相互交融是建水小调的特点,这在它的唱词上得到充分体现,即汉语唱词,彝语作衬词,汉语唱词用彝语虚字装饰。

3.音阶和调式

建水小调多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出现不多,fa和si两个音在曲子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基本上没有变化音出现。

建水小调的调式十分丰富,有徵、羽、商调等。大部分歌曲为单一调式,未出现调性转换。

4.旋律特征

建水小调音乐结构严谨,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旋律线起伏较小。多为平稳级进和小跳进行,少有大的跳跃进行。

5.曲式结构特征

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为规整,多为方整性的乐段。终止式比较有特点,上下句的乐句中,第一乐句结束在调式主音或五级音上,形式半终止。第二句结束在调式主音上,往往以一个乐段为基础,多次变化重复第一乐段音调,层层递进,构成多段体音乐。

6.演唱形式

建水小调内容广泛,演唱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人独唱或多人合唱。人们可以跟随歌声翩翩起舞,使其表演形式更丰富有特色。

(1)独唱、齐唱

建水小调基本没有声部之分,对唱的曲子都可以独唱或齐唱。在大多数表演当中很少采用独唱形式,更多采用齐唱形式,因为齐唱在表演中更能调动现场氛围。

(2)对唱

对唱是建水小调中较为普遍的演唱形式之一,是否采用这种演唱形式由建水小调的歌词决定。建水小调中有很多歌词采用问答形式进行创作,因此对唱在建水小调中尤为常见。

(3)重唱

重唱是建水小调中较为新颖的一种唱法,一般为男女二重唱或女生二重唱。

建水小调中的演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无固定形式,有时在同一首曲子里会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三、结束语

建水小调是彝汉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形成形式提高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它传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宁编.建水历史文化丛书——建水方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白云武.浅析云南建水小调[J].大舞台,2011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208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音乐特征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