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课程考试模式构建

2016-03-11徐秀娟

考试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

徐秀娟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是实施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考试模式的现实基础。为培养突出高职院校以职业性、行为性为特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考试模式要与指向教育对象的能力发展,并应具备范式相符、践行导向和常性反馈的功能。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程 能力发展 考试模式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作为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考试,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起着引领、调控、激励、反馈作用,既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教学过程的延续,还是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着力点。因此,为以考试改革助推思政课程改革,笔者提出了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课程考试模式。

一、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课程考试模式的现实基础

首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程考核应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不同于普通院校的考核标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智能类型不同,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成才目标、方式和途径与普通院校有所不同。与此相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它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技艺型甚至管理型“专家”为目标,既关注人的生存,又关注人的发展,以期实现功能性的社会需求目标和人本性的教育需求目标的辩证统一。由此强调对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的能力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指出要“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因此,高职院校的考试模式理应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次,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程考核应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却长于形象思维。在思政课程考试内容的设置上,如果重“坐而论道”的抽象型理论知识测试而轻“起而行之”的形象型实践能力评判,则不利于对高职学生的客观评价。“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这正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也正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2]。因此,包括考试环节的职业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应以学生形成和积累职业工作经验为主导,通过实践过程,使长于形象思维的高职学生实现由普通人向职业人的转化。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程考核应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高职思政课程考试应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除包含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外,还包含能力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思政课程不仅要以理论灌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还要与当前经济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的考试模式不单单是为了测试知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考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用”的学习风气,并在引领学生思想和行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必须从思政课程考试模式的革新做起。针对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基于能力发展的考试模式不仅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充分发挥长处,增强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同样成才的信心,还可以督促师生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二、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考试模式的功能

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考试模式不能单一实施,它需要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都应共同指向教育对象的能力发展,培养以突出职业性、行为性为特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据此,高职考试模式改革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要有效实现真实情境下连续重复可迁移的过程性评价;三是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调控能力(依据反馈结果)。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考试模式与考试路向相对应,它应具备范式相符、践行导向和常性反馈的功能。

1.范式相符:思政考试模式的改革与高职教育的职业范式相适应,并与高职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相配套。育人为本是教育的共性要求,范式相符是教育范式(含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等)要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当今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才,从某些方面讲更需要全才。高职学生要全面发展,只懂相关领域的专业适应是不够的,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责无旁贷。因此,思政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应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应,同样也应适应高职教育的职业范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并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始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践行导向:“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展锻炼学生的能力。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15年下半年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突出强调了实践在教学育人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3]。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践行情况纳入思政课程考核就成为应有之义。因此,除按照思政课程的特点系统设计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践行高素质行为相符合的理实结合的教学课程模式外,还应采用与此种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考试模式,并以考试革新带动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思政课程考试注重考核学生的践行能力,即学生将理论灌输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后,又外化为行动的部分。

3.常性反馈: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次考核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学生来说,考试意味着一次实践经历和人生阅历,从中收获情感和实践体验。而对学校来说,通过考试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制定出对学生学习课程后形成的职业工作能力进行考核的标准和办法;形成“考核导向、四模融合”的质量保障体系,既检验学生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的程度,又为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法学法等提供适时反馈;引导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转变,促使学生动起来,促使教师动起来。

三、结语

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考试模式以学生实际掌握和形成的职业工作经验及职业技术技能为课程考试内容、以多元评价的考试组织模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动起来。因此,它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测评方法上,如何测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践行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测评的内容上,是以思政课程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专题进行考核,还是将思政实践考核与学生常规的大规模社会实践(如:暑期三下乡、城乡市民学校、志愿者活动等)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都尚需系统地深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6-16.

[2]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2015-7-30.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
浅议幼儿园集体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
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分析
阅读与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立足识字教学 促进能力发展
本科生学习参与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打好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
“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